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283 小城戛納

夢想島中文    大戲骨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火車車廂正在輕輕搖晃著,金色陽光穿透車窗灑落在桌面之上,五月的氣溫已經漸漸開始悶熱起來,呼啦呼啦的空調聲在耳邊徐徐響動著,暖濃濃、懶洋洋,不知不覺就開始點頭打起了瞌睡,最后干脆把腦袋依靠在窗戶邊緣,將頭頂之上的棒球帽稍稍往下壓了壓,昏昏沉沉地進入了夢鄉。

  “哇”。

  一陣息息索索的驚呼聲在車廂之中攢動起來,藍禮從睡夢之中清醒了過來,重新拉起了棒球帽的帽檐,揉了揉惺忪的雙眼,坐直身體,前后打量了一番,然后就可以看到大半個車廂的所有腦袋都團團聚集在右側的窗戶。

  轉過頭,穿透那清澈透亮的金色,猝不及防地,那純粹到沒有任何雜質的藍色就狠狠地撞進了眸子深處。

  漫天漫地的藍色無邊無際地鋪陳開來,仿佛可以捕捉到水紋之下的海豚正在滑行的軌跡,但眨眼之后,那薄荷藍就一點一點加深,變成了孔雀藍、藏藍、深藍,所有的波瀾和軌跡全部都消失在了無盡的藍色之中,就連泛在水面之上的金色光暈都染上了一層淺淺的天藍色。

  海平面和天際線就這樣消失了,整個世界遁入藍色。

  藍禮知道,蔚藍海岸到了。

  那一條蜿蜒崎嶇的海岸線,勾勒出那片藍色的恢弘與壯闊,令人心醉,也令人心碎,更令人心動。只有擁抱過這片藍色,才能夠真正地明白,原來一種顏色可以如此迷醉動人,原來一種顏色可以如此斑斕多彩,原來一種顏色可以如此純粹簡單。

  這不是藍禮第一次拜訪蔚藍海岸,但每一次還是忍不住發出輕嘆。

  大自然的奇跡總是讓語言變得蒼白,讓人類變得渺小。

  就這樣依偎在窗欞旁,靜靜地欣賞著那一片藍色,所有的復雜和繁瑣都全部消失,不由慢慢地沉醉其中,一切的一切都變得單純起來,整個大腦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只剩下那一片藍色,波瀾不驚的藍色,沒有喜悅沒有悲傷,沒有煩惱沒有仇恨,只是無止境的藍色,心緒就這樣平靜了下來。

  進入了蔚藍海岸的地界,這也意味著,戛納在望。

第六十六屆戛納電影節,即將于明天正式揭開大幕,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記者和影迷們,全部都紛紛聚集  集在了蔚藍海岸的小城戛納之中。

  當人們提起歐洲三大電影節時,柏林的政治性最強,威尼斯的歷史最悠久,而戛納的名聲最為響亮。毋庸置疑,戛納電影節現在就是歐洲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觀眾最多的觀影盛世、影響最高的綜合電影節以及人氣最高的電影展映之地。

  每一年,超過四十萬的觀眾涌入這座小城,只是為了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世。

但事實上,戛納是一個僅僅只有不到七萬人的小鎮子,在這里,沒有發達的工業,沒有熱鬧的旅游業,也沒有曼妙的自然風光。全世界都知道,戛納擁有三個“s”,太陽(sun)、大海(sea)和性/感(sex),可是真正抵達過戛納的人們就知道,那些不過是炒作噱頭罷了  論太陽,摩納哥的游艇是最為愜意日光浴勝地;論大海,埃茲則是領略地中海藍色的最佳眺望點;論性/感,尼斯不遠處的天/體/沙灘則是歐洲人的最愛。

  換而言之,作為頂級度假勝地的蔚藍海岸,比起戛納更加適合享受、更加適合放松、更加適合度假的鎮子和沙灘,數不勝數。

  至于戛納?

  這就是一個沙灘粗糙、陽光火辣、人跡罕至的平凡小鎮而已,如果不是戛納電影節,這里一年到頭都不會有人前來拜訪;但事實就是,因為戛納電影節,這座小鎮卻成為了蔚藍海岸之中足以和尼斯媲美比肩的一顆明珠。

  1946年,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而后,全世界最為頂級的度假勝地之中,就增添了全新一員:戛納;當然,更重要的是,全世界最為頂級的電影盛會之中,也再次增添了重要一員。

  高大翠綠的棕櫚樹勾勒出筆直海岸公路的瑰麗和愜意,五星級酒店、奢侈品牌旗艦店和豪華賭場在道路邊上一字排開,展示著名利場的紙醉金迷;而私人酒吧、私人沙灘、私人游艇、私人俱樂部則將沙灘占領地滿滿當當,成為了揮金如土的頂級派對場所。

  白色的樓房,藍色的大海,綠色的灌木…看似平庸普通的戛納,卻也變得精巧典雅起來。

當人們提起戛納電影節,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無疑是最重要的標簽,經歷了創辦初期的動蕩和摸索之后,又經  經歷了“五月風暴”的中斷和興起之后,他們迅速尋找到了準確的地位,漸漸在國際之上站穩了腳跟。

  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戛納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電影節,在金棕櫚的得獎次數之上,美國以十八次遙遙領先,意大利則以十二次緊隨其后,而作為東道主的法國則僅僅只有九次。另外,英國八次,丹麥和日本各四次。

  戛納是對亞洲電影最為友好的電影節,包括了中國、日本、韓國、伊朗等地區的電影作品都在這里備受歡迎。其中,1988年到1999年的十二年間,華語電影在戛納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屢屢在這里閃耀光芒。

  戛納還是最為商業化的電影節,大開門戶,對好萊塢商業電影敞開懷抱,將電影的通俗簡單與平易近人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使得戛納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而多倫多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簡而言之,戛納勇敢地邁出了腳步,打破了藝術和商業的界限,打破了國家地域之間的界限,還打破了獎項評選和市場營銷之間的界限,從選片到評委、從媒體到宣傳,全方位地走在了時代的前端,跟上了全球化的步伐。

  如此戛納引發了無數爭議,尤其是來自歐洲傳統藝術創作者們的猛烈抨擊和批判,包括法國本土電影人的排斥和鄙夷,商業屬性正在掩蓋藝術本質;但沒有人可以否認戛納的成功,并且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無數優秀作品都渴望登上戛納舞臺。

  每一年報名階段,戛納的申請作品從數量到質量都全面領先柏林和威尼斯。

  現在,柏林開始設立基金會,扶持德國電影,而評獎方面則以政治和藝術為主;威尼斯則始終受制于本土的掣肘,希望意大利電影能夠受到更多肯定,進而影響了電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他們正在漸漸落在戛納的身后。

  人們在詬病戛納電影節,比如說,今年的開幕影片選擇了美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戛納又一次向好萊塢的妥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出席就已經確保了星光陣容的璀璨,但顯然,他們沒有考慮到電影的質量,乃至于藝術水準。

但人們也在期待戛納電影節,因為報名作品的陣容名單可謂是實力雄厚  厚,最終主競賽名單出爐之后,更是引發了一片熱議,二十部參賽作品之中,值得討論值得關注值得雀躍的作品就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剩下的一半也往往能夠挖掘出驚喜。

  沒有人能夠拒絕戛納。

  但有趣的是,戛納卻是三大電影節之中,唯一一個不對公眾全面開放的電影節。

  什么意思呢?

  當觀眾們參加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或者多倫多電影節時,他們才是電影節的主體,每一天在各個場館來回奔波,較勁心思地安排著自己的觀影場次,唯恐自己錯過了某位大師或者某位演員的最新作品。觀看電影,這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卻也是一種幸福的煎熬。

  但戛納電影節卻只有一個電影宮作為主要放映場所,主要觀眾是媒體和市場,而普通觀眾則只能搶占非常非常少的門票。

  請訪問/3/3846/

  一部分放映廳,專門為電影市場預留。簡單來說,就是各大電影公司的市場營銷人員、版權購買人員以及宣傳發行人員,每一部電影都會安排多次反復放映場次,留給市場人員觀看,并且拍板決定,是否購買版權。

  一部分放映廳,作為媒體場,只允許記者進入。有時候,媒體場是內部放映,甚至提早于首映場,讓記者們第一時間能夠觀看到電影,并且撰寫影評,為隨后的采訪以及宣傳打下基礎,同時也為記者們的撰稿留下時間。

  一部分放映廳,作為首映場,也就是紅地毯場次。進入放映廳的,主要還是特邀嘉賓、贊助廠商、評審團評委、專業影評人、媒體記者,諸如此類等等。其中,專門放映主競賽影片的盧米埃爾大廳,這也是唯一允許觀眾入場的觀影廳。

  換而言之,這里只有一個兩千人的大廳可以容納觀眾,并且一天只排兩場,最多三場,無法全面對公眾開放售票;但就是這樣的戛納電影節,每一年卻能夠吸引超過四十萬觀眾蜂擁而至。

  這,就是戛納。

夢想島中文    大戲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