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盟軍來說,一月下旬的形勢一片大好。
俄羅斯戰場上,德軍被擊退公里,戰場已經逐漸遠離莫斯科。
剛剛過去的冬天里,德軍損失慘重,38個師造重創,圍攻莫斯科的計劃徹底失敗。
德軍并沒有陷入崩潰,小胡子要求德軍死戰不退,和俄羅斯人在每一寸土地上作戰,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德國人在打衛國戰爭呢。
俄羅斯軍隊渡過了最艱難的階段,新兵經過莫斯科戰役的磨練之后變成老兵,工業生產正在逐漸恢復,去年12月對于俄羅斯人來說是最艱難的階段,現在情況有了很大好轉,來自南部非洲和美國的物資供應,給予俄羅斯人最大程度的助力。
令人不愉快的因素依然有,比如英軍在北非的詭異失敗,以及俄羅斯人貪得無厭的胃口。
德軍進攻的時候俄羅斯進行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工業轉移,將位于戰區的工廠遷移到后方,保證工業生產能力。。
這個工作現在已經全部完成,俄羅斯的工業生產已經恢復,因為有南部非洲的幫助,規模和技術水平更勝以往。
俄羅斯軍隊現在裝備的武器已經不落后了,甚至可以用先進來形容。
進入1942年,俄羅斯新生產的坦克全部都是T34,以及更先進的KV重型坦克和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產的T60.
T34在經過不斷地改進之后,最新型號的戰斗全重已經超過30噸。
這是一款性能均衡的優秀主戰坦克,裝甲不算厚但性能優異,45毫米厚的32度斜角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于70毫米。
T34裝備了一門型L/42加農炮,這種火炮在使用普通穿甲彈時,500米距離上可穿透69毫米均質鋼板,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1毫米鋼板,在莫斯科戰場,沒有任何一款德國坦克能夠抵擋這樣猛烈的火力。
F34加農炮還可發射高爆和破片彈攻擊軟目標,因此具備支援步兵進攻的能力。
在單兵武器方面,博博沙正在逐漸取代莫辛納甘,成為俄羅斯士兵的主要武器。
從性能上來說,博博沙比李·恩菲爾德更先進,畢竟李·恩菲爾德是上世紀研發的武器。
在開始逐漸換裝博博沙之后,俄羅斯軍人已經看不上李·恩菲爾德了,大胡子卻在不停地給位于倫敦的盟軍總部發電報,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物資援助,哪怕是俄羅斯士兵都嫌棄的李·恩菲爾德。
溫斯頓對于大胡子很不滿,他本身就不喜歡大胡子,如果不是因為德國人的威脅,溫斯頓絕對不會和俄羅斯人聯手。
現在英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正處于蜜月期。
但只要德國人的威脅消失,英國人就會迫不及待的和俄羅斯人翻臉。
俄羅斯戰場形勢逆轉的同時,隆美爾在北非發起一次新的進攻。
這一次情況更危險,因為地中海艦隊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損失慘重,隆美爾得到了更多的支援,北非軍團一度攻入埃及,奧金萊以辭職威脅倫敦,希望倫敦能允許南部非洲軍隊參戰。
不參戰不行了,奧金萊克是打不死的小強,即便一次比一次輸得慘,但是在南部非洲的幫助下,每一次慘敗后,得到的援助比之前更多,部隊恢復實力的速度也更快,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奧金萊克麾下的第八集團軍只有13萬人,現在已經增加到27萬。
小胡子意識到北非戰場的重要性之后,隆美爾麾下的北非軍團,實力也有所增強。
小胡子已經不指望隆美爾占領埃及,切斷英國和遠東之間的運輸線了,只要隆美爾能在北非拖住盟軍,不讓盟軍通過地中海登陸歐洲就行。
溫斯頓左右為難。
之前為了限制南部非洲,英國人一直不同意南部非洲軍隊參與北非作戰。
現在情況不同以往,就算南部非洲人不參與北非作戰,美國人也要插一手,英國人已經無法保護北非了。
美國的戰爭潛力還是很強大的,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正式參戰,戰爭部提出了一項瘋狂的擴軍計劃。
由于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事件中損失慘重,美國戰爭部要求新建至少12艘大型軍艦。
這12艘大型軍艦全部都是航空母艦,其中8艘要配備給太平洋艦隊。
航空母艦由于工程浩大,需要的時間很長,美國國內能造航空母艦的船臺也不夠,考慮到護航方面的需求,美國戰爭部希望能建造更多的護航航母,數量多達110艘。
護航航母是用商船改裝的,在商船上方加裝一個飛行甲板,搭載架飛機,樣子雖然丑了點,實用性還不錯。
這和南部非洲使用補給艦改裝成的航空母艦還不一樣,南部非洲使用補給艦改裝成的航空母艦,載機量可以達到60架,跟美國的約克城比起來也不差多少。
更何況補給艦是軍艦,商船則是民用船只,兩者在防護力上差距很大。
海軍瘋狂擴張的時候,美國陸軍也在瘋狂擴軍,美國戰爭部希望美國在1942年中期就有至少350萬陸軍,這樣美國才有實力和南部非洲競爭。
現在競爭的不是戰場表現,而是戰爭結束后對世界的領導權。
羅斯福顯然不希望重蹈威爾遜的覆轍。
溫斯頓綜合衡量之后,同意奧金萊克的提議,給羅克發電報,請求南部非洲軍隊參與對北非軍團的攻擊。
和美國人相比,溫斯頓還是更相信羅克,南部非洲獨立的過程是和平分手,和英國之間并沒有爆發戰爭。
有了南部非洲的參與,隆美爾的進攻再次失敗。
亞瑟并沒有投入太多兵力,第三集團軍主力已經部署到西班牙,隨時準備向北推進。
第二集團軍主力分別被調往十二群島和加里波第半島,隨時準備向歐洲大陸推進,協同第三集團軍夾擊意大利。
亞瑟能動用只有第五集團軍的四個師,其中兩個師還是內志蘇丹國組建的輕步兵部隊。
這已經足夠了,隆美爾的北非軍團打進埃及也已經是強弩之末,跟進攻莫斯科的突擊集團一樣,再也沒能力向前推進。
第五集團軍的增援部隊抵達后,奧金萊克信心倍增,他率領的第八集團軍并非毫無戰斗力,麾下除澳大利亞部隊之外,印度師也有純粹有廓爾喀人組成的步兵營,這些廓爾喀人還是很有戰斗力的,比印度人強很多。
有了南部非洲人的參與,北非軍團被趕出埃及。
奧金萊克并不滿足,命令部隊繼續向托卜魯克推進。
隆美爾對于南部非洲軍隊參戰準備不足,同樣的武器裝備,南部非洲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和英軍截然不同。
隆美爾手下有三個德國師,以及7個意大利師。
在撤退的時候,隆美爾優先保存德國師,命令意大利師就地防御,掩護德國師撤退。
為了盡可能保存裝甲部隊,德國人甚至搶了意大利人寶貴的油料,導致意大利軍隊裝備的坦克因為缺乏油料無法作戰,這些坦克都是非常寶貴的,由于地中海艦隊和塞浦路斯分艦隊的瘋狂狙擊,德國和意大利為了把這些坦克送到北非花費了巨大代價,現在就這么被輕易拋棄。
被拋棄的意大利人無心作戰,南部非洲在南亞殺鬼子殺出了一百種花樣,意大利人在北非投降的方式遠不止一百。
隆美爾一直退到米蘇拉塔才穩住防線,這其實不是隆美爾的功勞,而是因為援兵抵達,小胡子在俄羅斯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又向北非派出了兩個師。
這是小胡子手中最后的底牌了,不止是北非軍團,向俄羅斯進攻的部隊也得到了援軍,一共12個師又2個旅。
小胡子命令德軍戰斗到底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至少德軍并沒有一敗涂地的潰敗。
在得到新的增援之后,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組織反擊,形勢又開始對俄羅斯軍隊不利。
大清洗過后,俄羅斯軍隊的指揮系統遭到毀滅性破壞,新上任的軍官們經驗不足,在反擊的時候輕裝突進,各支部隊之間的配合也不夠密切,結果被德國人各個擊破。
德國人的還有實力,圍攻莫斯科失敗的原因很多,供應不足只是一部分。
當寒冷的冬天過去,戰線因為俄羅斯人的反擊開始縮短,德軍的戰斗力有所恢復,不會被輕松擊敗。
東亞戰場形勢同樣復雜。
日軍兩極分化嚴重,巴丹半島的戰斗還在進行中,陷入絕境的美菲聯軍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日軍首戰受挫,很快就卷土重來。
這一次日軍準備充分,為了攻克美菲聯軍的堅固防線,日軍大本營終于派出了戰略級別的炮兵部隊。
增援的日軍炮兵裝備了150毫米榴彈炮和口徑更大的毫米榴彈炮,數量一共190門。
美菲聯軍的防線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中不堪一擊,日軍曾遭受重大損失的薩馬特山防線這一次成為美菲聯軍的地獄,防御工事被摧毀,機槍被炸成麻花,美菲聯軍花費大代價挖掘的戰壕,在大口徑火炮面前起不到保護作用,即便戰壕沒有被摧毀,里面的士兵也無法幸存。
菲律賓第一軍的防線迅速崩潰,進攻的日本陸軍使用了坦克。
美菲聯軍同樣沒有裝備反坦克武器,更沒有坦克協助防守,這不是美國對于殖民地仆從軍的重視程度是否足夠的問題,美國在菲律賓也有純粹由美國人組成的部隊,這些部隊同樣沒有裝備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別懷疑,正式參戰前的美國就是這么懈怠,日軍為了保持海上優勢,將絕大部分資源向海軍傾斜,美國也一樣。
正面防線被攻破的同時,本間雅晴派出軍隊在巴丹半島南部登陸,試圖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美菲聯軍。
這一次美菲聯軍終于撐不住了,首先逃跑的是麥克阿瑟,他留下一句“我一定會回來的”,趁夜色坐潛艇逃到澳大利亞,將八萬美菲聯軍留給日本人。
麥克阿瑟逃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華盛頓。
華盛頓不敢讓麥克阿瑟留在巴丹半島,萬一麥克阿瑟戰死或者被俘,對美軍士氣都是巨大打擊,畢竟麥克阿瑟當過西點軍校的校長。
麥克阿瑟沒有選擇死戰到底,有了華盛頓的命令,麥克阿瑟順水推舟逃往澳大利亞,辜負了八萬美菲聯軍對他的信任。
麥克阿瑟逃走后,美菲聯軍的士氣迅速崩潰,麥克阿瑟逃走前,命令溫賴特負責指揮美菲聯軍作站,巴丹手軍司令愛德華·金卻認為美菲聯軍的抵抗已經毫無意義,于是聯系日軍準備投降。
麥克阿瑟也是狠人,為了維護他的榮譽,命令美菲聯軍繼續作戰,卻沒想過美菲聯軍的命運,不是說好了允許投降的嗎,你坐船跑了,卻讓手下戰斗到底是什么意思?
愛德華·金違反了麥克阿瑟的命令,卻得到八萬美菲聯軍的贊美,做出投降這個決定是很艱難的,至少愛德華·金沒有把自己的榮譽,凌駕于八萬美菲聯軍的生命上。
可惜愛德華·金對于日本人的認識也不夠充分。
愛德華·金認為美菲聯軍放下武器之后,可以獲得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為此愛德華·金和日本人進行談判,在得到日本人的承諾之后,愛德華·金命令殘余的美菲聯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日本人確實是為美菲聯軍準備了戰俘營,承諾給予投降的美菲聯軍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不過日本人準備的戰俘營,距離巴丹半島有足足120公里。
對于軍人來說,120公里不算遠,南部非洲軍隊的長途拉練,距離就超過120公里,所有部隊都可以完成。
不過那是在準備充分,后勤充足的情況下。
日本人根本沒有任何后勤準備。
美菲聯軍投降后,日軍命令八萬美菲聯軍步行前往戰俘營。
這個命令很正常,日本人缺少機械化裝備,卡車自己都不夠用,肯定不會用來運送俘虜,畢竟卡車是要燒油的。
這120公里成為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日本人不僅沒有在沿途準備補充物資,甚至連水都不讓喝,哪怕沿途的自然水源也不讓喝。
ps:新年第一天,祝兄弟們新年快樂,鴻運當頭,從年頭紅到年尾——
筆趣閣新:,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機網站:m.qug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