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零七章 童話大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作家這個詞兒僅能代表一種副業。

  因為作家的名頭再榮耀,主要生活來源必須依靠公職,僅憑稿費并不足以養活他們自己。

  比如說1988年,著名作家路遙所創作的長篇《平凡的世界》,轟動了當時的文壇。

  可他所獲稿費也就兩萬來元。

  歷時六年,卻僅相當于當時一名京城出租車司機三個多月的收入。

  再比如說,1983年,從儀器廠破格調入兒童文學出版社的鄭元潔也是一樣。

  即使他創作的《黑黑在誠實島》、《皮皮魯和魯西西》相當受歡迎,得以在十六家報刊上同時發表。

  他得到的稿費也不超過兩千元,仍舊是靠死工資吃飯。

  于是這使他產生了極不公平的感受,他就分別去找那些連載他作品的報刊進行談判。

  提出是自己的文章造成了他們報刊發行量的上升,希望能按照發行量調整稿酬。

  但每一次,對方卻幾乎都是不客氣的反問。

  “報紙上有那么多文章,你怎么能確定是你的文章起了作用?”

  就這樣,一個不合時宜的想法在屢受擠兌的鄭元潔心中誕生了。

  從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辦一本雜志。

  一本不登別人的作品,只登他一個人的作品的雜志。

  必須如此,才能顯現出他真正的價值來。

  才能使他剛剛學步的兒子,搬出樓道內處處是“滋滋”冒氣高壓鍋的筒子樓。

  應該說,在這個年代,鄭元潔絕對算是有能力,又有勇氣的文化創業先鋒了。

  只可惜,大多數人是見不到別人標新立異的,哪怕不礙自己的事兒也不行。

  “運動”早就讓大眾習慣性反對一切不同于自己認知的人和事,打擊異類已經是本能。

  所以鄭元潔越是著了魔似的為這事奔波,就越遭人恥笑。

  無論去了那家刊物的編輯組,他聽得最多的一句回復,就是“鄭元潔,你童話寫多了吧?你說的那個,壓根兒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就這樣,鄭元潔的“自不量力”和“異想天開”,使之淪為許多文人的笑柄。

  這件事加上他的小學沒畢業的學歷簡直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為此,不只一個人公開指責過,說鄭元潔純粹是混進文化隊伍里的人。

  直至1985年春節,鄭元潔回到老家太原,見到了在山西團系統任職的朋友趙延平,事情才開始出現轉機。

  當時他一想,團系統是可以辦少兒報刊的呀,所以就對這位朋友脫口而出。

  “想發財嗎?想發財咱們就一起辦個刊物。”

  說實在話,趙延平當時聽了鄭元潔的想法也無比驚訝。

  因為這種方式,這種形式,他從來沒聽說過,更難以想象。

  就靠一個人支撐一個刊物吃得消嗎?

  就靠一個人支撐一本刊物又會有多強的生命力?

  萬一這個訂閱的費用都收上來了,要稿子出不來該怎么辦?

  那想把錢退給全國的讀者,都沒法操作這事啊。

  到時候誰兜得住?風險太大了!

  可盡管這個主意聽起來如此的不切實際。

  但趙延平最終卻被好朋友的執著、自信和熱情感染了。

  “那些刊登和連載了我的作品的雜志,銷量都上去了。雖然他們不說,但是我自己知道,就是我的作品給他們帶來了盈利…”

  “你放心,我絕不會撂挑子。即使我寫不出,我也可以給你找別人組稿,保證能按時出刊…”

  由于鄭元潔拍著胸脯做出這樣的保證,延平還是竭盡全力跟主管領導試著申請了一下。

  沒想到上級還真有識人之明,這事兒在幾經討論下,最后居然真的成了。

  1985年兒童節前夕,一本被命名為《童話大王》的雜志以五千元的創辦經費在山西創刊。

  趙延平出任雜志社社長,整個編輯組算上他就五個人。

  鄭元潔則如愿以償的成了這本純文學雙月刊的“惟一撰稿人”。

  總算實現了他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夢想。

  這一年,他三十歲。

  說真的,他此時真正的感受不是狂喜,其實是心里沒底。

  但他覺著只要能成功地出版這一期,就算對得起自己了。

  不管是以后能不能出,發行量是多少,都不重要了。

  結果萬沒想到,市場反響之好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哪怕根本沒有資金做宣傳,只能靠趙延平想方設法求著“新華書店”幫忙發行。

  這本刊物居然一炮走紅。

  不但創刊的七萬份全賣出去了,還收到了好幾百封全國各地的讀者來信。

  其中一部分是詢問訂閱方法,也有很多皮皮魯兄妹倆粉絲的來信。

  就這樣,《童話大王》編輯組當即決定把第二期發行擴大到二十萬份。

  他們甚至已經考慮下一期如果能保證銷量的八成,就可以走郵局系統發行了。

  另外,也恰恰是這個節骨眼上,趙延平又告訴了鄭元潔一個讓人完全出乎意料的好消息。

  說是有個“北極熊食品廠”的京城人找到雜志社。

  人家既想要在《童話大王》上打廣告,也想和鄭元潔談談他的童話人物商品開發授權的事兒。

  這一下,鄭元潔真的覺得自己成功了。

  現在連京城著名的食品大廠都找到山西來了。這說明什么?

  說明好酒不怕巷子深,說明他的作品被人家充分認可了,說明他作品的價值遠比他想象中還高。

  這次見面是在太原最有名的飯店“認一力”。

  公款消費,趙延平在鄭元潔的攛掇下空前大方。

  牛羊肉蒸餃和炒菜點了一大桌子,“燒牛尾”、“醋澆羊肉”兩道名菜都點了。

  酒當然是汾酒,這一桌至少七八十塊。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鄭元潔動了腦子了,不能摳摳縮縮顯得沒見過錢,才好開價。

  甚至對方一來,鄭元潔見到這個名叫洪衍武的“北極熊行政科副科長”。

  因為覺得他歲數有年輕,在真正進入討論主題前,他還刻意試探了一番。

  “喜歡我的童話?我最近在看庫斯卡亞的書,你看過嗎?”

  結果也是無比喜人的。

  洪衍武楞了一下,就搖頭。

  “沒看過,您說的這位是哪國人?寫得什么書啊?”

  鄭淵潔搖搖頭,轉了話題,卻在心里笑了。

  因為這個小測驗洪衍武通過了,足以證明他沒有京城人慣有的滿嘴跑火車的毛病,說話是有可信度的。

  也不像作協里的那幫人那么虛偽,個個活得特別假。

  就連他瞎編的作家名字,都個個點頭,說知道,看過。

  再往下,商談就更愈加融洽起來。

  因為洪衍武年輕是年輕,可肚子里的真東西可不少。

  這讓趙延平和鄭元潔都頗為驚喜。

  比方說廣告吧,除了傳統的占版面的收費廣告,洪衍武還提出一個“軟廣告”概念。

  就是他把“北極熊”某種特定商品的名字,還有“西單勸業場”、“東華門夜市”、“秀水街”買賣服裝的行為算做付費的內容,按在文章中的出現頻率付費。

  達成一個基礎價格,比如說一百元。

  那么在文章中出現一次,就給一次報酬,按內容出現頻率計費。

  如果再描寫一下細節,還可以加一倍的價錢。

  這當然符合鄭元潔的心態啊,也符合刊物的利益,再妙不過了。

  說到這里就又涉及到童話人物的商品開發權上了。

  洪衍武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要買斷皮皮魯和魯西西這兩個人物在商業開發上的獨家授權。

  具體說來就是除了、故事、話劇、電影、動畫這些文化創作上的收益他不去碰。

  但像文具、服裝、食品之類的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全部歸屬于他。

  同時,他也希望鄭元潔能夠以“北極熊”廠的大白熊為主角,專門寫一些童話。

  不用說,這些建議同樣發人深省,讓鄭元潔和趙延平看到了不一樣的商業運作境界。

  實際上,他們倆聽著洪衍武這么聊下來,一個小時了,就沒人去碰桌上的酒菜的。

  哪怕誰都沒吃飯,也沒感覺到餓,全聽入神了。

  但到了這一會兒,最終糾結的關鍵問題再怎么也得觸及到了。

  報價的事兒擺在了桌面上。

  說實話,鄭元潔對洪衍武很有好感。

  別看認識這么短,他完全確信對方是個標準的實干派。

  他喜歡這小子的聰明,喜歡這小子的幽默,喜歡這小子的才能,更喜歡這小子的真誠。

  可就是這錢…他要多少合適啊?

  全國也沒這樣的例子啊?

  鄭元潔和趙延平對了下眼神,本來想找朋友討個主意。

  卻發現對方也是茫然,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應該說,鄭元潔畢竟是個文人,實在缺乏商業經驗。

  這種情形下他本來應該說回去考慮考慮,再給答復的。

  他既不懂得怎么托辭繞這個彎子,他的性子也是直來直去的那種。

  于是有欠考慮的,直不楞登就開了口,“一百萬!”

夢想島中文    重返197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