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三順今年已經是十二歲,這個時代的十二歲已經是大孩子的年齡了。他不但時常幫家里做農活兒,還跟著關禾學了三年武藝,打幾只兔子的本事還是有的。這時讓些吃食給桃林的孩子,回頭他得空就能出去打幾只野兔野雞什么的,給小伙伴們補上。
所以,他自然能對其他孩子說這個大話。小四等和他相好的幾個,平日里也跟著他學學腿腳功夫。若是齊三順真打算出去打個小野物什么的,他們也能幫上手。
總的來說,這幫家伙們這幾年沒虧了嘴,雖然齊家拿來的吃食都是好東西,對于給其他人分食,都不甚在意。
小四聽齊其三順的吩咐,過去招呼遠處那些孩子。
而那幾個孩子聽了小四的邀請,卻面面相覷,很是猶豫,不知道該怎么辦。
大概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好事,長這么大也沒遇到過。這些村里孩子雖然穿的衣服和他們差不多。但是那草席和油布上擺的吃食點心,以及火堆上烤的肉食,那可都是他們平日里見不到的好吃的。
那冒著油、滋滋作響的烤肉,火堆和烤肉上散發出的焦香味道,是他們長這么大也沒吃到過的好吃食。這樣的吃食能白白給他們吃?
幾個大些的孩子還在猶豫,一個年紀小的孩子經不住誘惑,趁著自家哥哥不注意,一溜煙兒的沖著野炊的人群跑過去。
齊嘉兒正看著這邊,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童顛顛兒跑過來,連忙把手里的一塊芙蓉糕遞過去,笑瞇瞇的說道:“小弟/弟,先給你吃這個。肉串兒一會兒就烤好,到時候哥哥給你蘸上蘸料,可好吃啦。”
這個孩童的哥哥一把沒拉住,緊張的看著他跑過去的方向。見那個衣著富貴的小公子揚著一張笑臉說話,還給自家弟弟點心吃。而那小子居然就接住了,不但吃的香甜,還不斷地沖著他招手,讓他過去。
其他孩子一見這個狀況,再被小四再次招呼,呼啦啦的都跟著小四圍攏過來。
齊三順豪氣的一招手,“來來來,大家一起動手,給,這個肉塊,你們自己烤來吃。”
趙氏驚訝的看著兩撥二十幾個孩子一轉眼就混作一堆兒,幾乎分不出彼此,又是詫異,又是感嘆。
葉大小姐手里這是有多少銀子?就連跟著她家嘉哥兒一起玩耍的孩子也有這等豪氣,可以把齊家帶來的精貴吃食隨意給別人揮霍。那點心和肉,還有那她見都不曾見過的蘸料,尋常百姓一輩子也吃不到一次,那個齊三順就能隨意的招呼人過來吃用。
工匠的家眷和孩子們不認識清河村的人,可工匠們卻是從清河村的工坊遷過來的,自是熟悉東家的小公子和小公子的玩伴們。
幾個工匠見自家孩子和東家少爺們混在一起吃喝,心中自是感激。
可是自家又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咬牙殺了幾只當年的小公雞,委托杜大中等兩個管事工匠,把剝洗干凈的小公雞送過來,讓小孩子們烤來吃,算是給他們添一道菜。
杜大中代表工匠村的匠人,表示了對世子夫人和兩位小公子的感謝。
到九月底的時候,葉欣顏和齊友年這里已經把豫遠郡和清河村的事務處理完畢。
木制軌道經過兩個月的頻繁使用,已經算是過關,雖然試行駛過程中有兩次小故障,但是都是很容易處理的小毛病,并不妨礙運行。
在這期間,還下了幾場雨,然后又是日頭暴曬,枕木和軌道也依然完好,算是能給朝廷交上一個滿意的答卷。
諸事完畢,齊友年和葉欣顏整頓人手,準備舉家遷往京城。
嚴格說起來,清河村才是葉欣顏在這個時代的家鄉,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京城距離清河村路途遙遠,她這次離開,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次回來。
看著她熟悉的村落和人們,葉欣顏心里酸酸的,說不清是什么感觸。
齊友年心中更是不舍。他年少之時負氣離家,這才回來沒幾年,剛打下一些基礎就又要遠離。
可是為了他心中的那個念想,為了孫子孫女的將來,這一趟是必須走的。
只希望他能像孫女說的那樣高壽,再干上十年,他就把營造行交倒孫女手上。讓汪橋輔助孫女和孫子,把營造行繼續做下去。
那時,他就放心的回清河村養老,順便也告訴地下的父母,他當年離家,沒有盡到兒子的責任。可他沒白學那一身的手藝,他憑著這身手藝,給齊家祖輩掙來了一份榮耀。等到百年之后,地下見到父母,他也算有個交代。
葉欣顏原本打算把豫遠郡的三家小食店交給金嬤嬤,作為金嬤嬤養老的家當。可是她要回京,金嬤嬤在這里無依無靠,孤身留在這里很不讓人放心。
而且金嬤嬤自己也不肯要這幾家店鋪,尤其是豫遠郡那家分店,已經是個兩層樓的大買賣。在金嬤嬤心里,那是她給大小姐經營的,她還是要跟在大小姐身邊才放心,對大小姐放心,對自己的將來也放心。
最后,小食店交給齊成打理,把幾家店鋪的三成的股讓給齊家大房,金嬤嬤則隨著葉欣顏回京。
臨走這天,全村的老少和鄰村一些有頭面的人物都來送行。
當年齊家二房回來的時候,坐著一輛破舊的驢車,帶著一堆破舊的行李、物件,落腳在村北兩間廢棄的土房里。
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三年,齊家二房不但掙下諾大的家業,還讓清河村和周邊村落興盛起來。
如今,豫遠郡人炫耀自己的方式,都是以距離清河村遠近來論的。清河村已經成了整個豫遠郡聞名的富裕之鄉,除了那等實在扶不起來的,只要肯花力氣、肯干活兒,就一定有不菲的收入。
而清河村周邊村落,雖然比不上清河村村民的日子殷實,但比別的地方強的太多,光是在荒地種苜蓿、打草,就夠一家老小吃飽肚子。
若是一家之中有一兩個人,能在齊家攬個活計,那就一準兒是好日子。
如今,給他們帶來好日子的人要離開,這些人心里忽然之間變得沒著沒落,就是少數幾家日常對齊家有些怨言的,這時也分外的不舍。
沒了齊家二房、沒了齊友年和齊葉,他們的好日子還能繼續嗎?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