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19節 邊塞基建

  徭役,自秦漢開始,就是官府強迫平民從事的一種無償勞動。這其中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等。從本質上說,徭役也是一種稅務。

  和金銀實物稅不同的是,官府派發徭役,收取的是民眾的勞動力。

  在古代,徭役是官府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和金銀稅等同。歷代以來,徭役繁多而苛嚴,到了王朝末期,徭役更是進化成為了底層民眾造反的導火索。

  小至衙門里平時抬轎灑掃的粗役,包括修橋鋪路冬季清理河道,乃至去邊塞沙場征戰送糧挑擔,都是官府依靠徭役制度免費征發來的很多時候,應役的人還要自帶干糧草鞋,是不折不扣的五銅錢黨。

  對于封建王朝來說,徭役是維持官府運作的基本條件。沒有稅款官府會倒閉,沒有徭役,官府同樣撐不過三天時間。

  總之,凡是官府不付出酬勞而征發民眾付出勞動力的行為,都可以歸類到徭役中去。

  哪怕到了后世,在生產力低下的建國早期,政府同樣會發動民眾搞基建無論出發點是什么,喊得是什么口號,這就是變相的徭役。

  說白了還是窮,沒有錢,又想搞建設,就只能這樣了。

  然而徭役這種社會管理模式,在人類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卻又是必須存在的,因為官府無法從民眾手中收到足夠用來支持公共服務的貨幣。

  古代社會經濟金融不發達,官府沒有印鈔機,民眾手中也沒有微信轉賬和信用鈔票,事實上絕大部分農戶手中,常年也只有幾個銅板,所以官府只能直接收取勞動力來抵扣稅金。

  事實上自古以來就有民眾用掏錢的方式雇人去“代役”,不過這種行為多發生在城市居民和鄉下地主身上,在明代以前不算主流。

  真正結束徭役這一社會形態的,還是人類生產力的提高。

  工業化的普及,翻天覆地,改變了一切。早在1937年,美國大蕭條,羅斯福就開始雇人挖坑了......一撥人挖坑,另外一撥人填坑。

  看看,從機器中噴薄出的商品財富,社會居然已經無法消化,需要政府掏錢雇人挖坑填坑,用來讓停滯的經濟流動起來。

  以上,包括那些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都是工業社會反轉的標志政府開始想方設法給民眾發錢創造工作機會,再沒有免費徭役一說了,因為只有讓工作的人獲得財富,這些人才敢于去消費無窮無盡的工業品,社會經濟才能運轉,日子才能勉強過下去的樣子。

  而這次廣州特區的一號人物丁立秋,在增城縣推動的“新社會實驗項目之新版本徭役”,則是歷史和后世的結合品,是個怪胎。

  明代早期的徭役分為三種,一為里甲役,二為均徭,三為雜泛。

  里甲役就是社區勞動,應役者通常就在本地里坊干活。均徭是官府經常性的差役,大家輪攤,各種出外遠行的活計都有。剩下一種雜泛是臨時性質,用來應對突發事件。

  這幾種徭役形態執行到了明中葉,發生了改變。

  首先,隨著外部殖民者帶著墨西哥出產的銀幣滾滾而來,明帝國自然而然出現了一定的通貨膨脹,客觀上為經濟環境增加了一定的流通貨幣。

  接下來就是一代名相張居正登場了: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規定: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一條鞭法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進而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自一條鞭法之后,賦役貨幣化成為了常態,民眾上交“役銀”來代替征派這種做法,在大明各地普遍推廣開來。

  盡管張居正死后,一條鞭法遭到了既得利益階層的瘋狂抵觸,最終被破壞推倒,但是有一些條目卻自然保留了下來,其中就有徭役折算。

  然而這一次丁立秋同志來到增城縣后,卻要開歷史倒車了:恢復舊制,征發徭役,征調人員。

  增城縣于1630年陽歷12月底,陰歷即將到臘八節的這一天,給全縣人民發出了一道年關難過的正式公告:提前征派崇禎四年的徭役。

  一條鞭法之后,為了調節里坊之間民戶負擔不平均的現象,役銀編審單位由里甲擴大到了州縣。而這次增城縣征發徭役的命令,正是由縣衙發出來的。

  當然了,命令雖說表面上是縣衙發出,但實際上卻是由丁立秋運作推動的。在深刻了解丁立秋的背景和他背后的曹總兵后,谷泰谷縣令這個芝麻官,在這方面是毫無反抗能力的。

  明末官場諸弊叢生,自“三餉”加派之后,上行下效,“三餉”之外,某些地方連鴨餉、牛餉、禾蟲等餉也堂而皇之的出現。至于說提前征收未來年份的賦稅,那更是司空見慣,都不算是新聞了。

  所以增城縣衙這次提前派發明歲的徭役,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一次的公文上寫得明明白白:役銀翻倍。

  這一條公文發出后,幾家歡樂,萬戶愁。

  役銀翻倍這一條,對于有錢人來說大概也不算什么,無非是少下頓館子的事。然而這一條對于廣大掙扎在破產線的貧窮農戶來說,可是要了親命了。

  可是不好意思,丁立秋丁大爺要得就是這個效果窮鬼一家人面黃肌瘦地賴在那兩畝地上干什么?不如來應大爺我的徭役,帶你們去新天地當個農場主不好嗎?

  于是在翻過年后的崇禎四年,經過穿越眾背地里推動的徭役,正式在增城地區實施了:大批交不起役銀的窮苦農民,被正式的大明官方徭役先是征調到了縣城,然后運送到黃埔軍港,然后坐船去了臺灣“建設邊塞”。

  是的,按照曹總兵最近給朝廷上的折子中的說法,臺灣現在就是大明的邊塞,需要朝廷派人來蓋些城樓墩臺,再修個長城什么的“以備外敵”。

  這么多的基建工程,當然要大明派人過來了,沒毛病。

夢想島中文    旅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