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喜事?
正在興頭上的百里良騮冷不防被陳峰山一頓轟炸,心里猛然一驚!
得!忽略這哥兒們了!
這位可是完全的另類。
他的基本價值觀和我們相反。
我這么高興的表情,看在他眼里,還不是抱著屁股親嘴,不知道香臭東西的一種丑陋表現?
四大喜事?
對了,前一段時間給他介紹外面的世界,免得他出來以后什么都不懂,當一個人們眼中的白目,他就給他介紹了一些民俗民諺一類。
其中就有一個些鄉村的土秀才總結的一系列四大。
那是農村老鄉的一項樂趣。
比如四大黑,四大硬,四大紅,等等,一共有百八十個之多。
百里良騮古農專業,農村是他的立身之本,這些東西他當然都很熟悉。
嗐!想得太多,還沒有回答這個木頭的問題。
四大喜事是什么來著 對了,就是——久旱逢甘雨,它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我現在得到的這個千噸金,單個比起來,似乎都不如那個經典的四大喜。
農民得到甘霖降下,久旱的莊稼就會茁壯成長,然后就會喜獲豐收,豐衣足食,這個喜事,別的東西無法替代,別的不說,餓的要死的時候,吃金子不行吧?可是,沒有那場及時雨,就真的沒有糧食吃了。
在舉目無親人地兩生的外地,遇到一個老鄉,而且這位老鄉還是知心朋友,那種不再孤單的喜悅,也是無以倫比的,這個顯然比什么都更有價值。
洞房花燭夜,人生大事,許久的年月之前,很可能是長大成為一個可以負責人的人的一個標志,甚至有的時候一對男女以前從未謀面,今天第一次有深入了解的機會,那自然也是興奮異常,激情難耐,這個時刻千金不換。
金榜題名時,那就是一步升天的標志,不但關系到一個男人從此升入另一個層次,而且他的一生都由此而不同,這個顯然不是金錢能比擬的。
如此看來,四大喜事,都比金子更加珍貴。
可是,問題是,百里良騮手里的金子特別多呀。
不是千金,也不是萬斤,而是一千噸!
而且時代在前進,人們的價值觀也在變化,傳統的那些特別有價值的東西,似乎現在都貶值了。
如果勉強比較的話,百里良騮手里的千噸金子,估計能換百八十套四喜同來了!
也就是說,百里良騮樂顛了餡兒,是有道理的!
一百套四喜同來,百里良騮沒成了范進,算他的自我控制力不錯!
可是這種東西他能向陳峰山炫耀嗎?
他還沒有這么恬不知恥,他沒有那種臉皮厚度,在這種事情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因為在陳峰山看來,別管這千金噸本身,還是百里良騮得來的方式,都是非常污穢的。
百里良騮去了一趟古農塢,這些東西如果他還不理解,那純粹就是比豬還笨。
再有,他也是被保羅三世教訓了一通的人,而且自詡已經變成了思想認識上的新人,他自然知道,自己這幅見錢眼開的態度和行為,和那個新人的標準不但毫不相干,而且格格不入。
他現在都覺得自己太低下了,簡直為自己臉紅,簡直覺得無地自容。
于是,他先是訕訕一笑,然后就對陳峰山一番解釋。
其實就是想掩飾自己剛才那種不堪入目的丑態。
“我說大哥呀!你是看到了我的人,沒有看到我的心!你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和你所在的古農塢截然不同,要想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準備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有些是當事人可以自己做好的,有些必須別人作好讓你使用,而你能夠使用必須付給他一種東西,交換過來,而不會白白地給你,這種可以交換的東西就是錢,而我們手上的這些黃金,就是比錢還貴重的硬通貨,而那些代表錢的紙幣一類叫做軟通貨,一切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硬通貨當然要比軟通貨好!因此,我們手上有了這些黃金,一千噸啊!雖然還不是四大喜,但是就有了實現四大喜的條件!不但有了條件,還不僅僅是一套,起碼可以實現百八十套,我就是為了這個高興,也說值不值得高興?難道你不高興嗎,百八十套四大喜啊!下一百場甘雨!遇到一百個故知!中一百個狀元!娶一百個新娘!誰不高興得發瘋?”
“果然?你不是還說過一句話嗎解釋就是掩飾!我聽你的這些話怎么都不靠譜,如你所說,那不就是為了四大喜事,多搶一些金子不就行了?好像你說的世間所有的壞事,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是吧?”
陳峰山果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立刻就把百里良騮的根基給揭露出來。
貪婪人做各種惡事的根本原因,不管以什么名義,哪怕是為了四大喜事,也不能改變它的性質,甚至不能掩蓋它的本來面貌。
聽了陳峰山的反饋,百里良騮更訕訕了。
他尷尬地說:“峰山大哥你太直了!太直了會沒朋友的!好吧,我承認了,是我的本性不經意間暴露了,而且暴露在火眼金睛的耿直大哥面前,被你抓了一個現行,是我錯了,我忘記了古農塢學到的那些東西了,我也忘記了保羅三世的教導,峰山大哥真是我的諍友,你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你還是我走夜路的一盞明燈…”
“打住!聽得我頭皮發麻,你這些話太瘆人了,你的比喻也太令人渾身發緊,心跳都漏拍了!你不說耿直沒朋友嗎?”
看到百里良騮越說越沒譜,陳峰山立馬截住,又問了一個問題。
“哈哈,是沒有朋友!不過,你是我兄弟啊,兄弟還是有的,而且是不講情面的那種,這個沒毛病吧?”
“嗯,這個真沒毛病!對了,你凈瞎耽誤功夫了,這些金子弄什么地方去?要到山口了。”
“哈哈,現成的地方,絕鳥峰!渡邊兄、慕楓兄不久前就在那里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