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雖然昏庸,但不傻,也沒自大到認為連親自面圣都不肯的李衍會平白借給他兩三千萬貫錢銀。
因此,趙佶看著蔡攸問道:“李衍能借給朕這么多錢銀?”
蔡攸道:“此事自然不容易,畢竟這不是小數,不過,主憂臣辱,官家如果同意,微臣愿意再去一趟漢城,找李衍商談此事!”
蔡攸此言,將趙佶感動到了,心道:“都說蔡攸不學無術,可關鍵時刻卻只有不學無術的蔡攸能替朕分憂!”
趙佶道:“愛卿若能辦成此事,朕必升愛卿為太保!”
蔡攸聽罷,大喜!
不過,蔡攸卻很聰明的忍住大喜,然后一拜在地,道:“哪怕粉身碎骨,微臣也一定要為官家借到這筆錢!”
趙佶沖蔡攸點了點頭,示意蔡攸下去,然后看向其他人,道:“還有誰能為朕分憂?”
所有人都將頭低了下去,滿朝文武再無一人敢接趙佶之話。
見此,趙佶對勇于為他分憂的蔡攸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趙佶擺擺手,道:“退朝吧。”
就在其他人往殿外走之時,蔡京突然追上趙佶,道:“官家,微臣有要事湊稟。”
趙佶聽罷,道:“去文華殿說吧。”
蔡攸本來跟其他人一塊下朝,但看見他父親追上趙佶說了些什么,然后跟趙佶走了,蔡攸心道:“這老東西該不會是想壞我的好事吧?”
念及至此,蔡攸轉身也跟了上去。
在文華殿外等了不知多久,蔡京才從文華殿中走了出來。
父子倆見面。
蔡攸假模假樣的給蔡京施了一禮,道:“見過父親。”
蔡京道:“不敢,公可有事找老朽,若無事,老朽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聽見蔡京管蔡攸叫“公”,周圍的太監宮女想笑又不敢笑!
如今蔡攸與蔡京權勢互相傾軋,加上一些人從中挑撥,于是父子失和,反目成仇,趙佶又另賜蔡攸府第,以至父子各立門戶。
聽見蔡京用“公”來諷刺他,蔡攸連裝都懶得裝了,不僅如此,連爹都懶得叫了,直接道:“大人好走。”
言畢,也不等蔡京離開,蔡攸就徑直進入文華殿。
邁入文華殿的那一刻,蔡攸回頭示威的看了蔡京一眼,意思是:“我見官家,都不用別人稟報,這是你能比的恩寵嗎?跟我斗!”
蔡京見之,搖了搖頭,在蔡攸進入文華殿后,更是莫名一嘆,然后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蔡京離去暫且不表,只說蔡攸一進入文華殿,就看見趙佶一臉鐵青——顯然,趙佶這是剛發過大怒。
蔡攸問:“官家怎么了?”
趙佶道:“你可知,攻打大名府的,并不是二龍山的賊寇,而是李衍那惡賊?”
“甚么?”
此事還真就打了蔡攸一個措手不及!
緩了一會,蔡攸問道:“官家從何得知?”
趙佶道:“是你父剛剛稟報的,在朝堂上,他本想湊稟此事,可田虎、王慶突然反叛,他覺得此時應先將李衍穩住,不宜讓他與田虎、王慶一塊反叛,才說大名府是二龍山打破的。”
蔡攸心道:“那老東西果然是來壞我好事的,可惡!”
壓下心中的憤怒,蔡攸道:“此事證實過了么?”
趙佶道:“你父向來做事穩妥,在這種大事上,他是斷然不會出紕漏的。”
雖然與蔡京不合,但蔡攸也知道,蔡京做事小心,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蔡攸也氣李衍攻打大名府,搞得他這么被動!
不過,從蔡攸的角度出發,他還得維護李衍,因為李衍是他的政績。
蔡攸不動聲色的問道:“我父親他怎么說?”
趙佶道:“你父提議,下令各個港口不許安東都護府的商船再來大宋貿易,出兵李衍在大宋的據點就是那個梁山泊,將李衍在大宋的根基拔掉,另外在登州囤積重兵,不許李衍再移大宋之民,總之就是將李衍徹底驅逐出境。”
蔡攸道:“這跟逼反李衍有何差異?李衍指定會派兵攻打登州,恁地時,咱們大宋就得在東邊再開一個戰場。跟西夏打,防御遼國,咱們大宋每年都得花費兩千多萬貫,這要是再從東邊開辟一個戰場,每年得多花費多少錢銀?據我所說,李衍可是有上千艘大船,其中僅載重超過五萬石的大海船就得有兩百多艘,咱們大宋若跟李衍開戰,就算不建造一千艘大船,也得建造五百艘大船,還得建一定數量的大海船,否則這仗根本就沒法打,僅這些沒有三二千萬貫就建造不下來,再加上征兵、訓練、配置相應的兵甲裝備等等,錢多到微臣已經不敢想象。”
聽蔡攸這么一分析,趙佶的臉色更難看了!
蔡攸見之,又道:“咱們大宋若想拿出這么多錢,唯有動用封樁庫中的錢…而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官家可就…”
趙匡設立封樁庫之時,曾留有遺訓:動用此庫中錢銀,若非是用于收復燕云十六州,就是趙家的不孝子孫。
此遺訓看似也沒什么,但如果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剝奪趙佶皇位的有利借口。
皇權斗爭之中,失去皇位一方的下場可是非常慘淡的。
所以,趙佶才堅決不肯動用封樁庫中的錢銀。
趙佶面沉似水,道:“愛卿有何想法?”
蔡攸道:“依微臣愚見,官家不妨再忍李衍那廝一段時間,等官家將國內的叛亂全都平定了,再收拾那廝也不遲,至于跟那廝借錢一事,也可以正常進行,高麗窮困,甚么都缺,微臣去漢城問問,那廝想要甚么,官家可以投其所好賞賜那廝一些,先把錢銀拿到手上,然后用那廝的錢銀平亂,再然后再著手收拾那廝。”
趙佶有些心動,不過卻并未一口答應下來,畢竟李衍可是將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打了下來,這口氣可不是這么好忍的。
不過——
沒過幾天,趙佶就急匆匆的將蔡攸招來,道:“愛卿火速去漢城找李衍商議借錢一事,刻不容緩!”
趙佶為何這么快就下定了決心,還如此急迫?
原因很簡單,方臘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