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素縞。
在這靜謐的山林里突然出現這么一個村莊確實讓人覺得有些詭異。
“這應該是村上有白事吧。”
“那我們去不去啊?”
“去吧,應該不打緊,紅白事什么的也正常呀,這個點了,如果能到村里找老鄉買點吃食也好,帶的面包干糧什么的確實不好吃。”
“有點不太好吧,人家辦白事呢。”
眾人議論紛紛。
最后研究了一下,一行人還是覺得去村里看看,一來是大家伙都不想吃干糧,但吃什么倒是不重要,實在不行干糧對付對付也可以了,就是隨身帶的水大家都不多了,需要找地方補充了。
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蕩蕩的循著路進村了。
村口有一棵老槐樹。
兩條中華田園犬看到一行人,開始狂吠起來。
有個老漢從村口的屋里出來了。
“你們是什么人。”老鄉講的不是普通話,南昌客家話,好在今天來的作家也大多是本鄉本土的南昌人,雖然口音有些許不一樣,但都聽的懂,也會說。
“老鄉,我們是省作協的作家,到山里采風來著,路過你們村,想來歇歇腳,買點飯和水。”
老漢打量了一下一行人,看著一個個都穿的挺得體,而且年紀也大多都不小,倒是不像壞人,于是點頭道,“行,你們進來吧。”
說著,老漢驅走兩條中華田園犬,引著眾人進屋。
老房子,屋子小,而且有些昏暗,屋里也占不開腳,半數人都站在了屋子外邊朝里望。
夜光倒是進去了,四處打量,很普通的老房子,家里的物件都有些老舊,廳上是一個長條大廳桌,去過農村看過老房子的應該都見過,桌上擺著張黑白照片,是位老奶奶,應該是老漢的老伴了,供奉著一個神臺,香爐里插著香火,前面還點著蠟燭,白色的蠟燭。
老漢端出來幾條老舊的發黑但卻很敦實的長條凳子請大家坐下,但老漢家里就幾條凳子,大家伙也不夠坐。
老漢想了想,“你們是要吃飯是吧?”
“對,對,不知道方不方便。”
老漢頓了頓,沒有回答方不方便,反而問道,“給錢嗎?”
“給,當然給,哪能白吃啊。”
老漢:“要吃的好點還是差一點。”
“都行!”
老漢點點頭,“給錢就行,那就去村祠堂吧,那寬敞,不然我們這小家小戶的你們這么多人也施展不開,去祠堂,那地方大,而且敞亮,我去招呼下村里的人,一起給你們拾綴拾綴。”
眾人點頭,跟在老漢身后往祠堂的方向去。
農村的祠堂很多都是多用的,不僅僅只是祭拜祖先,一般村里有什么集會或者紅白事聚餐很多都是在祠堂操辦的。
路上已經有不少村民出來看熱鬧了。
好奇的村民問道:“老倔頭,干啥呢?哪帶來這么多人。”
老倔頭就是老漢,“外邊來的,想到我們村里吃個飯,他們人多,我帶他們去祠堂,你也招呼你婆娘來幫忙。”
村民:“吃飯?給錢不?”
還不待老倔頭回答,有作家就先出聲了,“給錢,給錢!”
村民眼睛一亮,連忙回屋,“媳婦,媳婦快出來,去祠堂,去祠堂!”
這樣的情形一路上陸續上演了好幾次。
有些作家不禁開始小聲交頭接耳嘀咕,“一聽給錢一個個眼睛就反光,這么熱情,我們不會一會被宰吧?”
“應該......不會吧...”這位作家也不太確定。
“但愿不會吧,一會兒都多長個心眼啊,別被人坑了。”
“嗯,提防著點,一會先問問價格再要東西。”
一行人隨著老漢進了有些老舊的祠堂,入目是祠堂正中央的碩大的長條神臺,上面擺滿了白色的蠟燭,都點著火,地上還有個火盆盆子里還冒著縷縷青煙,四周散落著一些紙錢。
見此情形有些作家心里開始有些發怵,幾個女作家縮在后面不敢進來。
老倔頭顯然也知道他們在怕什么,解釋道,“沒事,放心吧,村里沒死人。進來吧,真要死了人我也不能讓你們來。”
眾人有些疑惑,沒死人那這是做什么?還有村里家家戶戶掛著的白綾素縞是怎么回事?
老倔頭沒有主動說,大家也不好發問,硬著頭皮進去了。
祠堂正中央有個露天的天井,陽光直接灑落下來,照的祠堂很敞亮。
隨后七八個漢子和村婦也來了,有的扛著圓桌,有的搬著長條的凳子,手腳麻利的架起了三套桌子,看這些桌凳款式新舊應該不是一批的,都挺老舊,有些發黑,應該是村民從自己搬來的。
兩個婦人用抹布擦了擦這些桌凳,招呼著大家坐下,“來坐,來坐,都別客氣。”
眾人紛紛落座,走了一上午的山路,大家伙也確實累了,一個個坐在凳子上捶揉著發酸的腿。
老倔頭臉上堆著笑在和村民交談,聞訊聚集來的村民不少,有的手里還端著大瓷碗吃著午飯遠遠的看熱鬧。
“二丫,翠花,你們兩個手藝好,今天這頓飯就你們來掌勺吧。”
“狗蛋,三花,小七,你們幫著打下手。其他人家里有什么好貨色都拿出來,給客人們看看要吃什么,給錢的,快去吧。”
“大家手腳麻利點,時間也不早了,下午還得上山看那丫頭呢。”
幾個村民都應聲去忙活了,沒點到名的村民們有的還站著,有的轉身離開回去取吃食去了。
眾作家坐著等了一會,一邊等著一邊和老鄉們閑聊。
老鄉們不怎么善于言辭,濃厚的鄉音里透出淳樸。
一些閑聊下來,夜光等人也對這個小山村有了一些了解。
村子叫都塘村,據說名字的來源是因為村上正中央有一口池塘,所以叫都塘,不大,只有五十來戶人家,村里只有一個姓,全都姓郭,村子里大多數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輕人一般都出去打工了,不會留在村子里,他們靠著山,但附件的山里其實也沒什么能養活他們的東西,主要還是靠耕地為生,所以村上的人家家里都不太寬裕,甚至說是都挺貧窮。
坐了一會兒,陸續有老鄉過來了,個個手里還拎著各種東西。
夜光和諸位作家們有些傻眼。
臘肉,香腸,曬干的板鴨,大白菜,老母雞,大白鴨,竹筍,南瓜,大草魚。還有那漢子抗的是啥?這么大一條火腿?
別說,走了一上午又累又餓的作家們猛的看到這些還真有些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