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42【醬園之鄉】

  傷感的話題并未多聊,幾人進了屋坐下,霍淑儀和霍淑芬姐妹倆趕忙泡茶倒水,跟在堂哥霍耀光后面磨練了兩個多月,這兩丫頭如今的變化挺大的,不似之前那般少年心性。

  “耀文哥。”霍淑儀端著茶水走到霍耀文跟前。

  “嗯,謝謝。”霍耀文看著剪了短發的霍淑儀,微微一笑,輕抿了口茶水,轉頭看向劉局長問道:“不知道這次劉局長這么急過來是所為何事?”

  “是這樣的霍先生。”劉局長頓了頓繼續道:“蠔油的生產設備是霍先生您從國外引進回來的,想來弄過來應該也是花了不小的精力…”

  霍耀文眉毛一挑,見劉局長說話含糊不清,不由說道:“劉局長我們也認識這么久了,食品廠也是與縣政府合作的,有什么話你但講無妨。”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說了。”

  劉局長是官面上的人,說話喜歡含含糊糊,但他看霍耀文沒這個意思,也只好硬著頭皮道:“是這樣的霍先生,前不久我跟縣長去了一趟廣州開會,在會議上遇到了佛山市的領導。他們對我們食品廠生產的蠔油很感興趣,想拜托霍先生從國外引進一批先進的蠔油生產設備。”

  蠔油的發明者李錦裳雖然是廣東珠海南水鎮人,但其創立的李錦記真正起家還是在澳門,隨后又搬遷到了香港。

  那時候廣東一帶不是沒有人自制蠔油,但無論是從質量還是生產規模上,都遠遠不及李錦記。隨著戰亂,李錦記先后關閉了內地的生產地和店鋪,主在香港、澳門東南亞一帶經營。

  而內地這邊因為缺少很多關鍵性的秘方,導致調制出來的蠔油味道很是一般,最重要的難題就是“蠔油化水”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吃過蠔油,也見過蠔油,無非就是一團半凝固的深褐色液體,但如果配方里面沒有相應的增稠劑和穩定劑的話,放置一段時間就會化成如水一樣的液體。到那時蠔油的味道會大打折扣,并且不能再過多的食用。

  所以“蠔油化水”成為了生產蠔油最困難的一個步驟。

  李錦記作為蠔油的創始人,又經過近百年的研發,自然早早的攻克了這一難關。這也是為什么李錦記能夠獨霸整個港澳臺甚至大半個東南亞市場的要素。

  霍耀文引進的這批生產蠔油的設備,都無法做到解決“蠔油化水”的問題,更別提此時的內地了。

  不能解決“蠔油化水”的問題,不代表生產出來的蠔油就是殘次品。霍耀文買的這批設備是從日本味之素公司購買來的,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調味品生產公司,同時也是全球十大食品企業之一。

  有了解味之素這家公司的人,應該很清楚味之素幾乎涉及了所有的調味品領域,其中自然包括蠔油。不過盡管味之素是世界前十的調味品公司,他們進入蠔油市場,研究數年的時間,依舊沒能解決“蠔油化水”問題。

  問題雖然沒有攻克,但味之素公司也不是吃素的,盡可能的將“蠔油化水”的時間拉長到了三個月,也就是說生產出來的蠔油最少有三個月的保質期。

  相對于其它的調味品動不動就是一兩年的保質期,三個月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加上日本國內的勞動成本又高,繼而促使味之素公司沒有大規模的進入蠔油市場,只在本國內生產少量的蠔油,來抵御李錦記蠔油的侵入。

  想要李錦記,必須要花大量的資金攻克“蠔油化水”的難題,隨后還必須要花大價錢做宣傳,這也是味之素沒有繼續研發蠔油的原因。

  同時,這也是霍耀文能夠從味之素公司買來生產設備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生產的蠔油保質期太短,另外一方面就是李錦記在亞洲蠔油市場,幾乎等同于味之素在味精領域的霸主地位。

  味之素沒辦法在解決“蠔油化水”難題前,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蠔油的原因,是基于勞動成本和材料成本。

  可這兩樣內地都不缺,這里的勞動成本低廉,蠔油的主材料牡蠣在廣東沿海地區又很常見,除了當地人下海打撈吃吃外,幾乎外省很少有來購買的,這也促使牡蠣的價格在當地可以用廉價來形容。

  “生產設備?”霍耀文眉頭蹙起,看了眼面露窘態的劉局長,想了想說道:“劉局長,你要想清楚了,生產設備我能弄來,但以后中山食品廠能不能起來,可就成了未知因素。”

  劉局長聽出他話里的嚴重性,可并不知道嚴重在那,忍不住好奇地問道:“霍先生,只是一套蠔油的生產設備而已,我想應該不至于會讓我們的食品廠出問題吧。”

  “不是不至于,而是肯定會出問題。”

  霍耀文搖了搖頭,認真的說道:“劉局長在內地不了解海外的情況。在香港乃至東南亞各國,蠔油最大的品牌就是蠔油創始人成立的李錦記。我想這個品牌劉局長應該也聽過吧。”

  “這個我知道一點,早年間聽家里老人說過,現在的蠔油味道都不正宗,比不上李錦記的蠔油。”劉局長是地道的廣東人,自然是聽過李錦記這個民國時期就有的老牌子。

  “李錦記的蠔油的質量的確很好,同時又有解決蠔油化水的秘方,在蠔油品牌上算是世界第一也不為過。但因為價格昂貴,東南亞一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買得起。而我們食品廠主打的是中低檔次的蠔油,這才能在東南亞一帶賣出去,否則的話我不會選擇讓食品廠做蠔油的。”

  劉局長生長在內地,不了解海外李錦記“舊莊蠔油”的影響力,但霍耀文卻是調查了個一清二楚。香港和澳門基本上是沒有外來蠔油的市場,李錦記堪稱是一家獨大。

  可在東南亞一帶就不同了,這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水平比不了香港,過于昂貴的蠔油,只有富裕的家庭或者餐廳才會選擇購買。

  食品廠生產出的中山蠔油,價格便宜,質量不錯,堪稱物美價廉,很受當地普通家庭的喜愛,去年只賣出七萬箱,除了銷路未打開外,主要還是生產跟不上。

  只要再多購買幾條生產線,牢牢的抓住中低檔次的蠔油市場,那中山食品廠遲早會憑借蠔油起家的,就如同后世的海天一樣。

  可如今劉局長居然想為佛山那邊采購蠔油生產設備,這不是自毀根基嘛!霍耀文可是很清楚佛山不僅是海天醬園的老家,更是自古以來都是廣東數一數二的醬園之鄉。

  這要是給佛山弄到了設備,真要一股腦的為了國家賺取外匯,來鉆研蠔油,保不齊就能推陳出新,搞出比中山還要好的蠔油!

  到那時不管是在國內賣,還是遠銷國外,中山蠔油日后恐怕是遲早要垮的。

  這不是說中山食品廠不行,而是佛山那片地區一直都有生產醬料的傳統,25家歷史悠久的醬園,可不是泛泛之輩。

  經霍耀文這么一說,劉局長才明白事態的嚴重性,中山食品廠坐落在中山,他又是中山的領導,肯定不會偏向佛山那邊。只是當初他夸下海口答應了,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回應人家,總不能說是我們怕你搶了生意,不幫你弄設備吧。

  霍耀文瞧著劉局長面露尷尬之色,心里一盤算,大概猜到是劉局長之前答應了人家,現在知道嚴重性,不知道該怎么給佛山那邊一個交代。

  霍耀文心里嘆了口氣,在他想來只要食品廠慢慢的發展,多招點懂醬料的人,日后肯定會成為不弱于海天的調味品企業,但霍耀文沒那個盡力把心放在食品廠上。

  這會兒佛山那邊又已經開始關注到蠔油,劉局長也答應了人家,霍耀文想了想,恐怕只能走合作路線了。

  否則不答應的話,佛山那邊要是自己想辦法弄來設備,不僅得罪那邊的領導,以后中山食品廠想要發展起來就困難嘍。

  “劉局長。”

  “在!”

  劉局長猛然驚醒。

  “雖然給佛山那邊引進設備,不利于我們中山食品廠的發展,但我們可以合作。”

  “合作?”

  “對,合作。”

  霍耀文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佛山自古都是醬園之鄉,那邊的醬料一直都是廣東只最,我們食品廠主打生產的也是醬料為主,他們有醬料秘方,我們有生產技術和設備,還有把產品銷往國外的渠道,兩家合作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

月底了,求一波月底的

夢想島中文    香港196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