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謝大老爺看看自己以前寵愛的姬妾,以前天天搞事,現在天天被人收拾;想將所有家業留給謝大郎謝四郎,現在家業全落到了謝大夫人手中;在原身世界中,依靠他跟謝大郎謝四郎撐腰,在夫家過著滋潤日子、風光無限、經常跟她姨娘一起搞事、欺負原身三姐妹的謝三娘,現在在太子府低調老實,查無此人。
這樣的日子,對只是不能下地走路,無法說出完整話,但大腦清醒的謝大老爺只怕刺激不小,足可以替原身受的委屈,出口氣了。
謝大老爺確實被刺激的不輕,但…他現在都躺倒了,今天不知明天事的人,就算看到了這一切,又能如何呢,只能將謝大夫人恨死了——他不知道這一切是安然弄的,所以只恨謝大夫人——想著要是一切能從頭再來,他肯定會弄死這賤人,看她敢這樣對他的愛妾和子女!
——其實謝大老爺也就是放狠話罷了,要真能從頭再來,他敢對聯姻對象如何么?不怕周家收拾他?不反省一下自己怎么對人的,還好意思怪別人反擊,自私自利的人都這樣。
謝三娘不但盼著弘文帝和謝大老爺死,還盼著太后和禮親王死,這樣一來,就算謝安然有兒子,禮親王死了,她有兒子能繼承王府,不會像她之前想的那樣,沒兒子下場凄慘,但沒了太后和禮親王撐腰,如果連弘文帝也死了,連大伯子撐腰都沒有了,那謝安然的下場也不是很好了,反正肯定比到時太子即位了,當上了四妃的自己差。
可惜的是,謝三娘的盼望一直不能成真。
被謝三娘、杜鵑等人盼著死的太后和禮親王,禮親王就不用說了,他還是年輕人呢,在被安然調理的差不多后,活個七八十歲不成問題,自然一時不會死。
而太后呢,安然接手的時候六十歲左右,在安然的調理下,一直活了八十多歲,快九十歲,也就是說,從安然嫁過來后,她還活了三十年。
三十年,這是什么概念,太子這會兒都快五十歲了!
哦,對了,太子,都五十歲了,太子還是太子!
因為被孫皇后、太子和謝三娘盼著死的弘文帝,這時也還好好的呢,有近七十歲了,但在安然的調理下,身體還很健康。
倒是孫皇后,一直沒盼到弘文帝死掉,又不敢像有些宮斗中那樣,下毒害弘文帝——幸好沒下,要不然被安然發現了,估計會死的更早,兒子的太子之位還會被廢掉——如此心中郁郁,不過五十多歲就過世了。
翹首以盼多年,仍然遙遙無期,讓謝三娘快氣瘋了,覺得自己這趟穿越之旅真是窩囊死了。
還有更窩囊的呢。
之后弘文帝也一直活到了八十多歲,而早在弘文帝八十歲、太子六十歲的時候,太子就過世了。
六十歲其實也不算小了,但,比起弘文帝和太后的高壽,顯然不夠看了。
要說孫皇后是含恨離世的,那太子就更是含恨離世的。
要知道他一直惦記著等當了皇帝就收拾截了他胡的禮親王呢,結果呢,人家還活著好好的,倒是他,皇帝沒當上,為了不被廢,當了一輩子低調忍讓的太子過世了,這讓太子能不比孫皇后,更含恨離世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子過世了,太子的兒子卻沒被弘文帝立為太孫。
弘文帝倒是動過這個念頭,但是,他那十幾個成年兒子不讓啊,他這會兒年紀大了,自然斗不過成年兒子,于是最后,在幾方角力之下,只得立了個四十歲左右的兒子為太子。
這對謝三娘來說,就覺得像是晴天霹靂了。
因為,要是太子的兒子當了皇帝,自己兒子就是皇帝的兄弟,不說親王,好歹封個郡王應該不成問題。
但,現在是太子的兄弟當了皇帝…人家頂多封自己的兄弟為親王,太子的兒子,還不知道能不能封到呢!畢竟對前太子的兒子,指不定人家還忌憚著呢,沒將前太子一家廢了或殺了斬草除根,免得朝中一部分大臣想利用前太子子嗣搞事算不錯了,給他們家高位怎么可能。
而事實也正如謝三娘想的那樣。
立了太子的弘文帝,不過兩年,便過世了,新太子即位。
即位后,按照跟自己關系的親疏遠近,將十幾個兄弟,封了親王或郡王。
至于前太子的兒子…像謝三娘想的那樣,對方大概對他們有些忌憚,畢竟可是有不少人,曾說過要立太子的兒子為太孫的,所以這會兒分封,借口親王郡王太多,朝廷開支太大,就不像對兄弟那樣,全封親王或郡王了,而是說按親王的子嗣繼承制度來,頂多在官田俸祿方面多給一點,以示區別。
而親王的子嗣繼承制度,在本朝為,親王嫡長子繼承親王爵位,其余嫡子封郡王,庶子封鎮國將軍,于是,前太子嫡長子封了個親王,還有一個嫡子封了個郡王,包括謝三娘的兒子在內的庶子,只封了個鎮國將軍。
其實弘文帝在死前,也曾想過給太子的兒子分封的,畢竟太子的兒子年紀也很大了,不比這個新太子小,也該分封了,以前沒分封,是因為他們的老爹還活著,弘文帝想著,等他們父親即位了,到時由他們父親封就行了。
現在前太子過世了,他要不管他們,等著新太子即位,到時給他們的分封可能不會太好。
但等他處理好立太子之事,再準備給前太子那么多兒子分封時,因為年事已高,很多事已不由他作主,他想給他們一個不錯的分封,朝廷上的反對聲太大,說是給的親王爵位太多,到時新太子即位,那么多兄弟也封親王,京中的親王太多,開支太大,要負擔不起。
于是到底給個什么樣的分封較合適,朝廷上吵成了一團,弘文帝年紀太大,實在是沒精力跟他們扯皮,于是只能不了了之——就算他強行通過他自己搞的分封,等他過世,繼任者為了所謂的開支大計,也會撤了的,所以他就不做無用功了,免得費心費力,結果還沒用,想來,新太子即位,也不會對前太子兒子太差,免得被人說的。
于是便出現了這會兒,前太子兒子老大,還一直沒分封,等新帝上位,才給他們分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