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即將到來,大華的改革仍在進行中,朝廷機構有效地運作起來,三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各行其責,地方政務、軍方整編、官員升調、安置流民、賦稅征收、招募新軍、監察機構都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和組建。
與此同時,改版后的《關中周報》,以及首印的《大華學刊》也誕生了。
羅昭云仔細翻閱這份朝廷權威性報紙,分有七八個版塊,大部分按照現代報紙的樣式和版面,分有若干專欄,新聞標題、特別報道、百姓生活、國家大事等,緊緊圍繞朝廷中央周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宣傳關中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大華國君的事跡和功績進行夸大宣傳。
同時把各地政績,改革后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原地區百姓如何勞苦艱辛,邊疆的敏感問題都有選擇地報道出來,導向群眾的思想。
“非常好!”羅昭云看著報紙上的標題,大笑不止,上面寫著的不是關中大豐收,無一百姓被餓死,就是清減賦稅、安置流民等等,簡直就是翻版的人民日報啊!
羅昭云笑畢,對著御史臺內史道:“傳本王口諭,命新設的翰林院大量印刷,明日全關中城印刷發行,另外告訴翰林院的,可以在報紙上做些廣告,為朝廷的一些作坊做宣傳,生意更加火爆。”
“陛下英明!”內史官一臉恭維拍著馬屁。
羅昭云放下報紙,拿起了第一期太學院的學術刊物,上面有理學、算學、力學、醫理等各方面的知識,改變士子們完全苦讀死書,只會做詩賦的導向,把一些小知識,小科普印在了學刊上,都是些表面的道理,卻句句驚世駭俗,如世間存在萬有引力,世人生活的空間不是天圓地方等等,逐漸改變世人的思想。
審核過后,交由御史出宮傳圣諭,準備印刷發行。
兩日后《關中周報》和《大華學刊》果真在王城市面上銷售流通起來,關中王城內各大顯赫家族、各行各業的商賈富貴和百姓佃農、酒肆茶坊、客棧車行等等三教九流人都在忙著購買周報,價格只有一貫錢,而學刊卻較貴一些,畢竟能有興趣讀學術的人,也非是普通百姓家,要價在一兩銀子。
“我大華重新安置的流民竟達上百萬眾…”
“呀,函谷關以及被我軍控制勞苦,防止中原亂軍入關中!”
“喔,河西走廊重啟,元宵節時候,胡族商人即將大舉前來長安貿易!”
“還不止啊,。”
“那李唐,效仿劉武周,要稱臣突厥,其心可誅!”
一時間大城小巷,客棧、酒肆、青樓、商舍、作坊、豪門貴族…各個階層都在爭相購買報紙,了解著關中發生的大事,以及天下局勢。
這一日,羅昭云親自接見了一位老將軍,張鎮周。
這位老將軍本是隋朝官吏,年輕時候任武將,參與過平陳戰爭,后來大隋到了太平盛世,他被任命了刺史,在地方政績突出,非常善于安民,清正廉潔。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將軍,軍、政都精擅,若是放任在長安城卸甲歸田,閑居下來就太浪費了。
張鎮周自己不愿意再領兵出戰了,因為本已經卸任多年,被李淵降尊請他出山,結果兵敗投降,感覺是自己晚節不保,有些恥辱,于是,自覺無臉面再出來。
但是,大華皇帝盛邀,他托辭兩次后,第三次使節上門,他只能硬著頭皮來到皇宮面圣了。
因為再不出來,他的家人都擔驚受怕得不行,得罪皇帝陛下,很可能被滿門抄斬,即便皇帝仁厚,不做計較,但他的族人想要進入仕途,也會千難萬難,所以,張鎮周在全家人的勸解下,終于還是入宮來了。
“參見陛下。”
“給老將軍賜座!”
“謝陛下。”張鎮周拱手施禮后,坐下來,目光瞧向這位年輕有為的君王,充滿傳奇色彩的大華開國皇帝,頓時覺得二十七八歲的羅昭云,充滿了一種威嚴和氣勢,雙目爍爍,如金燈一般明亮,黃袍在身,仿佛有一種紫氣鴻運,很有帝王之相。
張鎮周心想,難怪此人能從當初小卒開始做起,達到今日之高度,果然是文韜武略的英偉人物。
“張將軍文武雙全,老當益壯,在家里閑置,實在是朝廷的損失,大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不妨再出山,為朝廷效力如何?”羅昭云開門見山地詢問。
張鎮周起身拱手道:“能得陛下垂青看重,是草民張鎮周的榮幸,只是張某人年歲已高,恐怕不堪大任了。”
“張將軍不必過謙。”
張鎮周解釋道:“上一次被唐國君李淵委任出征,結果敗于陛下之下,張某人心服口服,自己水平有限,歲數年邁,實在不堪重用了,希望陛下收回成命,讓草民在家安度晚年。再者,陛下圣明,廣開言路,發布求賢令,使得天下士子趨之若鶩入關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目前人才濟濟,猛將如云,實在不需要草民的微薄之力。”
羅昭云微微一笑道:“張將軍先別著急拒絕,這次想要重新啟用張將軍,可不是為了東征,去討伐中原諸侯!”
“哦,那是.......”張鎮周一下子變得好奇起來。
羅昭云早就猜到對方心思,所以上來含糊其辭,沒有說清楚干什么,使得張鎮周一口否認,拒絕復出受啟用,以自己老邁、能力有限為借口,拒絕帶兵東征。
可是羅昭云話鋒一轉,根本沒想過派他東征,反而使得張鎮周變得不解,好奇起來。
這時候,羅昭云才解釋道:“張將軍年歲已高,朕都知曉,也不忍心派將軍帶兵出函谷關去打仗了,那應該留給年輕人去熱血沖殺,建功立業,李靖、侯君集、薛萬仞等都是不錯人選,但有一處地盤,卻需要張將軍這種安民賢者過去,才能救濟更多的百姓。”
張鎮周一聽不是打仗,而是救濟百姓,頓時勾起了濃烈的好奇,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猶豫一下問:“請陛下明示,究竟是什么地方,需要去賑災救濟?”
羅昭云見他上鉤,說道:“巴蜀!那里的百姓落后,經過地方盜匪橫行,地方土司惡霸欺凌,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朝廷開春時曾派去了程名振等人向巴蜀之地進發,占據一些城池后,接近巴蜀核心之地,卻舉步維艱,許多土司抗衡,盜匪需要剿滅,百姓需要安置,災民需要救濟,沒有文物雙全的賢者,很難勝任,程名振等人,畢竟太年前了,處理不好這些復雜的事,張將軍曾在舒州、壽州做過刺史,把兩地治理井井有條,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堪為大隋州縣典范,若是張將軍前往巴蜀腹地,相信那里的匪患、頑固土司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張鎮周沉吟一下,臉色猶豫,不過最后還是答應下來,不為立功,只為當地受災的百姓,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那里難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