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方工業集團擁有兩千一百多名員工,這個數字是指在阜城的員工,不包括沈城的圣和公司。
兩千一百多名員工中有四分之一的員工發表過論文,這種論文可不是隨便寫一寫的那種,是要經過北方工業集團學術研究委員會審議,可以發表在內部期刊上的文章,而能刊登在企業內部的論文其學術價值絕對是非常高的,在國內知名期刊刊登一點問題都沒有。
四分之一職工可以發表專業性極強的論文,這在整個世界上都絕無僅有,這哪里是工廠,完全是規格非常高的研究機構。
宋立峰特意到職工的宿舍里看了看,這些宿舍當然是給還沒有成家立業的職工準備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書桌上各種筆記,電腦里還有各種外文資料,學習氛圍之重讓人有一種到了大學的感覺。
宋立峰不由的感慨。
“各位,你們總是說北方工業集團的工人很高,看看他們的水平,我覺得他們對得起這份收入,這樣的人才如果拿不到高工資我覺得才是社會的悲哀!”
跟隨宋立峰的那些人連連點頭,就這幫工人,怕是能到大學去當教授了,只是當教授也沒有在北方工業集團的工資高,別說是當教授了,就是那些外企員工的收入也比不過他們。
“宋大哥,現在我們北方工業集團有專門培養員工的機構,除了專業技術外,還有外語、演講等教學,聘請了礦業大學的教授為他們專業培訓,我們的口號是培養具有教授學術水平的特殊工人。”
“哦?這種培訓方式我在阜城時可沒有吧!”
“嗯,對,北方工業集團現在的員工五成是大學本科生,四成則是中專生,還有一成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他們的基礎比當年的工人水平自然高出很多,可以接受大量新的知識。
這些新入職的員工最初要接受老員工們的基礎培訓,對了,這些老員工就是北方工業集團第一代的老員工,如今他們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所以就退居二線,主要是培養年輕人,當然,他們的工資也會降低一些,一個月一萬塊錢吧!”
“一萬塊錢還低?好家伙!”
宋立峰連連搖頭,他的工資還不如這些老工人呢,這倒像是個笑話。
“人才可是用錢買不了的,他們的教學水平可不低,不比大學教授差,他們教出來的學員遍布全國各地,很多企業的骨干都是他們的學生。”
“嗯,這我倒是知道,你們建立了一個技術工人培訓基地,每年都會在全國招生,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這些年培養了數萬名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工人,全國性的勞模被你們拿到手軟,在業內被稱為“活”企業,全國要是再多一些像你們這樣的企業,我們國家工人的培養就不用擔心了。”
“哈,這也是我們北方工業集團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技術嘛,就要廣泛應用才行,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技術就算是我們肯教,別人也學不來,這也是我們的自信。”
劉瑯可不是再吹牛,這些年來北方工業集團把很多技術和工藝都無償的拿了出來,供其他企業學習,有一些技術對方可以學,但是有很多技術即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也學不來,這就是人的因素,只有達到那個水平的人才能使用,這種技術是有壁壘的。
宋立峰參觀了兩個多小時,很快午飯時間到了,他和隨行人員全部在北方工業集團的食堂用餐,和所有員工在一起。
北方工業集團的食堂都是國內一流,近三千多平米的面積可以容納下兩千人一同就餐,單是北方工業集團的食堂部門就有五十多人。
宋立峰來了,當然不能把所有員工都找來吃飯,食堂也特意加了三個菜。
“醬排骨、紅燒鱸魚、燒豆角、蒸豆花、炒菜花、燜花生米和清炒肉,好家伙,你們的伙食比我們那里的食堂還要好!”
宋立峰的話讓大家哈哈大笑。
“宋大哥,我們跟您那里可是比不了,平時沒有這么好,就是普通飯菜,不過我們這的廚師手藝是相當棒的,隨便一位都可以開飯店當大廚,這頓飯更是精心準備,所以別看是普通菜品,實際上足以和大飯店的名菜一比高下了!”
“哦,好呀!我已經很久沒吃你們的飯菜了,來,大家都別等著了,咱們一起吃!”
宋立峰動了筷子,別人也跟著開飯,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同時掛在半空的一臺超大電視正播放午間新聞,新聞里報道著天下大事:國家GDP總值已經達到了一萬九千七百億美金,必近德國,預計明年可以超過德國,屆時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家,僅次于美國和島國……。
“國家的生產總值接近兩萬億美金了,我記得比十年前才五千六百億美金,十年時間增長三倍還多,國家的確強大了,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強國!”
劉瑯感慨萬千。
“是呀!我們國家的確強大了,可是也不能忽略一些問題,那就是咱們的人均收入還很低,我們國家人太多,再多的錢一分就沒了。
我們國家有富裕的人,也很多,甚至世界首富都是中國人,可是窮人更多,他們生活的還很苦,沒有錢買衣服,也沒有錢上學,這些都還存在。
所以同志們,咱們的任務還很艱巨,不能自滿,更不能松懈,同時那些有錢人也要向劉瑯學習,不僅學習他為我們國家的工業事業做出的努力,還要學習她為我們國家慈善事業的貢獻。
你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年來他已經捐獻出超過兩億元的善款,這些錢幫助了數萬學生上了大學,這些學生因此改變了一生,有的人還成為了國家的棟梁,所以,劉瑯,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謝謝你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來如此重大的貢獻!”
當年在阜城時宋立峰就非常敬佩劉瑯,他為了國家的工業和阜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等他到了國家,了解到更多關于劉瑯的細節后更加的感動。
特別是青少年基金會,這是劉瑯一手組織建立的,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家最大的慈善基金會,每年吸收善款數億元,這些錢源源不斷的送到了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手里,而做為創始人的劉瑯每年會捐獻一千萬元。
每年一千萬元只是常規的捐獻,如果國家有什么大事發生,劉瑯更是慷慨解囊,比如五年前南方大水,劉瑯一次就捐獻出了一億元人民幣,創下了個人捐款的記錄,只是這些消息很多并沒有公開,一般人不知道而已。
1秒:m.23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