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歌聲在田野當中響起,明媚的陽光從三月晴朗的天空灑下來。一隊步兵整齊的從碎石鋪成的道路走過來,還一邊唱著幽州軍的軍歌《天下為公歌》。這隊步兵看上去非常特別,都是由十幾歲的青年組成的。年紀小的大概就是十四五歲,年長的也就二十出頭。他們的紅色戰襖已經洗得泛了白色,幾乎每一件都打了補丁,也許是洗得太勤,破壞了衣料的纖維,讓戰襖看起來有點軟趴趴的。只有紅色的萬符袖標,依舊鮮艷奪目。
這些青年士兵們應該在野外呆了不少時間,皮膚都曬成了古銅的顏色,看起來也有點消瘦,但是身體中蘊含的精力卻依舊充沛,而且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洋溢而出,讓他們的士氣看上去特別高昂。這一切都表明,這支隊伍,并不是普通的幽州軍步兵。那些青年,也不是普通的宋人,甚至根本不是宋人!
他們是政和二年剛剛入學的騎士學院的學生!
他們這一屆騎士學院的學生,非常特別!
不僅和尋常的宋軍小武臣不同,就連早年間從騎士學院畢業的軍官,和他們也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真正屬于天津市的,是真正屬于共和時代的人!
因為他們是第一代從新式蒙學、騎士小學一路晉升,終于進入騎士學院的學生。
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大多是在天津市(界河商市)度過的,他們從小就被告知是天津市(界河商市)未來的公民,他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天下為公,什么是共和!
在騎士小學的那些年中,他們更是被灌輸了要以鮮血和生命捍衛共和制度,捍衛天下為公的思想。
他們,在精神上已經不是宋人了,而是屬于一個正在孕育中的共和國!
他們是第一代真正屬于共和國的戰士!也許還是共和國的締造者!
而第一代,往往是最純潔,最有信仰,最有奉獻精神的。共和的種種不足之處,并沒有充分的暴露出來,他們這一代人看到的,感到的,只是一個相當理想的,蒸蒸日上的共和制度。
在界河商市(天津市)成立的第十四個年頭,真正的第一代共和國公民,終于被養育出來了,而且還是武裝起來的!
已經在兩年前經歷過初陣的武義勇,現在就是這群武裝的共和國小公民中的一員。他和吳玠、趙翼、米友達、西門子休、慕容彥、馬擴、張軒、周風宇這些曾經在燕山北部之戰中上陣廝殺的騎士小學的小學生,現在都是騎士學院的一年級學生了。
別看他們僅僅是騎士學院的一年級新生,但是他們這一代一年級的小騎士是從騎士小學升上來的!而且在蒙學(相當于的小學)念書的時候,就開始接受嚴格的六藝教育。所以他們不僅擁有天下為公的信仰,而且軍事素質和文化素質之高,也超過了之前任何一代騎士學院的一年級新生。
特別是在騎兵技術這方面,他們的能力尤其突出。所有騎士小學畢業的學生,現在都掌握了騎射和墻式沖鋒的本領。如果要打堂堂之陣,連生女真的敢達也不見得能在他們手上占便宜。騎士學院中公認的難度最高的騎術課程,他們這些人直接就達到了畢業生的水平。
所以在進入騎士學院之后,他們這批學生首先接受的就是為期兩個月的步兵訓練。然后就將開始接受變得越來越復雜的軍官課程,包括騎、步、輜、工、炮、軍事機宜等等,還要學習云臺學宮的幾門基礎學科,如儒學、文學、算學、自然學等等。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會幾次部隊實習的機會,說不定還會上戰場去歷練一番。
等到他們畢業,成為共和軍的中堅力量之后,呵呵,那就是顛覆天下的力量了!
現在的時間,已經是大遼天慶二年的三月底了。時間過得飛快,但是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大遼昏君耶律延禧卻沒有虛度。他終于振作了起來,就快成為他的心腹國族們心目中的明君雄主了。
首先,耶律延禧又成功的從變得越來越昏庸的成吉思皇帝趙佶那里要到了一大筆錢帛——都是用太原府的百姓交換的!
有錢好辦事兒嘛!撈了一筆的耶律延禧馬上給下面一群因為燕地淪陷和連年征戰而叫苦不迭的國族親貴們分了一部分錢,寺廟里面也打賞了一些,明君雄主的名聲馬上就起來了。在這權貴還有高僧們的蠱惑下,點集自干遼的工作進行的也比較順利。
從兩月份開始,大契丹的勇士們就陸陸續續從各自的部落、宮衛、頭下軍州向遼陽府集中。到了三月底的時候,遼陽府城周圍,已經出現了連片的營區。
如果登上遼陽府城,往四下一看,入眼的就都是一頂頂好像扣在地面上的包子仿佛的帳篷。無邊無際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那么多契丹國族的精兵聚集到了遼陽府,北面的阿骨打,南面的馬政他們是怎么想的不好說,但是遼河兩岸的渤海右姓和漢人大族,是不敢把恁多的契丹老爺當透明的。
他們打不過阿骨打,打不過武好古,還打不過遼河兩岸的土豪劣紳嗎?他們這幫人就算要糧盡餓死,也得等到北上黃龍府后!現在可不能怠慢了,要不然他們在遼陽府周圍打起草谷,大家伙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遼河兩岸的財主們縱有千般不舍,也咬著后槽牙把自家庫存的糧食一車車、一船船的運到遼陽府,獻給大遼明君耶律延禧了。
哦,順便提一下,黃龍府城這個時候已經被阿骨打攻破了。蕭嗣先突圍而出,跑到了威州和高永昌匯合。然后又接到了耶律延禧讓他們暫時撤退的命令,現在也退到遼陽府來領罪了。
和他們倆前后腳抵達的,還有大公鼎和馬人望率領的團練軍。兩個老翁也真是夠賣力氣的,各自發動了親族好友,還在所管轄的州縣中強拉壯丁,東京道留守司也全力配合,征發了不少京州兵給他們湊數。總算湊出了數量龐大的團練軍!馬家的奉先軍人數達到了六萬之眾。大公鼎的渤海軍人數更是多達八萬!
只不過這兩支團練軍的裝備很差。只有劣質的刀槍氈甲充數,弓弩鐵甲百無一二,根本就是一支送人頭的叫花子部隊。
不過馬人望和大公鼎二人也沒想過真的用這些叫花子兵馬去打硬仗,他們只想把這兩支兵當成手中的本錢。
可耶律延禧卻不想讓他們如愿以償。
已經當了一段時間明君的大遼皇帝,整個四月中就天天穿著盔甲,在一群同樣甲胄齊備,看著就彪悍的御帳親軍的簇擁下,在叫花子兵的營地中轉悠著。不時還要校閱兵馬。看到叫花子兵的甲械皆無,少不了還要斥責幾句,嚴詞督促馬人望和大公鼎盡快整備。也不要什么鎧甲皮甲,紙甲木楯總要湊齊的!弓箭和長槍也是必不可少的,角弓什么的不想了,木弓總不困難吧?遼陽府城附近就有樹林,盡管去伐木造械吧!
訓練的事情也要抓緊!
沒有軍官和老兵帶著是嗎?那就把高永昌的渤海部和馬植的奉國軍拆了做骨干,總能把隊伍拉起來了吧?
另外,團練軍還得學會宋軍步步為營的絕活!得多多準備木鍬、木鎬和麻袋,隨時準備變身施工隊!
對于耶律延禧的這些吩咐,馬人望和大公鼎雖然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還是一一照辦。不照辦也不行啊,耶律延禧可是帶著二十多萬大軍來的!收拾大公鼎、馬人望這兩條地頭蛇還不和玩兒似的?
只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轉眼就到了四月初夏。可是耶律延禧這位明君卻愣沒有一點動靜。絲毫沒有率領他的二十多萬大軍北上去找完顏阿骨打干一架的意思!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耶律延禧是害怕了?覺悟了?還是又準備回頭去當昏君了?
現在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遼陽府周圍集結的兵馬都突破四十萬了!算上馬匹還得增加七八十萬張嘴,一百多萬張嘴一起開動,人吃馬嚼的每天都是海量的糧食在消耗。糧食當然供應得上了,可是遼河流域的渤海右姓和漢人大戶供著那么人,那么多馬白吃白喝的,誰心里能痛快?
到了眼見快到六月的時候,大公鼎和馬人望終于有點忍耐不住,開始在上朝的時候拐彎抹角套耶律延禧的話了。
也不敢大明大方的問耶律延禧什么時候出兵送死,而是謊報軍情,說完顏阿骨打部正在襲擾通州!他們倆請求帶兵北上,驅逐完顏部反賊…
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