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饒是劉氏,也不敢跟王翠蓮和孫氏這提半句,只詢問孩子們洗九朝的安排。
孫氏想了想,說:“這事兒,你三哥和你鐵匠大哥昨夜就商量過了,”
“哦,那他們啥意思?”劉氏目光亮了亮,趕緊追問。
孫氏說:“他們講,甭管發生了啥,都不能委屈了倆小娃娃。該咋樣,咱還得咋樣,請帖都準備好了,今天就會送到親戚朋友手里。”
劉氏連連點頭,“對,三哥他們說的對,一碼歸一碼,倆小娃咱不能委屈!”
這也是兩個苦命的小娃啊,剛生下來就沒了爹,都不曉得爹長啥樣呢,哎!
“那辰兒和大志那邊…去報信了嗎?”劉氏又問。
親爹老子沒了,辰兒是長子,肯定要回來奔喪的。
孫氏說:“你三哥旁敲側擊跟晴兒那提了一句,你三哥只說告訴辰兒他又做哥哥了,叫他回來看看弟弟們。”
“說白了你三哥就是那個意思,你懂的吧?”
劉氏用力點頭,“我懂,我當然懂。”
明面上報喜,實則是報喪啊!
孫氏抹了把淚,“晴兒明白咱的用意,她按下來了,說不急,一切先等她坐完月子再說。”
“既是這樣,咱也就不好逆著她來,免得她又被觸動。”
既然楊若晴是這個意思,大家伙兒肯定都不能再提。
即便心里都清楚,人死了就要入土為安,不然不能瞑目。
但知道是一回事,有時候人的執念又是另一回事,甭管是晴兒還是小朵,她們都執意不給駱風棠和項勝男安排后事,是因為她們心中始終抱著一絲希望,一線生機。
但旁邊人,看得比她們倆要清楚,要是真有希望,早該回來了。
這種情況不像當初辰兒丟失的那幾年,那是因為得到了確切消息辰兒被好心人救下了,而且還發現過蹤跡,只是后來蹤跡又斷了,直到七年后才再次重逢。
但即使如此,中間的那七年里,丟失了孩子的這個痛楚也一直如陰云籠罩在駱家的上空。
就連笑,都不得開懷,不管啥時候,總是會想起那個流落在外的孩子…
“哎,晴兒他們也真是多災多難啊,”劉氏長嘆了口氣,突然感覺像楊若晴他們這樣,有錢有勢是讓人羨慕,可老天爺卻偏要在他們身上安排這些幺蛾子。
那些窮苦人家反倒還沒這些事兒,可見,窮也有時候也并非完全的壞事兒。
幾人正說著話,身后的小爐子上突然“轟”一聲響。
把劉氏嚇了一跳,差點跳起來:“啥玩意兒爆啦?”
孫氏趕忙兒按住劉氏的手臂安撫說:“莫慌莫慌,是湯沸了,沒爆。”
而王翠蓮已經箭步沖到了小爐子邊,拿著旁邊的濕抹布揭開瓦罐的蓋子放到一邊,又抄起旁邊的長柄大木勺伸到瓦罐里面去一通攪合。
白色的湯汁像泡沫一樣沿著瓦罐口溢了些出來,但隨著揭蓋和攪動,又迅速退了回去,瓦罐里傳來咕噥咕噥的聲響,濃香溢滿灶房。
劉氏用力皺了皺鼻子,那香味就像一只看不見的大手,牢牢抓著劉氏往瓦罐那邊靠近。
“哎呀,好香唷,兩位嫂子你們這是在搗鼓啥龍肝鳳腦吶?”劉氏癡癡的問。
王翠蓮邊攪拌邊回頭朝劉氏這說:“老鴿子燉天麻呢,給晴兒補身子用的。”
原本劉氏想問討一碗喝喝,要是能再分到一只鴿子腿也滿足啦。
一聽是給楊若晴補身子用的,饒是劉氏這種饕鬄級別的吃貨,都有些不好意思開那個口。
王翠蓮和孫氏何嘗看不出劉氏又犯了饞嘴的毛病,但今個只燉了兩只老鴿子,鴿子個頭小,肉也少。
兩只是計劃晴兒一頓吃的,余下的湯湯水水半下晝放一把面條進去,實在沒法分給劉氏。
于是王翠蓮說:“她四嬸,我先給晴兒送湯過去,待會你留下一塊兒吃晌午飯吧!”
孫氏會意過來,也說:“對,留下一塊兒吃吧,晌午有豬頭肉,鹵的,很下飯。”
劉氏怎么可能拒絕這二位的好意?連連點頭。
王翠蓮把鴿子湯送去楊若晴那屋的時候,發現她竟然沒躺在床上,而是站在窗邊,手里拿著一卷紙條在看。
在她手邊的一只鳥籠子里,蹲著一只信鴿。
“晴兒,你咋下地了呢?窗邊風大,快些回床上躺著去啊!”
王翠蓮看到楊若晴這架勢,頓時緊張起來,若不是手里端著燙燙的湯碗,她早過來拽人了。
楊若晴扭頭沖王翠蓮這淡淡一笑,柔聲說,“大媽別緊張,我身體好多了,來了只信鴿就順手接應了下,這就回床上去。”
說話的當口她將看過了的紙條塞進袖口里,又抓了一小把苞谷放到籠子里的食槽里,犒勞這只辛苦的信鴿,然后返身回了床上坐好。
懶人桌擺好,濃香的老鴿天麻湯端到面前。
“晴兒,趁熱喝,瓦罐里還有。”
王翠蓮站在一旁說。
楊若晴微笑著點了下頭。
這些天里,她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駱風棠的事,真的是夜不能寐。
但是,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當務之急是抓緊時間休養身體,身體跟不上,談啥都是空談。
所以這八天里,她一天要吃五燉,吃了睡,睡醒了吃。
身體在快速的吸收營養之余,也把兩個孩子喂得白白胖胖的,小哥倆再沒因為吃不飽而哇哇大哭了。
而且八天的時間,他們的重量也明顯增加了一點。
楊若晴喝著鴿子湯,王翠蓮便去洗浴房里洗干凈了手,回來幫兩個孩子換了尿布。
坐月子的時候身邊有兩邊的長輩幫襯,產婦真的要輕松許多許多啊,尤其是在此刻駱風棠出了意外,楊若晴心中更是感激兩邊長輩的幫扶。
沒有他們的幫扶,她都懷疑自己要扛不住。
“對了晴兒,明日是倆孩子洗九朝的好日子,親戚朋友都要過來看孩子,你大伯,還有你爹娘他們讓我提前跟你這知會一聲。”
王翠蓮收碗臨走之際,想到這事兒,停下來又跟楊若晴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