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駕…“
“嘚嘚嘚…”
急促地馬蹄聲,帶著一溜塵土,,猶如風卷殘云般從遠處疾馳而來,等到遼陽城下時,人喊馬嘶,稍微一駐足,吊橋放下,城門打開一半,一隊三四十騎的滿清探馬便進入了城內。
這些探馬,身材魁梧,面容嚴峻,雖有些疲憊,可動作卻依舊敏捷,特別是眼神,照樣炯炯有神。領頭的滿清探馬首領在一進城門的時候,就忍不住喝問守門的將校:“為何傳訊我等回城?接替我等的探馬何在?”
按軍規,他們這隊探馬才出城不久,可就發現遼陽城頭上,有旗號召集探馬返回。這讓這探馬首領有點意外。如今這斥候戰正激烈著,要是前方探馬一旦少了,明軍夜不收就會出現在遼陽城下,這可是大清探馬的恥辱!
以前鞍山驛堡那會的時候,被明軍夜不收以人數的優勢壓制,野外成了明軍夜不收的天下,那是因為鞍山驛堡的兵力太少。可如今,這里可是遼陽,是遼東的軍事重鎮,更是沈陽的門戶。這里絕不容有失,大清也再沒有退路,背后就是族人,更是大清都城所在,必須牢牢守住這里,這就意味著,遼陽這邊的斥候戰,大清畢竟掌握主動,才能為守衛遼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不知道,有事情去問上面好了。貝勒府下的命令!”守門的將官也是一臉不解,有點不耐煩地回答道。
這個探馬首領可能不知道,這已經是他今天輪值遇到的第三次問話了。這也就意味著,放出城外的探馬,這是第三批回城,但出城的探馬,卻一個都沒有。
原本城外斥候戰,大清的探馬就已經是在竭盡全力對付士氣越來越高的明軍夜不收,甚至不斷地增派大清探馬,才能把明軍夜不收屏蔽在鞍山驛堡一側。可如今這樣做,難道是要把野外都讓給明軍夜不收么?
想不通,實在想不通上面那些貝勒王爺到底在想什么?
這個探馬首領得不到答案,便不再理守門官,驅動戰馬,“駕”地一聲,領著手下,沿著街道,策馬而去。空曠曠地街道上,又被帶起一些塵土,最后消散在空中。
等到日暮時分,晚霞染紅了西邊的天空。滿清的又一批探馬匆忙回城。這些探馬和之前的不一樣,只有十來騎了,其中大部分人還帶傷。不少人的鮮血都染透了簡單包扎的布,一看就知道是新近負傷,經歷過一番苦戰的。
為首的那名探馬首領,在一進城門的時候,便跳下馬來,厲聲喝問道:“為什么突然召回城?我們兄弟正遇到了明軍夜不收,我們是一個打三個啊!人呢?其他探馬呢?為什么都回來了?”
很顯然,城外大清探馬的紛紛回撤,讓這一隊探馬被優勢兵力的明軍夜不收包圍,估計是一番苦戰之后才逃了回來,心中自然有氣。
守門的將校聽了,有些同情這些大清的精銳,可他同樣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據實回答,讓探馬首領有問題直接去找貝勒府去。
夜幕降臨,再也沒有探馬回城。這位輪值的滿清守門將官也下值了。走的時候,他心中嘆了口氣。還有幾隊大清探馬,估計是回不來了。遼陽城外,肯定會是明軍夜不收的天下。如今的遼陽城,已是一個聾子、瞎子。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竟然會如此違背打仗的常識,這到底是怎么了?
一如這位建虜所料,次日一早,當朝陽的光芒照耀到遼陽城的時候,城頭上的滿清兵卒,突然就發現遠處的官道,田野上,隱隱約約冒出了明軍夜不收的蹤跡。
“怎么回事,遼陽城都能看到明軍夜不收了,那些探馬呢?不是號稱我大清最精銳的么,天天還能吃飽飯的,干什么去了?”有軍卒立刻就不滿了,眺望著遠處低聲說道。
他邊上的同伙聽了,也跟著附和道:“就是,我們輪值,也就吃個半飽而已,那些探馬可是能真正吃飽肚子的,怎么會放明狗過來的?都白吃了那么多糧食!”
這些滿清的普通軍卒自然不可能知道皇太極等人制定出來的策略,他們只是以他們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看著明軍夜不收在遼陽城外出現,自然一個個都很不理解了。
作為打了多年仗的人,肯定知道探馬的重要性,也因此,他們對于探馬能吃飽肚子這點,也只能是羨慕而已。可如今吃飽了肚子,卻讓明軍夜不收出現在遼陽城外,他們就立刻有意見了。
一隊隊的明軍夜不收,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向遼陽城靠了過來。到了后來,他們根本就不再遮掩,就在城頭滿清兵卒的視野中,對沈陽城上指指點點,不時有人還會掏出紙筆記錄著什么。
明軍夜不收如此明目張膽地刺探遼陽的防御軍情,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城頭上的滿清軍卒明顯騷動了起來,紛紛對這個情況表達了不滿。
“明狗太囂張了,那些當官的都瞎眼了么?還不派探馬去把他們趕走!”
“以前時候,可是我們大清探馬去明狗城外,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的,如今竟然輪到明狗來我們大清的重鎮囂張,大清到底怎么了?”
議論聲,不滿地聲音,慢慢地擴散,慢慢地響了起來。這個情況,自然驚動了城頭上的輪值守將,一邊彈壓城頭肅靜,一邊飛報貝勒府。
城頭上的滿清兵卒見了,一個個都收斂了一些,不過在熟悉的同伴之間,還是有在小聲說著話。
“貝勒爺可是打慣了仗的,自然知道決不能讓明軍夜不收出現在城外的。等會一道軍令下來,就有好戲看了!”
“對,現在看明狗一個個都這么囂張,等一會我們大清探馬一出城,他們保管一個個逃得比兔子還快!”
然而,在城頭軍卒的期待之中,一道軍令傳了下來,各處緊守城門,任何人不得出城。更不能私自對進入射程的明軍夜不收動手。如有違抗者,斬!
這一道軍令下來,頓時把城頭上的兵卒都給震到了,他們第一個反應,是這軍令傳錯了?怎么可能會是這樣的軍令呢?明狗都欺負到家門口了,還要讓他們蹬鼻子上眼,連進入射程的明狗,都不能收拾了,那他們豈不是囂張上天了?
這道軍令實在太過反常了,城頭上的兵卒一個個都不愿相信,甚至有人還腦洞大開,懷疑貝勒爺是不是被明國錦衣衛什么的,暗中控制了,才下了這么一道根本沒道理的軍令下來!
城頭上的喧嘩聲重新響了起來,就算是滿清頭目喝斥,也不能完全禁絕這樣的聲音。其實,就是這些滿清頭目,他們也想不通,為什么貝勒府會這么一道根本沒道理的軍令,因此,最終城頭上的情況,還是反應到了貝勒府中。
愛新覺羅阿敏又何嘗不知道自己下了什么軍令,可沒辦法,為了大清的未來,為了能讓索尼取得明國的信任,為了讓索尼可以拖著明國,忽悠住明國方面,他必須配合才行。
讓大清探馬退回遼陽城,不再和明軍夜不收接戰,這個要求,在阿敏看來,也是合理的。邊打邊談,目前大清還真沒有這個實力。關鍵的問題,現在是大清這邊主動去求著明國和談的。這種情況下,要是還要打斥候戰,明軍還真不可能相信大清這次是真有誠意要和談!
對于阿敏這樣的滿清老賊來說,大清躲在城內,明軍夜不收在城外囂張,這種肯定是難以接受的。然而,此時此刻,卻只能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了!
因此,阿敏在聽到城頭上情況的稟告之后,便再次重申了他的軍令。甚至,他怕城頭上會有軍卒受不了明軍夜不收的挑釁而出手,萬一傷了明軍夜不收,會讓索尼那邊很被動。
這么想著,他親自到了城頭,就坐鎮在南門箭樓上。再次強調,誰若敢不聽軍令的,立斬無赦。
看到因為自己的親自鎮守,城頭上的喧嘩聲慢慢地消失,這讓阿敏也很是感慨,現在的大清,確實不如以前了。要不然,大清軍紀之森嚴,一道軍令下去,壓根就不需要三令五申,誰敢不遵從!
想到這里,阿敏下定了決心,看來,等以后大清渡過難關之后,這軍紀也要重新整頓一下,真是,那還有以前強軍無敵的影子!
在阿敏親自坐鎮之后,城頭上的軍紀明顯好了很多。
不過明軍夜不收也是賤,至少在阿敏看來,就是如此。好好地待在城外晃蕩一下就成了,可有些明軍夜不收,竟然還真得闖入了城頭守軍的射程,挑釁城頭上的守軍。
城頭上的滿清軍卒一個個憤怒異常,他們何曾受過這樣的侮辱,畢竟他們可不是以前在鞍山驛堡的那些,他們是大清真正的精銳!
幸虧阿敏注意到了,立刻派人警告彈壓,才讓城頭上的大清軍卒保持了克制。
“我們大清在布一個很大的局,為了大清的未來,任何人不得破壞!小不忍則亂大謀,記住,小不忍則亂大謀!”
強行鎮壓之外,阿敏多少也透露了一絲消息,給這些手下以希望。讓人把他的話傳下去,反正城門關閉,不會有大清軍卒會被明軍俘虜,就不用擔心走漏風聲。
然而,讓阿敏沒想到的是,又有意外的一幕出現了。
快要正午的時候,城外的明軍夜不收,東一隊,西一隊的分別選地,生火做飯,絲毫不把遼陽城內的滿清軍隊看在眼里。這也就擺了,不看好了,眼不見為凈!
可忽然,城外隱約傳來馬蹄聲,還有廝殺聲。這讓城頭上的滿清軍卒有點好奇,紛紛聞聲看去。
只見官道的遠處,有一隊大清探馬正在往遼陽城狂馳而逃。在他們的身后不遠處,有超過一倍大清探馬的明軍夜不收正在追殺!不時地,就有大清探馬掉落馬下,不時被俘就是被殺。
或者是看到遼陽城在望,那些大清探馬原本似乎有些疲憊了,又突然一個個爆發了起來,只要再堅持一會,城里就會派出援軍,而這些緊咬著自己的明軍夜不收,也會倉皇逃離了!
可是,這些滿清探馬很快就失望,或者說有點絕望了。因為他們發現,在他們的前面,在遼陽城的方向,是呼嘯而來一隊隊的騎兵,可那不是遼陽城內派出的援軍,而是來索命的明軍夜不收!
城頭上的滿清軍卒,看到這個情況,看到那隊大清探馬岌岌可危,他們一個個緊張了起來,為族人的安危著急,又紛紛喧嘩了起來。甚至有建虜騎卒,更是請戰,要出城去救。
然而,阿敏在城頭箭樓上同樣看到了,對于那些請戰,他一律不準,同時又下令道:“記住,為了大清的未來,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們今天犧牲了,能換來以后大清的強大!我們大清勇士,不會白白犧牲的,你們只要記住這點就好!”
“又是小不忍則亂大謀!難道就看著他們死在眼前,死在遼陽城下?”很多滿清軍卒聽到軍令,一個個都很憤恨,可他們也不敢違背阿敏的軍令,只能心中想著,看著城外那隊大清探馬,就被優勢的明軍夜不收圍追堵截,最終一個個地,都被殺死在遼陽城外!
這次事情的發生,沉重地打擊了遼陽城頭上守軍的士氣。阿敏看著士氣低落,也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沒事,等到以后,這些族人會明白自己所說得小不忍則亂大謀是有道理的。
遼陽城這邊,自己已經全力在配合索尼了,希望索尼不負眾望!阿敏心中如此想著。
然而,阿敏在等著遼陽這邊的情況傳回鞍山驛堡之后,能為索尼帶去議和的誠意,卻不料,這恰恰成了他的催命符!因為,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御駕,已經前往鞍山驛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