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二章 來歷

  馬蹄聲不疾不徐,陸軼的聲音也很平緩:“當時流放地是梁州西面的正勝關…公主或許知道,正勝關距京城何止千里。”

  別的地方劉琰未必清楚,但梁州那邊兒她還真的知道。

  因為當時田霖就倒霉催的派了一一趟公差,去的就是梁州嘛,正勝關還在梁州的西北,那可真是邊陲不毛之地,也不知道當年陸軼的外祖父是犯了什么錯,判罰這么重——要知道流放地太遠,人年紀又大,很多人到了不地方就死在半途了。

  “當時家中家產抄沒,奴仆都發賣了,幸好有人說情,家眷倒是逃過一劫,沒有一并被罰為官奴,當時是一個族中的親戚陪著外祖父一起上路,走到半途的時候,天寒地凍,連日大雪,實在無法趕路,在一個農家停留了幾日,那會兒正是過年的時候。”

  陸軼說的輕松,劉琰想象得出當時的慘狀。

  過年明明是個好時候,但是在流放途中,遇雪被困,貧病交加生死一線的,這實在是悲慘之極。

  “外祖父教那家的孩子算術,還教了他些字,那農家很是感激,又趕著過年,想好好招待他一下。可是那農家本就十分貧苦,實在拿不出什么好東西來,哪怕是過年,家里也沒有象樣的飯菜。也就是窖里的蘿卜,一塊臘肉,一些糙面…”

  啊,說到蘿卜啊。

  “外祖父其實以前搗騰吃食,就是因為他這個人愛吃,也愛琢磨吃。不過居官的時候不愁衣食,倒騰那些可稱為風雅,那會兒卻實實在在是為了填飽肚子,饑寒交迫之際,那是怎么也風雅不起來了。”

  “那,老大人當時就琢磨出了蘿卜湯?”

  雖然劉琰吃得出來那用料簡單,可是沒想到簡單到了這個地步。

  “是,做法其實也不難。把臘肉上面割一點肥肉下來,在鍋里煉出油,將蘿卜切丁,外頭裹了面,在油里煎一煎,加水燒湯,加點切碎的臘肉,哦,當時還有個雞蛋,打了個蛋花,做了一大鍋湯出來。結果…特別的好喝。外祖父說,他這么些年搜羅、鉆研吃食,卻沒喝過這么好喝的湯,喝下去,連心里都暖了。當時押解他的兩個人也喝了這湯,都夸他做得好喝,后來雪化了再上路的時候,對他又和氣寬待了不少。”

  “啊…原來這湯還有這么個來歷。”

  劉琰有點明白了。

  如果真說好喝,這湯肯定不是最好喝的。就象御廚琢磨的那些好湯、用料那么豐富名貴,在味道上怎么也比這湯強多了。但是人在困境,窮途末路的時候遇到一戶和善的人家,過年能喝上這么一鍋湯,那真是千金不換。

  “后來呢,世道更亂了,外祖父也就回了原籍,我幼時他曾經親手燒了這湯給我喝,還把當時的事情說給我聽…”

  劉琰聽他的語氣漸輕,側頭看了一眼。

  陸軼的神情帶著些許悵惘。

  他是想到了已經辭世的外祖父嗎?或許還有他的母親。

  他母親也故世多年了。

  “多謝你了,湯很好喝,昨天母后和我都喝了兩碗呢。”

  陸軼轉過頭來朝她一笑:“是嗎?那就好,你要喜歡,將來我再做給你喝。”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天的天特別的藍,陽光也格外和煦明媚,陸軼的這個笑容讓劉琰覺得有些炫目,胸口怦怦的跳,那聲音大的她自己都有些慌亂起來。

  劉琰往后靠了靠,長長的呼了口氣。

  可能是今天太熱了吧。

  “公主…”陸軼在外面輕聲喚。

  “嗯,”劉琰應了一聲:“什么事?”

  “聽說公主前些日子繡了一個十分別致的海棠荷包,宮里宮外都在傳,我也好奇的很,不知道公主能不能將荷包借我看一看呢?”

  荷包?

  劉琰頓時心不慌了臉不熱了,坐直了身一摔簾子:“看什么?有什么好看!你別亂信那些傳言謠言。”

  陸軼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怪,象忍笑:“是是是,我一定不偏聽偏信。”

  什么人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什么不好提,為什么非要提那個海棠荷包!

  說起荷包,劉琰做的第二個荷包,總算過了關。

  但問題是,讓她返工重做的是程先生,等她做好了,張先生病也好了,第二個荷包交到了她那里,她是贊不絕口,夸了又夸,夸得劉琰特別不好意思。

  張先生不但自己夸,還將這事兒回稟給了曹皇后,然后…

  那第二個荷包就被父皇要了去了。

  雖然說第二個做得比第一個強,可也強不了太多,看著沒那么磕磣,但父皇要佩戴出去見人,那別人看見了肯定也要笑話。

  劉琰好說歹說,皇上才答應說,不戴到外頭去,就穿常服的時候佩上。

  那也會有人看見啊。

  總之劉琰覺得這荷包二字跟自己犯沖,還有海棠,她今年一年都不想聽到跟“海棠”“荷包”有關的話題了。

  “對了,有件事情…”陸軼說:“倒也算是件趣事,不知道公主想不想聽。”

  趣事?

  陸軼能說是趣事,那想必肯定有趣。

  劉琰很想硬氣的說一句“不想聽”,或者干脆不出聲晾著他,誰叫這人剛才偏偏揭她的短。

  可是趣事…錯過這次,不知道下回什么時候才能聽到,那多可惜。

  她還是沒忍住,哼了一聲才問:“什么趣事?你且說來聽聽。”

  “是,前一陣子我有個朋友,在南城巡街,見著一樁賣身葬母的奇事。”

  “呃…”

  賣身葬母明明是件慘事,他卻說是趣事,奇事。

  劉琰十分好奇:“那賣身者是何人?”

  “是位年輕姑娘,自稱年方十七,生得也算貌美,跪在街邊,身旁是一具草席扎裹的尸首。”

  “那,有人買嗎?”

  以前劉琰好象也聽說過這樣的事,不過有的是真,有的卻是假的了。

  因為她身邊的宮人就有過類似的經歷,遇著災荒戰亂,家人都死了,不過那種年景連賣身安葬家人也很難,尸首一并都被拖走扔亂葬崗去了,誰有那個余力去好好安葬?說起來,宮女太監們身世凄慘的多得是,認真的記下來,那些故事能裝滿一屋子。

夢想島中文    公主喜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