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大院已經投入使用,各衙門都搬了進來,除了征西廊。
因為征西廊是臨時機構,沒有安排辦公地點,還在宮內。
隨著盧象升發動最終一戰,軍情處忙的一塌糊涂,連帶著兵部也不消停。李邦華一直躲著周正,這會兒一天要跑十八次征西廊。
這會兒,就在。
李邦華與張賀儀站在周正桌前,說著各種事情。
實則上,征西大軍已經到了最后一刻,說的無非是這最后一戰。
周正籌謀了太久,又有盧象升,曹文詔,趙率教等人執行,李自成士氣大喪,其實沒有多少值得憂心。
李邦華作為兵部尚書,事關國社,哪敢大意,幾乎就想釘在周正這,等著西北的消息。
周正聽了一陣,解釋了一陣,喝了口茶,道:“西北一戰,不會有什么變數了。現在,我們該考慮戰后了。”
李邦華一怔,旋即就抿住嘴,不說話了。
周正一直想要對大明的衛所制動手,李邦華左擋右推了很久,現在,卻又到了李邦華不得不做出決定的時候了。
如果李自成被剿滅,征西大軍二十多萬,該怎么安置?
這些兵馬其實都是‘招募’來的,嚴格來說,并非大明的軍隊,也不再衛所序列。
解散是不可能,其他地方也不需要這么多軍隊駐扎,那這二十多萬大軍怎么安置?
周正看著他不說話,淡淡道:“那先這樣,我設立十三道總兵,分守各省,以定人心。再設十三道總督,負責日常軍務,安撫民眾。”
李邦華知道,這應該是個開始,只要一開始,以后就攔不住了。
不過,李邦華更清楚周正已經讓步了,他拖延的太久,真的惹惱了周正,完全可以撇開他行事。
李邦華沉默了好一陣子,道:“關于日常軍務這一塊,下官希望,由兵部來權衡。”
有人幫忙做事,周正自然樂的開心,道:“好。”
李邦華猶在憂心,繼而道:“十三道總兵,十三道總督,大人有什么想法?”
所謂的‘十三道’,就是大明的十三個省。
“等我跟元輔再商議一下。”周正道。他內心自然是有想法,人選大概也有了,但卻沒必要告訴李邦華,以免有人從中做手腳。
李邦華大概也能猜到,默默點頭。
恰在這時,姚童順進來,道:“大人,顧炎武來了。”
顧炎武現在是翰林編修,也是與‘二張’辯論的主要選手,同時在大明律的編修上,出力也最大。
李邦華本還想說些,見如此,抬手道:“下官告退。”
張賀儀是周正的人,幾乎一大半時間就在征西廊,對李邦華的告退,他則無動于衷。
周正微笑,目送李邦華離開。
李邦華一走,顧炎武就進來了。
他有些激動,抬手道:“下官顧炎武,見過征西伯。”
周正的交際圈極其的小,外面能見到他的不多,他一直注意養望,外面的,尤其是年輕一輩,對他極其崇拜。
讀書人,建功立業,匡扶社稷,無非也就是周正這樣了吧?
周正看著他,笑著道:“免禮。你那幾場辯論我沒去看,但也聽說了不少。”
顧炎武想到最后一場,簡直是潑婦罵街,有些羞慚的道:“讓大人見笑了。”
周正擺了擺手,道:“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這么多你都有涉及,可比我強,當今的青年才俊,你在前十之列。”
顧炎武沒想到周正這么欣賞他,這樣評價,不由得忐忑道:“下官不敢當大人如此贊譽。”
周正微微一笑,道:“‘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為王政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法不變不可以教今…而姑守其不變之名,必至于大弊’、這些,都是你內心的想法,還是激將而出?”
顧炎武沒想到周正居然脫口而出這些話,神情凜然,躬身道:“這些是下官的肺腑之言,若是大人要問罪,請問罪下官一人。”
顧炎武這些話,其實已經是在挑戰‘家天下’,也就是對皇權產生了質疑,否定了‘天子’這種君權神授的謬論。
周正看著他,道:“你在翰林院的那些想法,我也聽說了一些,你覺得,我就是讓你寫入大明律,你敢寫嗎?”
顧炎武猛的抬頭,張嘴就有說‘敢’,但到了嘴邊又硬生生咽回去,緩緩低頭。
就好比他的前輩李贄,他能暢所欲言,被打成‘異端’也不改其心,最終還是只能‘藏書’、‘焚書’,得不到認同。
顧炎武一樣,他有這些想法,也寫不進大明律。
你一個人這樣想,其他九九人反對,如果執意,被邊緣化那是善終。
周正見顧炎武神色不堪,笑著道:“不用擔心,不是問罪。你們編修的草本,我與元輔看過了,雖然有些不務實,但也不算出格。我與元輔商議了,大明律每三年大修一次。如果你能說服其他人,將你們的想法寫進去,也不難。”
顧炎武漸漸聽出味道,看著周正道:“大人,是站在下官這一邊?”
雖然周延儒,錢謙益等沒有出面,但任誰都看得出,‘二張’以及復社的背后由周延儒,錢謙益的支持。顧炎武,王夫之等人之所以處于下風,除了學問的激進,得不到大部分認同,還有就是背景不厚,底氣不足。
周正眉頭一挑,道:“你別想扯我的大旗。我可不如元輔,錢閣老,他們人多勢眾,我架不住的。”
顧炎武表情有些失望,卻也釋然。
周正到底是統兵比較多,在朝時間非常的短,又不是出自江南大族,根基極其的弱,比不過周延儒,錢謙益等人也正常。
周正見顧炎武有些喪氣,道:“大明律,是一種共識的產物,體現的是天下人絕大部分人的意志。你現在要做的,應該是擴大你的想法,讓更多的人認可,到了某一天,絕大部分人跟你一樣,那大明律不用你推,也會應之而改。”
顧炎武抬頭看著周正,眨了眨眼,似有所悟。
周正擺了擺手,道:“關于大明律的修訂,你們翰林院多搞幾次辯論,朝廷也想看看民意。我聽說你也在準備籌劃詩社,不要碰了,朝廷正在考慮取締結社。”
顧炎武又是一陣,旋即抬手道:“是,下官明白。下官反對朝中官員結黨,也反對士子拉幫結派。”
讀書人拉幫結派,最終也會反應在朝堂上。士大夫集團,不分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