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四章 宏觀

  那個光學試驗,是在講學的第三天所作的,程知遠為此還留下了一句在齊國流傳很廣的諺語。

  “一眨眼,光,刺汝于前。”

  這來自于當時程知遠講述光學模型的第一句話“剛剛我已經用光速斬下了各位的腦袋”。

  這句話在第三次講學之后在齊國風靡一時,主要是因為光學模型帶來的有趣與各種現象,而其實,墨翟最后來到新學宮,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程知遠的光學模型的原因。

  光學模型,最早是墨翟所研究的,但是因為墨家利天下死而后已的主義,和很多學派沖突,而且近年來,諸子崛起,天下再也不是“非楊即墨”的狀態,自墨家三分之后,墨門就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巨大圣門了,內在只是一個空殼子。

  比起儒門八脈互相分開,卻又各自衍生出龐大勢力,在戰國時代,愿意為天下而犧牲自己的墨者顯然越來越少,而在南方矩子孟勝做出拼命的決策,導致南方之墨差點在守城戰中全軍覆沒之后,墨家的聲音便越來越微弱了。

  列國需要墨家,需要的不再是墨家的義,而是墨家的“機械”。

  弩箭怎么發射,原理他們不需要知道,他們只需要知道,這個東西,如何制作。

  知道了怎么制作,就能量產,拿著墨家制作的量產武器,可以迅速投入到全新的戰爭之中。

  而法器,因為必須要注入精氣神明才能催動,而不被列國歡喜,制作成本過于高昂也是大問題,否則,若是都有如木銅鈴一樣的寶物,那首先接納諸子百家的齊國,早就該一統天下了。

  而這一點,也是西方之墨被東方,南方兩派劇烈抨擊的原因,認為西方之墨助紂為虐,不僅制造殺人機器,同時還背棄了墨子的義,這和勝綽又有什么區別!

  故而,西方矩子腹在孟勝死后也并沒有活多久,抱憾而終。

  他一直記得孟勝死前所說的話,那些話已經流傳到天下。

  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于墨者矣,求賢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

  墨者,非利天下之人,而是用來“備世之急”的。

  昔年馳騁天下的楊朱墨翟二人,終于走到了輝煌的盡頭,日薄西山之后,養精蓄銳,自我爭斗而不與外界沖突的儒家突然醒來,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儒家已經站到了三上門頂尖的位置。

  楊朱學派退隱之后,法家后來居上,和儒家,墨家并稱為三上門。

  仲尼也繼承了魯隱公的至圣稱號,但這,不過是列國冠給他的而已,即使仲尼真的十分強,非常的強,他的道理卻依舊不被世人認可。

  戰國需要儒家,他們需要儒家的體量,但不需要儒家的道理。

  “我不是來推行墨家的學說的。”

  程知遠首先申明了一點:“墨家與儒家素來水火不容,但是我還要說一點,墨家的義并沒有錯。”

  “儒家的義,也沒有錯,墨者脫胎于儒者,最后回返入天下間,從何處來,歸于何處,這光學模型最初的道理,也是墨子所制,我拾人牙慧,不過是改良了一些。”

  程知遠開始講述光學現象,同時,從折射開始。

  兩小兒辯日的核心,其實并不是天文,而是一種反應智慧與對待知識的態度,仲尼表示自己不知道,那么就不知道,他很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兩小兒提出的理念,看似荒誕無稽,可事實上,卻能在一時之間難倒仲尼,這反應的是學無止境,知識也并非全在簡牘之中,正是對應了南華真君與東郭先生的那番話。

  東郭先生問南華真君,道在何處。

  南華真君一共回答了三次,第一次說在螞蟻窩里,第二次說在瓦片碎石之間,第三次說在糞坑屎尿之內,東郭先生笑問怎么越來越卑賤,南華真君回答,“道”就是在最卑賤的地方。

  但這些道理,儒家的大先生們都是明白的,也清楚的,更不需要程知遠從傳統角度再給他們上一堂課。

  所以,程知遠拿出了那個光學模型,以劍畫地,著圓于前,開始給各位講述兩小兒辯日的另外一個方面。

  諸圣之中,子夏說的最有道理。

  “我先以蓋天之說,來解釋.....”

  蓋天說是簡單粗暴的,天圓地方罷了,程知遠并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為星辰,但起碼有一點,這個世界有蓋天說,有渾天說,甚至.....

  程知遠還在稷下后山,找到了宣夜說。

  蓋天,渾天,起源于春秋時期,宣夜起源于戰國中后期,而程知遠翻到這本書的時候,難免不想到荀子。

  戰國后期,其實能著作出宣夜這種巨著的,在整個當時的社會中,也只有荀子能夠辦到,因為宣夜說的一切,雖然是引自莊子,但事實上仔細看看會發現,其中的道理,都符合荀子的天論!

  但是宣夜在秦漢之后,無人再度宣講,董仲舒重提及渾天,后來蓋天說死灰復燃,每個朝代都想反撲渾天派,但一直都失敗,直到清朝...成功了。

  渾天說,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地心說,只不過和地心說不同處在于,地心說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靜止不動,但渾天說認為天包裹在大地之外,天地皆如雞子,懸于球中緩緩轉動,地體為天地之球心。

  渾天說優于地心說,但劣于日心說。

  程知遠談及蓋天,儒家有人贊同:“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

  程知遠道:“曾子曾言,天道圓,地道方?”

  曾參道:“天地之方圓,乃天地之二道,圓形的天蓋不住方形大地的四角,當年我就反駁過那人,蓋天不足以見天地之本相。”

  子思學派內部,如子循等,面色微微動了動。

  即使是同一學派內部,對于不同事物的看法也有分歧。

  程知遠:“蓋天時,太陽自東極升起,從湯谷出,從東海的大桃樹上起駕;蓋天時,太陽自西極落下,自虞淵落,自西天的大梧桐下安眠,若是這樣,則...光是這樣的....”

  程知遠畫了一幅圖,太陽的光芒從東方出現,然后開始追逐,這里面配合了小孔成像的光束。

  “天地自黑夜化為白晝時,天地之間第一縷光芒,應該只照耀到東方。”

  程知遠道:“然而,西天之民,幻化眾生,西王母,黃帝宮,九野皆至,一樣能夠看到東方盡頭的太陽,那么這一束光是從何而來的呢?”

  子循:“光耀天下如燭龍開眼,瞬息而來,普照十方而已。”

  程知遠:“子循先生,如果你聽過我在稷下學宮做過的光學模型,你應該知道,我已經用那個光學模型做出了光是有速度的結論。”m.138txt

  “天地之光,絕不可能一瞬間照耀四海八方,你若向西極一直走,一直走,總會走到大地盡頭,不論那里有沒有人。”

  這個世界估計沒有歐洲,但是同樣的,東方有了東極山海天子,西方有了西極幻化之人,說不得是兩個世界連通的區域。

  “在那里,東方的天之一瞬,西方盡頭絕對不能照見。”

  子循失笑:“西極之外的西方盡頭?且不說有沒有這個荒誕的地方,即使是有,你沒有去過,如何拿得出證據?”

  程知遠:“我假設這個世界是有另外一面的,大地不斷延伸.....光的速度是.....以這個速度,結合大地延伸的距離,那么在第一頃刻的,以當下的里數來計算,約莫是四十五萬里至五十萬里外,子循先生,你可以看到天地依舊漆黑,而萬物卻已皆明的詭異景色。”

  子循想了一下,認真道:“你沒有證據,也無法證實。”

  即使是原本地球,直徑也不過兩萬余里,這個世界哪怕大于地球十倍,也不過就是二十幾萬里。

  瞬息之間五十萬里....那是圣人都無法到達的地方,或許白玉京就在那吧。

  程知遠:“人不能證明的多了,但是模型可以,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制作光學模型,重復墨子曾經試驗的原因之一。”

  “從蓋天的世界來看,就是如此的。”

  “惠子提出的那些題目,世人稱之為詭辯,但我卻稱之為悖論,而那玉連環也是我解的,雖然方法是我借助前人,先賢的道理而解出來的,倒不算我一人之功。”

  子循失笑:“我在稷下聽聞,程子常常言自己受到先賢先典教導,但這種先賢先典,我等居然從未曾見過.....”

  程知遠:“伏羲氏連山我能學得,子循先生未必就能學得!”

  這一句話落下,子循頓時啞火,這句話還真是真的,天下連荀子都解不開連山,但是程知遠可以直接看到其中的算法,有些東西,就是給特定的人留下的特定的知識。

  “我們再回到兩小兒辯日的本質上來。”

  程知遠道:“如蓋天所言,那么天地之間光明黑夜并非同時而至,天之漆黑,世已光明,天之光明,世已漆黑,豈非笑話?”

  “蓋天時,若兩小兒在五十萬里的點上,那么他們向前一步,則便離太陽近,向后一步,便離太陽遠。”

  眾圣愣了愣,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卻又說不出來。

  “詭辯嗎?不,這就是蓋天之下的兩小兒辯日。”

  程知遠道:“下一個是渾天。”

  “到了渾天,蓋天的道理就不適合了。”

  渾天時就可以畫近日點,遠日點,如果從宏觀意義上來說,那么太陽在渾天中轉動的時候,繞著懸浮的球體世界轉移,那么兩小兒在日初時,太陽運行到近日點,中午時運行到遠日點...當然,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不過渾天么,程知遠把時間壓縮到一個極限,這樣看就很明顯。

  當然,到了渾天,就必須要提及陳良,子夏所說過的“氣”了。

  這個道理,程知遠只是簡單的講述了一下,眾圣并不是傻子,他們平時的精氣神明也會沸騰,太陽乃是天象之中最宏偉的東西,它的精氣神明肯定是存在的,并且會不斷影響大地天穹,這也不僅僅是諸子百家中儒家的認知,同樣是其他所有學派的共同認知。

  日出時,以渾天來看,太陽的力量轉動到球體中心的后面,故而帶動著氣也沒有過來,所以剛剛明亮的一面顯然是寒冷的。

  但程知遠最后要用模型解釋的,并非是渾天,而是宣夜!

  蓋天時候,光的照射方式與渾天絕不相同,這是因為太陽的距離不一樣,世界的構架也完全不一樣,荒唐與稍有秩序絕不是同義詞,折射的現象雖然一致,但是不代表最后的答案也一樣。

  “宣夜?不知是何方派系的偽劣假著而已.....”

  子思皺眉,看向程知遠,同時,他心中卻是亦為這精妙的光學模型而生出贊嘆。

  程知遠道:“蓋天有荒誕八難,渾天有千寸之差,故而光在其中,我們看到了的兩小兒辯日,他們的結果,都是不同的。”

  “蓋天說的話,第一個孩子贏了,渾天說的話,兩個孩子都是半錯半對。”

  “但我們的天地,既然有三種說法,那么至少有一種是接近真相的。”

  “兩小兒的智慧,不單單是頑童的智慧,仲尼不能答,真的是仲尼不知道嗎?”

  程知遠忽然道:“不,仲尼其實可以說出答案來,他甚至不需要依托任何人,只要他說了答案,兩個小兒必然恍然大悟,但是仲尼沒有,并不是他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是他不知道,怎么把答案的原因告訴孩子們。”

  “萬事萬物皆有起始,天地之象亦有本來面目,我等探索天人,是還天以真相,予人以本來,兩小兒不能知天地之貌,仲尼有天大之德卻也不敢誤導旁人,孩子們依舊爭論不休,仲尼卻以此為贊,述于列御寇。”

  “兩小兒都不對,而且與諸位想的不同,是兩小兒,都差的離譜了。”

  程知遠道:“仲尼不知道,但我略知一二,諸位現在看我,我便是那兩小兒之一。”

  “而子思先生說的話中,有一句很有道理。”

  “天動的很快,太陽動的更快,遠遠在大地之上,故更不必說夸父。”

  “夸父全力日行萬里,大地安逸,隨隨便便日行八萬里,大地遠勝于夸父,但大地之動,是相對于天,故而大地相對于夸父,就是靜止的,因為夸父的速度遠遠小于大地的動速。”

  “而天動之速又大于大地,太陽的動速更大于天空,天空相對于大地就是亙古不變的。”

  “地在夸父之前,天在地之前,而太陽距離天,卻不知有多遠。”

  “這是宣夜所見!日月星辰,彼此不相干涉,懸于氣中,天亦為氣,自然生于虛浮之中,日行一度,月走十三,蓋因日離天地之遙遠,月離天地之極近,是虛浮之世無邊無涯,其間之差,遠勝蓋天渾天!”

  “在如此巨大的宇宙尺度上,我等皆為螻蟻,放眼宏觀之世,渺渺如沙塵不可計較,故而大小變化不能察覺,地在轉,天在轉,日也在轉,日出時,光入天氣,折角巨大,太陽便也顯得巨大了。”

  子思搖頭斥責:“沒有證明,荒唐至極。”

  這句話放在擁有神鬼的世界中,確實是可以說的,但程知遠道:“錯了,我并不是在說這個世間如何,我只是在用宣夜的世界,做一個模型,一個能夠支持兩小兒辯日,正確答案的模型。”

  “至于模型,是一種思考,是可以被推翻的。”

夢想島中文    劍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