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85章

  (還沒修改完畢,請讀者大大們在半小時之后刷新一下。)

  感動,是真的感動。

  在看過趙誠大熱天還穿著長長的迷彩服,冬天被風吹得凍起滿臉冰渣子后,再聽到老人的話,實在讓大家感觸很深。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甚至是現在都還存在著的事。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久了,有時會把一切看得理所當然。

  甚至會忘記有群可愛的無名勇士,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付出著。

  而這個節目,把他們重新帶進了大家的視線中。

  趙誠在拍攝守衛邊疆的軍人時,是真的跟著整個節目組來到了邊疆地區。

  華央在節目立項之前,就已經跟有關部門做好了協商。

  所以,他們來到這里拍攝都是經過同意的。

  只要節目組不影響戰士們的正常工作,別進去不允許拍攝的范圍,基本沒什么問題。

  另外,除了趙誠自己和少許演員外,軍人們在節目中也有集體出鏡的一幕。

  觀眾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很多都是真實場景。

  趙誠扮演的原型老人,今年其實也才50來歲。

  可模樣看上去比平常的50歲老人要憔悴不少,像60多歲。

  雖然他站直了以后,依然有著挺拔的軍人之姿,但多年的辛苦全寫在臉上。

  老人家里在80年代,就已經有了電視和小霸王游戲機。

  不說富裕之家,起碼都是條件不差。

  假如老人當時選擇的不是當兵,他估計會過著滋潤的生活,保養得當,然后像李治海那樣,到了50歲看著也還是30多歲。

  觀眾們心中都充滿了感慨,化身為節目的自來水,四處宣傳。

  “真是出乎意料的好看,好期待下一集啊,完全沒想到我有一天會催更一部記錄片。”

  “《我和祖國的那些事》這名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沒看過的人都猜測它是個無聊的節目,看過的人才明白它有多么貼切。”

  “我之前還以為趙誠是節目組邀請過來講‘愛國心得’的嘉賓,可現在看來,他是身兼力行啊。”

  華央是觀眾緣不錯的頻道大哥。

  但它除了《新聞聯播》和幾個老牌的節目外,整體收視率其實不算高。

  旗下有些小眾頻道,更是把為愛發電詮釋得淋漓盡致。

  《那些事》這節目則是小眾里面的小眾,哪怕別人在摁臺無意中看到了,也會下意識地略過。

  盡管制作再精良,在前世也沒能濺起一粒水花。

  因為大家對華央的印象已經固定了,都認為他們做出來的節目,都是嚴肅的教育或科普。

  所以有很多優秀的節目,由于大家的先入為主就這樣被埋沒了。

  其實,《我和祖國的那些事》在前世也很棒。

  哪怕從前沒有趙誠的加入,節目的質量依然扛扛的。

  畢竟立項的資金,有90都投入在節目的塑造當中,演員也嚴格按照演技的標準來進行選取。

  例如這期守衛邊疆的軍人,為了追求真實感,監制讓全組人都搭乘飛機來到了邊疆地區。

  除了趙誠開頭的在家玩耍的場景,其余鏡頭都在這里完成拍攝。

  一整個節目組的住宿、伙食以及交通費用,那是非常龐大的。

  最后,只剩不夠10的資金,用來支付全體演員的片酬。

  這樣的良心節目,怎么能不好看?

  可引用觀眾的話來說,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龔導演一心一意放在節目的制作上,其余宣傳什么的一概不管。

  因為在他眼里,華央本身就是個金字大招牌,識貨的人自然會過來看,沒必要像其他衛視臺那樣暄眾取嘩地進行炒作。

  道理是這樣沒錯,但龔導演沒了解過現在的人,更傾向于快餐式節目。

  大家沒那么多深沉的想法,表面上看著哪個好就看哪個了。

  這就是《那些事》前世撲街的原因。

  而這輩子有了作品口碑向來就不差的趙誠,總有群人會因為看見這個名字,而嘗試收看節目。

  如今又有一群觀眾現身說法,力證節目很好看。

  這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興趣。

  大家抱著打開試試的心態,去瞄一眼這種平時絕對不可能關注的節目。

  結果這一看,就沉迷到無法自拔了,一個個像當時參與論壇直播的那些網友那么驚訝。

  由于,誰都想不到龔導演會以這種‘重現過去’的方式展開敘述,所以,《那些事》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龔導演雖然比較古板,但也完全不至于對一些熱點盲目。

  他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后,觀察了一下反饋情況。

  然后,發現了有很多觀眾喜歡趙誠,就干脆把屬于趙誠的特輯,全堆在了前面一塊播出。

  把節目選在中秋期間首播是對的,大量的學生和工作者群體,放假回家。

  除去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這些基本環節外,就沒啥事干了。

  這突然在放假的第一天冒出個爆款節目,眾人哪怕湊個熱鬧也會過去瞅一瞅。

  等到了第二天連播的時候,節目的收視率直接翻了三倍。

  而第三天播出,收視率已經是首播時的九倍以上了,這也是個宣傳的好機會,趙誠馬上就聯系了賴總,讓他安排一下熱搜。

  中秋假期的最后一晚,微博也就因為這個話題爆了,觀眾們的熱情超級爆炸。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些事》是我今年看到最有意義的節目!”

  “我就知道瘋狂跟身邊人安利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九倍的收視率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勞,我很自豪!”

  “我第一眼看到有趙誠參加的時候,就知道節目不會差,但沒想到比我想象中更棒。”

  別說是觀眾激動,就連節目組的負責人龔導演都驚訝得不行。

  他在節目開播之前,對收視率其實早就心里有數。

  畢竟,他一個跟華央有著不少合作的老牌導演,肯定是能預測得出收視率走向的。

  尤其是龔導演以前替華央,做過一個類似的節目。

  他當時費的心思,甚至比現在拍《那些事》還要多,可回報的結果卻是收視率低下,觀看的人寥寥無幾。

  而且經過調查之后,看的人有九成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家。

  最后,節目因為完全拉不到廣告贊助商,虧損得實在太嚴重,只能被砍掉。

  在那個時候,龔導演就對年輕觀眾失望透了。

  所以,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

  龔導演這次依然盡心盡力,但再也不會期待些什么,就抱著觀眾們愛看不看的心理。

  無心插柳柳成陰。

  《那些事》首播已經超出了龔導演的預期,沒想到后面還有更大的驚喜。

  雖然,節目在中秋假期期間的三連播,已經暫時停止了,以后會恢復到每周兩集的正常狀態。

  但大家的愛國情緒,卻像成堆的干枯稻草一樣,被《那些事》點燃了熊熊的烈火。

  小年輕們紛紛在網絡上看得見的地方,表達著自己對軍人們的理解。

  嘴巴甜一些的,還會一口一個‘戰士哥哥們辛苦了’地說話。

  還有歲數長點的大齡青年,則說著自己曾經被軍人戰士幫助過的經歷,讓很多網友又是一陣感嘆。

  至于那些不會上網的大爺大媽,在看過節目之后,也用自己的方法對軍人表達心意。

  其實,他們不是很分得清哪些才是軍人。

  但這不要緊,反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就全都是好樣的。

  所以,他們買了很多水果、五谷雜糧或者是一些特色農產品,給提到警隊、消防隊和武裝部去了。

  后者自然是不可能收他們的禮物,可無論怎么拒絕,大爺大媽非要把東西留下來。

  有些實在是送不出手的,仍然不死心。

  等到第二天大早或者晚上的時候,把東西放在值班崗位或者門把手上,丟上就直接跑了。

  讓很多當班人員哭笑不得。

  節目后續引發的連鎖效應太強大,讓一些不看節目的人也跑去圍觀《那些事》。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這個愛國群體變得越來越大了。

  2011年的時間,恰逢在中秋過后不久就是十一國慶節。

  《新聞聯播》把這件事的具體整理了一下,當成了素材播放到新聞里面。

  《那些事》整個節目組的成員都高興得不行,他們的努力付出,終于得到了收獲。

  正能量題材,終于出現一個能夠跟那些娛樂性綜藝,站上對手擂臺的節目。

  龔導演再次獲得了寶刀未老的稱號。

  另外,刨去大家對軍人們的喜愛以后,他們第二感興趣的,就是這個節目的拍攝到底是怎么進行的。

  因為有些片段是真的拍得十分駭人,在第三期的時候,趙誠扮演的是一個救生員。

  這個救生員的原型人物,就是獲得過《感動華夏十大人物》其中一次榮譽的人。

  救生員趙誠在一個海濱城市居住,他在平時只是一個轉著薪酬不多的普通倉管員。

  但等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會來到家附近的海灘,成為一個沒有工資的救生員。

  在趙誠堅持當救生員的17個年頭里,總共救起了48條鮮活的生命。

  當趙誠21歲時,第一次從海里救起一個小女孩后,他就犧牲了很多陪伴家里人、自我發展的時間,用來守著這個海灘。

  龔導演為了凸顯救生員到底有多么不易,特意用一幕驚險的場景來說明。

  那是天氣不太好的一天,昏昏沉沉。

  海浪也比平時更加波濤洶涌。

  這種情況,一看就知道是不適合出海打魚的。

  然而,有個家庭貧困的兩兄弟,因為等著要錢給換重病的媽媽做手術,就不顧危險地出去深海捕魚。

  由于心急出海,有些日常準備就沒有按部就班的檢查。

  他們出海的那首小船,在去到深海魚多的地方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故障。

  而貧困兩兄弟所在的那片海域,又正好是浪最大的時候。

  兩人很不幸地連船帶人一塊被海浪打翻了。

  所幸他們水性不錯,翻船的地段離岸邊也不是很遠,就是境地往岸上游。

  實話實說,趙誠在下水拍那一幕之前,是寫好了遺書的。

  雖然選的是一個相對平靜的海灘,但那畢竟是大海,是大海就會有風險。

  華央旗下為數不多的一個訪談節目,看準了節目組現在的熱度。

  整個節目最大的贏家,除了導演以外,就要數當了好幾期男主角的趙誠。

  他的敬業,這回真的是被超級多人認可。

  以前的電影,雖然也能體現趙誠敬業的一面,但那到底是在拍商業大片,有些人還是會抱著‘他為了賺錢才拼命’的成見。

  而這回不同了。

  嘴巴甜一些的,還會一口一個‘戰士哥哥們辛苦了’地說話。

  還有歲數長點的大齡青年,則說著自己曾經被軍人戰士幫助過的經歷,讓很多網友又是一陣感嘆。

  至于那些不會上網的大爺大媽,在看過節目之后,也用自己的方法對軍人表達心意。

  其實,他們不是很分得清哪些才是軍人。

  但這不要緊,反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就全都是好樣的。

  所以,他們買了很多水果、五谷雜糧或者是一些特色農產品,給提到警隊、消防隊和武裝部去了。

  后者自然是不可能收他們的禮物,可無論怎么拒絕,大爺大媽非要把東西留下來。

  有些實在是送不出手的,仍然不死心。

  等到第二天大早或者晚上的時候,把東西放在值班崗位或者門把手上,丟上就直接跑了。

  讓很多當班人員哭笑不得。

  節目后續引發的連鎖效應太強大,讓一些不看節目的人也跑去圍觀《那些事》。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這個愛國群體變得越來越大了。

  2011年的時間,恰逢在中秋過后不久就是十一國慶節。

  《新聞聯播》把這件事的具體整理了一下,當成了素材播放到新聞里面。

  《那些事》整個節目組的成員都高興得不行,他們的努力付出,終于得到了收獲。

  正能量題材,終于出現一個能夠跟那些娛樂性綜藝,站上對手擂臺的節目。

  龔導演再次獲得了寶刀未老的稱號。

  另外,刨去大家對軍人們的喜愛以后,他們第二感興趣的,就是這個節目的拍攝到底是怎么進行的。

  因為有些片段是真的拍得十分駭人,在第三期的時候,趙誠扮演的是一個救生員。

  這個救生員的原型人物,就是獲得過《感動華夏十大人物》其中一次榮譽的人。

  救生員趙誠在一個海濱城市居住,他在平時只是一個轉著薪酬不多的普通倉管員。

  但等到每天下班以后,他就會來到家附近的海灘,成為一個沒有工資的救生員。

  在趙誠堅持當救生員的17個年頭里,總共救起了48條鮮活的生命。

  當趙誠21歲時,第一次從海里救起一個小女孩后,他就犧牲了很多陪伴家里人、自我發展的時間,用來守著這個海灘。

  龔導演為了凸顯救生員到底有多么不易,特意用一幕驚險的場景來說明。

  那是天氣不太好的一天,昏昏沉沉。

  海浪也比平時更加波濤洶涌。

  這種情況,一看就知道是不適合出海打魚的。

  然而,有個家庭貧困的兩兄弟,因為等著要錢給換重病的媽媽做手術,就不顧危險地出去深海捕魚。

  由于心急出海,有些日常準備就沒有按部就班的檢查。

  他們出海的那首小船,在去到深海魚多的地方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故障。

  而貧困兩兄弟所在的那片海域,又正好是浪最大的時候。

  兩人很不幸地連船帶人一塊被海浪打翻了。

  所幸他們水性不錯,翻船的地段離岸邊也不是很遠,就是境地往岸上游。

  實話實說,趙誠在下水拍那一幕之前,是寫好了遺書的。

  雖然選的是一個相對平靜的海灘,但那畢竟是大海,是大海就會有風險。

  華央旗下為數不多的一個訪談節目,看準了節目組現在的熱度。

  整個節目最大的贏家,除了導演以外,就要數當了好幾期男主角的趙誠。

  他的敬業,這回真的是被超級多人認可。

  以前的電影,雖然也能體現趙誠敬業的一面,但那到底是在拍商業大片,有些人還是會抱著‘他為了賺錢才拼命’的成見。

  而這回不同了。

夢想島中文    重啟巨星之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