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銘打算等回帝都試完鏡后,就回趟老家。看看院長媽媽,也順便看看孩子們、看門大叔、王嬸兒和那條黃毛老狗。
對于在福利院生活的這十幾年,原身的記憶格外模糊,兒時的玩伴亦或是年下生活的艱苦都只剩下了個影子,在記憶中擺動,似是而非。
俞銘對福利院的記憶除了原身的模糊印象外,無外乎剛來到這里的那一年半時光,和福利院的孩子們,院長媽媽,看門大叔和一只黃毛老狗的相處回憶。
被養在福利院的孩子們天生便有一顆敏感的心,沒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即便看起來樂觀開朗,但內心的孤獨和渴望被陪伴的心思很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福利院的孩子們都很乖,特別懂事。俞銘作為一個即將要離開福利院,出去獨自討生活的大孩子,經常會被那些小蘿卜頭們圍住,講故事,講外面的世界。那一雙雙充滿了童真與向往的眸子,期盼地看著俞銘,讓俞銘沒法殘忍的拒絕。
一來二去,俞銘竟成了孩子們之中的“明星”,小蘿卜頭們一口一個俞銘哥哥,俞銘哥哥的叫著,讓俞銘也既無奈又感慨。本來不想和這里有過多的羈絆,卻終究沒能實現。
看門大叔是個有些羅鍋的老頭,一口黃牙還經常拿著手工卷制的香煙吧嗒吧嗒的抽著。自從俞銘成年以來,就經常拉著俞銘吹噓著自己年輕時有多么風流瀟灑。不過俞銘大多是不信的,年輕風流瀟灑過的人又怎么忍受得了如今的落魄潦倒?但俞銘卻從來不戳破,不管到底是幻想,還是些其他什么東西。
福利院的王嬸兒是個爽朗愛笑的老婦人,和院長媽媽的嚴肅刻板不同,王嬸兒非常健談。可能是因為中年喪子的緣故,王嬸對于福利院的孩子們更多了一份容忍和關愛,無論是淘氣的還是孤僻的,王嬸兒都待人如一,沒什么不同的。
而在俞銘記憶里,始終懶洋洋的趴在福利院門口那顆幾人懷抱粗的歪脖槐下的大黃狗總是不搭理人的樣子,無論是誰在它面前走過,它都只伏在地上,淡淡地注視著你,直到你慢慢遠去。
俞銘還記得自己在趕往帝都,奔赴新生活的時候,自己坐在破舊的大巴車上,而車外站著擺手歡送他的院長媽媽,食堂的王嬸兒,看門老李和一群小蘿卜頭,還有的就是那條老黃狗。直到所有人都逐漸散去,俞銘回望,還依稀可以望見福利院門口僅剩的那條大黃狗慵懶的伏在地上眺望遠方。
這次回去,不知道大黃狗還在不在了,它已經太老了,在他上回離開時,他就已經垂垂老矣。
在酒店睡了一晚過后,精神抖擻的俞銘和收拾停當的吳琳奔向了帝都。吳琳打了車送俞銘回到出租屋,出租屋外有些差勁的環境看得吳琳直皺眉。
安頓好俞銘的吳琳從狹窄的筒子樓下來時,竟然差點兒踩到了一堆狗屎,吳琳恨恨的咒罵了幾句才算了事。
兩天后,等吳琳再見到俞銘時,她嚇了一大跳,只兩天不見,俞銘的氣質卻變了個樣。
原本云淡風輕一副閑雅自在的公子形象,成了如今眼神閃爍、飽經風霜的模樣,俞銘到底經歷了什么?
雖然吳琳很好奇,但也沒敢問?只是眼神不時的瞟向倒視鏡中的俞銘。俞銘今兒穿了一駝色風衣,內里是制式蘭色襯衫,水洗的領口已經發白,下身是黑藍色防臟牛仔褲,一雙小白鞋上面有幾個難以擦掉的污漬。
這副模樣簡直就一副職場失意的失敗者,配上俞銘不斷的閃爍眼神,給人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吳琳還是忍不住問道:“俞哥,你這是為了試鏡準備的服裝?”
俞銘看了眼吳琳,懶懶的回答,“可不止準備了服裝。”他這兩天完全將自己沉浸到角色里,感受角色,擁抱角色,自然行為模式都和角色有著說不出的相似。再配上自己精心選擇的服裝道具,此次試鏡,他志在必得。
因為俞銘拿到的劇本只是整部電影中的一個故事片段,所以俞銘對其他角色的設定并不是很明確,即便是自己的角色,他也難以摸到全貌。
不過從故事風格和劇本行文中,憑借著以往看劇本的經驗,俞銘還是多少能感受得到些編劇或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
惡魔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冷漠和人性的復雜。只要緊扣這個命題去聯想,就不會偏題。而一部電影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為了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服務的,所以,俞銘認為只要自己摸清楚惡魔的大概命題,他對角色的塑造和理解就會和導演心中所想的出入不大。
這是一部令人絕望的惡與救贖的故事,通讀過劇本的俞銘做下了這樣的判斷。這樣的一個故事,必然是復雜的,所以作為男二號這樣重要的一個角色,他的人物設定同樣應該是復雜的。
而不僅僅是劇本中寥寥幾筆描述的人物形象:“周毅是一個報社記者,三十多歲的他工作不順,生活同樣艱辛,人到中年卻仍孤獨漂泊,人生仿佛就如路邊的野草一樣野蠻生長。”
在俞銘看來,這一句簡單的人物描寫,卻涵蓋了太多的信息。文字,所包含的內容往往超出想象。
“報社記者”,說明了周毅文筆不錯,有一定的文學素養,那么他就一定接受過教育。加上“三十多歲”,十多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他就一定不是一個太單純的人。
“工作不順”,這可能是因為職場人際關系不好,也可能是工作能力差,或是上司的打壓不看好。但無論是哪種,他每天都要經受精神上的摧殘,所以他的精神狀態一定不是太好。
“人到中年卻仍孤獨漂泊”,孤獨,說明了他沒有愛人,沒有家庭,同父母的關系應該也是若即若離,而無所牽連,則需要進一步考慮這個角色是否具有很高的社會責任感;漂泊,對應著居無定所,如浮萍般的生活狀態肯定會帶給他更多的不安全感。
最后的“如野草般野蠻生長”則是一句對這個角色的感性認知。
總體來看,俞銘認為這個角色所具有的特質應該包括:復雜,熟悉社會、職場的規則但似乎并不愿意妥協,精神狀態稍差,性格有一定缺失(相對于主流社會),對外界有著更多的不安全感,以及一個成疑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