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時地利

  本來,任命水清開辦服務公司就是“北極熊”的爆炸新聞。

  誰知道在青工們報道這天,洪衍武又給這一新聞增加了一層戲劇性色彩。

  居然一個人也沒給安排活干,還香煙、瓜子、熱茶伺候著,把這幫人都給供起來啦。

  這…這養大爺呢?還是個要干正事兒的樣兒嗎?

  不用問,這幫享受福利的“大爺”們當然美了,逮著熟人就跟熟人臭顯。

  說服務公司真是個美差,沒想到調到這兒來,倒享上福了,在哪兒混也不如這兒滋潤啊。

  至于這日子長久不了,管他呢。

  反正都是公家的人,得混一天賺一天,公司哪怕倒了,廠子也不能不給他們安排。

  還有人編了順口溜,說什么“服務公司真輕松,香煙瓜子熱茶供,拉屎尿尿兩個點,提起褲子就放工。”

  而其他職工們對這樣的情況卻是瞠目結舌。

  有人醋心,有人痛心。

  但無不說這公司完蛋了,絕對辦不好,廠里的錢跟打了水漂沒區別。

  至于廠領導們,就更不可能有什么正面評價了。

  郭書記這幫政工干部竊笑說楊廠長所托非人。

  別說這幫青工是歪瓜裂棗,爛酸梨。就連水清也還不堪重用。

  其他的干部們則暈頭轉向,都鬧懵了。

  他們不解的是,按說水清是挺穩重的人呀,怎么能干出這樣淺薄無知的糊涂事來呢?

  特別是楊廠長自己和魏大姐,更是全都麻爪了。

  他們都不免在一起嘀咕,難道押寶真壓錯了?

  于是倆人一起來找洪衍武和水清來問情況。

  他們可沒想到,無論是洪衍武和水清,態度全是胸有成竹。

  僅僅沖他們笑笑,說一切正常,要他們安心等待,保證很快回歸正軌。

  安心?怎么能安心?

  楊廠長急不可耐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可沒想到洪衍武卻抱怨上了。

  “哎喲我的大廠長啊,我們這是計劃好的,怎么才剛一上手,您就不放心了?要這樣,那以后我們就更別干了。還不事事都得跟您匯報啊?這自主經營權有跟沒有,還不一樣嗎?跟您說,我們不需要保姆和拐棍,就需要您的信任。”

  楊廠長登時倍覺尷尬。

  還好,有水清管著洪衍武,說了他一句。

  洪衍武這才又耐著性子解釋。

  “廠長啊,不是我非跟您賣關子。關鍵是大體方針不變,該匯報的差不多都跟您匯報過了。至于具體操作太瑣碎,我們還得根據客觀情況調整一下,得見機而行。”

  “不瞞您說,人這心理有點復雜,真要跟您解釋清楚怎么把這幫人給拿住了,那就太麻煩了,還不如拿實際效果和成績說話呢。”

  “反正這么跟您說吧,很快,我就讓他們倒求著我干活。而且很快能見著利,這個月我們都不帶虧本的,興許還能賺點。您能放心嗎?”

  這么一說楊廠長也就不好再多問了,他一想也是,洪衍武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不能對他們太不信任了,有這個態度就夠了。

  人家可是立了軍令狀的,連人家自己都不急,他瞎著急什么。

  這不是皇帝不急,那什么瞎著急嘛…

  于是楊廠長沖著魏大姐苦笑了一下,也只能是先撤了。

  沒想到走的時候,洪衍武這還嘚瑟賣乖呢,嘴里直說。

  “楊廠長,其實我們也不是不需要您的幫助。我可以先給您提個醒。真等我們干火了,才是您該著急的時候。到時候肯定有人眼紅,您可得幫忙替我們扛住了,別讓人毀了這大好局面…”

  嘿,真夠狂的啊!

  得了,既然這么大把握,那這話就先聽著吧!

  說實話,楊廠長這會兒是真不信洪衍武的話。

  但偏偏真是沒多久,洪衍武就讓這話成了真。

  到那個時候,事實擺在面前,楊廠長還真不能不再高看他一眼。

  徹底把這小子當成一個滋滋冒油,嗷嗷閃光的經世奇才了。

  那洪衍武又是怎么這么快做到的呢?

  其實啊,一開始是從一個不起眼的小買賣起家的。

  前面不是說過嗎,洪衍武有廉、惠、奢三種買賣的規劃。

  房子當然不是一天蓋起來的,商店和餐廳都得需要蓋房,所以他一邊找基建科規劃要蓋房的位置和成本。

  另一邊也只能從本最小,最容易上手的買賣入手。

  那就是找人蹬著三輪車,到故宮、北海、天安門這樣的旅游景點販賣零散貨去。

  賣汽水冰棍嗎?

  不!大冬天的,賣這個反季節商品,能掙著錢才怪呢,干什么也得應季。

  那賣什么呀?

  嘿,洪衍武早琢磨好了,賣冰糖葫蘆。

  這玩意可是北方獨有的特產,以京津兩地尤為盛行。

  不但口味誘人,酸甜纏綿,有利健康,老少皆宜,而且歷史悠久。

  據說其來歷與御醫以炒紅果治愈宋光宗的黃貴妃積食有關。

  至于得其名,是因為最初的糖葫蘆每串只有大、小兩個果兒。

  大個兒的在下面,小個兒的在上面,中間用根竹簽兒穿起,像個葫蘆似的,故名糖葫蘆。

  這個說法兒,在《晚清宮廷見聞》中有,大概是可靠的。

  而這東西真正開始在民間盛行,并且演變成近代糖葫蘆的模樣。

  其實是始于清末,是由京城老號“不老泉”、“九龍齋”和“信遠齋”,按宮廷做法,把這玩意改良之后推廣在民間的。

  也正因為制作方法不難,簡單易學。

  再之后,民間的窮苦人也開始自己制作販賣,來靠這玩意在冬天掙幾個小錢。

  于是每逢入冬,京津街頭便會有小販或擔著挑子,或扛著稻草樁子。

  上面插著用山里紅、海棠果、山藥、核桃仁等原料穿成的冰糖葫蘆,走街串巷叫賣。

  一到隆冬時節,更是賣冰糖葫蘆的旺季。

  想想看,眼下賣這東西那不是正應季嗎?

  再加上如今沒有國營單位賣這玩意,競爭對象只是零散小商小販。

  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空間無限啊。

  這就是天時。

  另外,干這個也占著地利呢。

  這可不是指洪衍武和故宮景點已經搭上了關系,已經有自己的兄弟成了駐扎在那兒的先頭部隊。

  那算什么呀。

  這話真正的意思,是指服務公司背靠“北極熊”這棵大樹。

  在進貨渠道、生產資料乃至經營權上,都有超人一等的先天優勢。

  別忘了,“北極熊”本身就是京城食品大廠。

  其生產的各類水果罐頭,尤其是“山楂罐頭”,在京城長期居于壟斷地位。

  所以要說制作糖葫蘆的原料,無論是主料還是輔料,服務公司只要有需要,一點都不帶發愁的。

  因為有了楊廠長首肯,服務公司可以直接從廠里車間寫條子調撥原料,按進貨價算。

  不但價廉,而且質優。

  甚至假如跟車間負責人關系好,還可以直接提取沖洗處理好的原材料。

  是又干凈又衛生,還省事了呢。

  至于做糖葫蘆所需的空房子、熬糖鍋和水板兒,那也全都是現成的。

  小食堂就有個二十平米的空屋子,擱著沒用的一些雜物,收拾出來馬上能用。

  鍋和板兒直接從大食堂拿,龐師傅回頭再寫個單子,自己從廠里再要新的,等于就是白給。

  其實就連給賣貨的三輪車進行改造,在車上加個密封的玻璃罩子,基本上都是靠的人情,占了廠里的便宜。

  因為洪衍武大食堂里弄了兩盒雞塊,又用公款買了兩條好煙,廠里的木匠就欣欣然幫忙了。

  這能不省錢嗎?

  說到服務公司真正花在生產資料上的費用,其實也就是買幾輛三輪車罷了。

  還有,執照問題也很關鍵。

  賣糖葫蘆的主力其實是郊區農民,他們可都沒執照,屬于無照經營。

  因為就為了這倆仨月的買賣不值得,不說去申請執照麻煩,而且還得交稅,總得被工商稅務為難。

  所以這幫人就不敢在大街上露面,大部分靠游走在胡同里做買賣。

  真要是有膽肥的,敢去熱鬧地兒賣東西,那就得防著被工商抄沒。

  沒趕上是掙得多,跑了也沒事兒,可逮著那就得挨罰蝕本了。

  相比之下,作為“北極熊”廠屬企業的服務公司可就沒這方面顧慮了。

  他們什么手續都不用辦,只憑廠子這塊金字招牌,他們就可以安安全全在全城街頭做買賣而無虞工商查處。

  而且還能美其名曰落個“便民”的好名聲。

  根本不會像游商小販那樣,跟耗子躲貓似的,一見工商就狼狽逃竄。

  也不會在天安門、故宮門口被景點負責人嫌棄、驅趕。

  就連物價局都不會跟他們太較勁。

  因為說到底都是公家單位,一家人啊,那誰跟誰啊。

  想想看,這樣里外里差了多少?

  當然,最后還得說一說人和。

  這個年頭,大部分人還真是有著“國營不坑人,干凈衛生”的印象。

  這就讓服務公司的買私人的好干。

  至少是兩相比較,價格哪怕有點差距,老百姓也愿意買公家的東西。

  但洪衍武擁有的優勢可不止這一點。

  因為他壓根而都沒想到,“張大勺”這么大一名廚,御廚世家,專門做大菜的主兒。

  居然在制作糖葫蘆方面也琢磨過、鉆過,竟是個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重返197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