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07 學術研討

夢想島中文    大戲骨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和圣丹斯電影節一樣,柏林電影節的頒獎儀式,側重的是儀式,而不是典禮。◢隨◢夢◢小◢說Щщш.sUimEnG.lā沒有幽默段子,沒有歌舞表演,僅僅只是按照流程進行獎項的頒發而已,焦點始終落在藝術創作者的身上,希望媒體和觀眾可以更多地關注藝術本身,繼而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

  在柏林電影節之上,主要獎項為金熊獎和銀熊獎。

  金熊獎為最高獎項,分別頒發給劇情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短片等五個不同的部門,其中各大媒體普遍意義上的金熊獎,特指劇情片部門,這也是每年電影節的重中之重,與戛納的金棕櫚、威尼斯的金獅獎,一起被稱為歐洲電影的大滿貫。

  截止到2012年,歷史上,僅僅只有兩位導演贏得了最高獎大滿貫,分別是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ichengeloantonioni)和美國的羅伯特奧特曼(robertaltan)。

  銀熊獎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嘉獎競賽單元長片的第二名,也就是評審團大獎,最終獎杯是一座銀熊;另一部分則為個人獎項的最高嘉獎,分別授予導演、男演員、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等等。

  同樣到2012年為止,歷史上,歐洲三大電影節個人獎項大滿貫的得主一共有四位,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男演員杰克萊蒙(jakeleon)和西恩潘,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boche)。

  在這之外,柏林電影節還官方設立了泰迪熊獎、水晶熊獎等不同主題的部門,前者專門嘉獎同性戀題材的作品,后者專門聚焦青少年題材的作品,用意鼓勵電影人在進行創作時,對這些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

  金熊獎,這無疑是每一部作品都竭力爭取的獎項,同時也是一部作品最重要的肯定,相當于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不過,今年金熊獎的爭奪力度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近年來,柏林電影節的整體聲勢始終沒有太多起色,一直在夾縫之中苦苦求生,不僅僅是競賽單元的參賽名單星光黯淡,而且參展藝術作品的整體質量和口碑也在緩緩滑落,金熊獎的平均水準著實讓人難以滿意。

  上一次,金熊獎的藝術性得到世界普遍認可的時候,還是2003年。彼時,“塵世之間”、“25小時”、“時時刻刻”、“再見列寧”、“改編劇本”、“死亡詩篇”、“黃昏清兵衛”等多部作品都備受肯定,每一部作品都擁有勝出的可能,此后也在歐洲乃至世界得到了肯定。

  那一年,得獎最大熱門“時時刻刻”最終輸給了“塵世之間”,引發一片驚呼聲之余,后者卻也在歐洲收獲了一片贊譽。

  但美好的時光,卻難以重現。

  今年,場刊評分最高的是德國本土電影“芭芭拉”,但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卻沒有能夠得到媒體的進一步肯定;在這之外,“戰地巫師”、“山上的孩子”、“恩典”、“皇室風/流史”、“再見,我的皇后”、“只是風”以及“凱撒必須死”等作品,場刊評分也都相差無幾,媒體反饋口碑也沒有太多驚喜,整體缺乏一個亮點。

  正是因為如此,“超脫”成為了媒體寵兒,也成為了觀眾寵兒。不僅是因為藍禮所帶來的關注效應,還因為托尼凱耶的瘋狂和大膽,實驗性的偽紀錄片拍攝方式,觸發了人們極致的情感反應,就好像矛與盾的碰撞一般,火花四彩絕倫。

  既然沒有口碑蓬爆的焦點之作,那么不如選擇一部令人產生好奇的作品。

  雖然場刊評分不高,但得益于媒體的關注和觀眾的熱潮,當人們討論起金熊獎時,“超脫”或多或少也都成為了參考標準之一。畢竟,在柏林電影節之上,競賽單元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位演員、每一位導演都有資格爭奪相對應的獎項,沒有提名名單。

  不出意外的話,今晚的各個獎項就應該是這些作品的其中之一,包括金熊獎。

  熱門?沒有絕對熱門,也沒有絕對冷門。

  往年,媒體記者總是會把目光鎖定在場刊最高評分的作品之上。

  因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場刊評分最高更像是一個詛咒,最高獎項總是與其無緣,評審團總是選擇其他作品;這也引發了記者們和影評人們對評審團的嚴重不滿,得獎名單出爐之后,各大媒體紛紛進行討伐和批判,如此場景,每年都要上演。

  但今年卻是例外。雖然“芭芭拉”是媒體評選出來的場刊最高評分,但影評人們、記者們、觀眾們對這部作品也遠遠沒有達到狂熱的程度,似乎其他作品爆冷的話,那也不是什么太過奇怪的事。

  平靜,冷靜,安靜。

  這似乎就是第六十二屆柏林電影節的最好注腳,除了“超脫”所引發的意外狂潮之外,一切都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喜,更沒有熱鬧。相似的氛圍,自然而然地延續到了電影節的最后一天。

  頒獎儀式的進行四平八穩、波瀾不驚,與其說是一個盛宴,不如說是一場研討會,缺少娛樂的氛圍,卻始終彌漫著一股學術研討的氣息。嚴肅而莊重,認真而沉悶,果然是柏林,一如既往的高冷而獨特。

  整場儀式的第一個高/潮來自于梅麗爾斯特里普的登臺。

  這位縱橫影壇三十多年的老戲骨,雖然在榮譽簿上還欠缺一座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后獎杯,沒有能夠實現大滿貫;但她在全世界范圍之內都享有崇高的尊敬和愛戴,一部接著一部經典佳作的奉獻,不斷證明了她的天賦、努力和付出。

  今年北美的頒獎季之中,梅麗爾憑借著“鐵娘子”,創記錄地第十七次贏得了奧斯卡提名,并且成為了影后爭奪戰的有力候補。

  人們甚至將她戲稱為“毒瘤”,不是惡意的嘲諷,而是善意的調侃:似乎每一年,只要梅麗爾出演了作品,那么奧斯卡提名名單之上,勾選她,這就是不會錯的選擇,這也使得后起之秀們難有出頭之日。

  雖然頒獎季的學院公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梅麗爾還是百忙之中抽空,親自趕來了柏林,領取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座終身成就獎。

  梅麗爾登臺之時,全場觀眾集體起立鼓掌,以最熱烈、最響亮、最激動的掌聲,獻上了內心的敬意和欽佩;作為回應,梅麗爾也開起了自己的玩笑,“嗯,我希望這不是暗示退休時刻已經到來的信號。”

  全場歡笑。

  第一個高/潮過后,現場的氣氛又一次恢復到了安然祥和的狀態,這就好像心電圖一般。

  區別就在于,心電圖始終是一條直線,沒有波瀾,就好像儀器沒有連接上一般;梅麗爾登臺的時刻,儀器終于連接成功,于是心電圖的直線開始出現了峰值、谷值,上下劇烈波動著。隨后,得獎感言結束,儀器又斷線了。

  這是好事嗎?也許不是,戛納、威尼斯和多倫多的喧鬧總是讓人羨慕;這是壞事嗎?也許也不是,柏林始終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一切都關于電影,一切也只關于電影。缺少了娛樂效果之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獎項之上。

  這,或許就是主委會的初衷。

  各個部門的重要獎項,陸陸續續開始揭曉答案,評審團成員們負責擔任頒獎嘉賓,一個接著一個走上舞臺,宣布獎項得主。

  最佳劇本獎,頒發給了“皇室風/流/史”。

  導演是當初撰寫了原版“龍紋身的女孩”劇本的丹麥人尼柯萊阿塞爾,這一次的劇本也同樣是由他自己負責撰寫,并且邀請了麥斯米科爾森和艾麗西亞維坎德主演,在今年柏林電影節之上,頗受好評,斬獲最佳劇本獎,有意外,卻也算合理。

  最佳導演獎,頒發給了“芭芭拉”的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

  這位導演今年已經五十歲,曾經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帶領著德國電影走出黑暗;時光荏苒,他奉獻出了“幽靈”、“耶拉”、“耶里肖”等值得肯定的作品,卻始終沒有能夠更進一步。

  今年的“芭芭拉”,再次讓人眼前一亮,收獲了場刊最高評分;但,贏得了最佳導演獎之后,也基本宣告這部作品與金熊獎無緣了。畢竟,“芭芭拉”可不是“一次別離”。

  場刊最高評分的魔咒,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依舊有效。

  評審團大獎,由匈牙利影片“只是風”爆冷勝出。

  這部來自東歐的作品,場刊評分并不出眾,但德國當地媒體卻格外喜歡,導演本尼德克菲利格夫也是一位在歐洲享有小小聲望的年輕導演,從業十年,奉獻了“子/宮”、“銀河影像”、“森林”等佳作。包括藍禮在內的小部分觀眾,甚至看好這部作品能夠登頂金熊獎。

  最終,成功將評審團大獎收入囊中,這是一份肯定,但換一個角度來說,卻也是一種遺憾——這是銀熊獎,而不是金熊獎。

  接下來就是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去年的柏林電影節,爆出了驚天冷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都授予給了同一部作品,而且不是一位演員,是集體獲獎:

  “一次別離”的四位男演員和兩位女演員,這不僅僅是雙蛋黃那么簡單,而是肯定了整個演員團隊的所有表演。在戛納?如此情況有些罕見,卻也不算意外;但這是柏林,確確實實地讓所有人都受到了驚嚇,包括德國媒體自己。

  更何況,“一次別離”最后還拿下了金熊獎。

  今年,這兩個獎項又將如何?

夢想島中文    大戲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