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明忠烈堂中所供奉的忠烈,絕大部分都是在和建虜的戰斗中犧牲的。范文程行刑后跪在忠烈堂前,合情合理。又或者,當他人看到大明忠烈堂前的明奸,再看看忠烈堂中所供奉的忠烈,在這種對比之下,應有更好的警示作用。
就是基于這個原因,崇禎皇帝才有如此旨意。
他在說完之后,緩緩掃視過廣場上的密集人頭,又再大聲宣布道:“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這些奸賊,朕就交給你們了,記住,盡量讓更多的苦主有報仇的機會!”
聽到皇帝的宣判,范文程先是呆呆地看著地上猶如泥塑一般,過了一會,忽然之間又瘋狂地大喊起來:“成王敗寇,不外如是也!成王敗寇,哈哈,成王敗寇…”
死到臨頭,卻絲毫不知悔改,只是用成王敗寇來為自己解釋。他卻不知道,哪怕在原本的歷史上,雖然他是“成王”了,幫助滿清奪得了天下,當了滿清的開國功臣。可歷史最終是公正的,“漢奸”一詞,牢牢地釘在他身上,遺臭萬世!
范文程邊上的范茍等人,卻又和他不同,一個個癱在地上,哪怕知道沒用,卻也本能地大聲求饒起來!只想著求取榮華富貴,最終卻得了個剮刑,雖事與愿違卻罪有應得!
此后的典禮,則和以前的一樣。忙碌了一天,崇禎皇帝卻沒有休息,來到了文華殿內處理政務。主要是又一年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他這個皇帝親自拍板定論。
但這一次,有點意外的是,首輔溫體仁先一步出列,對崇禎皇帝奏道:“建虜已經日薄西山,實在無需陛下御駕親征。大明剛有中興之跡象,還請陛下以龍體安危為重,以祖宗江山社稷為重!”
御駕親征這種事情,和之前皇帝私下江南的危險程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沒有誰敢保證,打仗一定能贏!萬一有個閃失,后果不堪設想。
溫體仁的話剛說完,禮部尚書徐光啟也立刻出列奏道:“陛下之學識,淵博如海,正是引領我大明開拓新局面的大好時候。收復遼東,還請陛下明事之輕重!”
這一次,甚至連有膽大包天,口無遮攔之稱的薛國觀,也跟著一起勸諫道:“陛下,遼東有孫閣老在,有盧中丞在,收復遼東是遲早的事兒,還請陛下勿冒萬一之險!”
“陛下,當年土木堡之變,可是我大明之沉痛教訓,懇請陛下勿忘國恥!”其他臣子也跟著紛紛上奏。
崇禎皇帝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們一個個地出列勸諫,也不說話,就讓他們都有機會說出來。
以他的經驗,自然能分辨清楚,那些人是真心實意地為自己著想,為大明著想,而哪些人是夾帶私心,言不由衷,只是不想讓自己再出京師,不想讓自己的威望更高。
等底下臣子說得差不多的時候,崇禎皇帝才冷冷地回答道:“君無戲言,卿等是什么意思?讓朕失信于軍隊,失信于百姓?讓建虜嘲笑朕,讓百姓輕視朕?”
這一個個誅心地問話,讓文華殿內鴉雀無聲。沒有一個臣子敢接話,實在是皇帝玩起了先斬后奏的把戲,如果前兩年在京師城頭所說,可能時間久了有人忘記了,又或者當皇帝只是說說而已,也沒有當真。
可今日,在如此重大的場合,在那么多人的面前,皇帝卻當眾再提御駕親征的事情。這種背景下,要讓皇帝自打嘴巴,收回成命,實在是有點困難。
溫體仁其實是有想到一個辦法,只要崇禎皇帝同意,就用拖字訣,一直拖著,倒也可以!
但是,他沒有說出口的機會,崇禎皇帝已經再次斬釘截鐵,再次表態道:“朕意已決,眾卿無需多言。卿等之事,便是做好份內之事,為御駕親征做好萬全準備!”
說到這里,他有和緩了點語氣說道:“朕之虎賁,卿等都見了。之前諸多大捷,都是朕在掌控!朕亦不自夸,收復遼東而已,等閑事也!”
這話一說出口,溫體仁便立刻想起了聊天群。他自然是明白,皇帝所說都是真的!此時見崇禎皇帝其意已決,便轉移了話題奏道:“如若陛下一定要御駕親征,還請陛下安排監國之事!”
雖然崇禎皇帝的大兒子乃是嫡出,但如今只有五歲,因此,并沒有立太子。皇帝不在京師,特別是領兵出征,這種情況下,一般而言是要設監國的,這是穩重之舉。
崇禎皇帝一聽,不由得有點頭疼。他沒想到御駕親征而已,竟然還牽扯到這么多的事情。難道要自己現在立太子?呵呵,那這個太子豈不是很悲催!如今的自己,還只是二十一歲而已,回頭再加上成就值所獎勵的額外五十年壽命,估計太子的太子都沒了,自己還當著這個皇帝吧!現在要立太子的話,實在太早了一點!
這么想著,崇禎皇帝便斷然說道:“朕要不在京師,國事由首輔、司禮監掌印和皇后共同決斷,遇有重大之事,則由朕親自處理,不會有任何耽擱,無需另設監國。”
聽到這話,溫體仁不由得恍然。確實,當今大明皇帝和以前歷朝歷代的皇帝根本不一樣,他有聊天群系統,很多事情不能再以老舊的經驗來衡量了。
對于能站在文華殿內的朝廷重臣來說,皇上有千里眼和順風耳的能力,或者說擁有這樣能力的廠衛,是有所耳聞,甚至是親眼目睹的。雖然不如溫體仁這種在聊天群系統里的人更清楚,可多少都是知道一些的。
可此時皇帝這番話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卻也非同小可。他們一下得到信息,似乎皇帝對嫡子并不是非常喜歡,否則的話,這個時候要立太子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皇帝的嫡子朱慈烺,在崇禎三年時便被封為太子。只是在這個位面上,很悲劇地是,崇禎皇帝已經不是原來的崇禎皇帝,他忙于中興大明,壓根就沒有想過把剛出生的兒子封為太子這樣的事情。
文華殿內的這次奏對,隨著首輔溫體仁改變立場,最終波瀾不驚地結束了。言歸正傳,由內閣牽頭,司禮監旁聽,開始了年終總結。
在崇禎五年這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事情,是開海國策得以實施,在孫傳庭的鐵面冷血之下,海稅所得遠超隆慶開海等時期,這一年的海稅收入,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四百萬兩白銀之多。并且預計,在明年的時候,這開海的稅入將更多。
說起這件大事的時候,溫體仁的老臉上,滿是笑容。當年他在朝議上一鳴驚人,被皇上特旨特為首輔,委以重任,都賴于他當時的語出驚人,幾項提議正中圣意。
而其中之一項提議,便是學前宋開海。在開海之事上,雖然是何喬遠提出,但他卻是首倡之功,并為此保駕護航,可以說,功勞是不小的。如今稅賦的收入,已經證明了這項國策的正確性。大明朝廷有一項天大的財賦來源,卻又不增加百姓負擔,這份功績,必然為后世人所稱頌!
其實,要說開海這事上,貢獻最大的,其實是崇禎皇帝本人。是他堅決貫徹開海國策,甚至親下江南,調查海貿一事;群臣攻擊孫傳庭時,他一力護之,使得孫傳庭能放開手腳去做;海盜的猖獗,又是他通過聊天群,甚至調動登萊水師南下,最終把海盜打得流竄南洋,還有紅夷,也一樣驅逐了出去!
甚至再往遠一點說,當崇禎皇帝穿越而來時,他就已經定下了必須開海禁的決心。為此,收李芝奇、鄭芝龍等等,知人善用,把遠在山西的孫傳庭調去福建…
可以說,開海稅賦能有如此之多,全是崇禎皇帝的心血。但是,崇禎皇帝是老板,這個功勞,他沒必要去和臣子爭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他的,沒人能和他爭!
崇禎五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以蓋州為依托,奇襲海州,奪取鞍山驛堡,兵鋒威脅沈陽門戶,遼東重鎮遼陽。在對建虜的戰略上,完全取得了主動。在這期間,建虜的東部蒙古聯盟瓦解,各部族紛紛投靠大明,成為了大明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中科爾沁族更是給了建虜最后一擊,讓建虜空有一身戰力,卻一點都發揮不出來。
另外,原本耗資巨大的遼東戰場,在每戰必勝,每戰必有所得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后勤壓力。更有南洋海運而至的糧食,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大規模運輸,也大大緩解了遼東的糧食問題。
在文華殿內諸位大明高官的口中,已在向皇上稟告遼東所占之糧田,礦山,城池等等收獲。原有的遼東秩序已經被建虜糟蹋了個干凈,如今的遼東,基本上是無主之物。朝廷光復遼東,所有的一切都能有朝廷來做主,這又將是朝廷的一筆巨大的收入。前線將士的血戰功勛,已經能用這些土地來賞賜,而不需要朝廷再額外多付出,從而又是大大減輕了朝廷壓力。
崇禎五年的第三件大事,便是衛所軍制的革新,聯動都察院的擴容和服舍違式的重申。這三項國策互相關聯,正是因為服舍違式的重申,需要都察院的擴容來監督,而其人力可來自衛所軍制的軍戶。反過來,服舍違式的執行,使得那些大明有錢商人大大出血,祖制不可違,豪商背后的官吏也無話可說。
這方面的所得,并不完全以銀兩來衡量。其中一些用于童校,資助學童;一些用于鋪路修橋,造福地方;一些用于…不管是什么方面,這些原本由朝廷負責,用百姓賦稅所得來做的事情,如今不用出一分錢而能成,可以說,此舉大大減輕了朝廷的壓力,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與這幾件大事比起來,其他事情就顯得影響小了些。可要是換成以前的話,照樣是了不得的大事。
比如紙幣的發行,在前期信譽的累積之下,在朝廷財政實力的提高下,紙幣和庫存銀兩已經不是一比一的印制發行。在紙幣印制這個角度來說,紙幣終于實現扭虧為盈了!雖然紙幣和庫存銀兩的比例其實還是很接近一,但至少已經盈利而百姓對此并沒有特別大的反響。
紙幣的價格,依舊是那么堅挺。由以前大明寶鈔的例子在,這么一對比之下,讓大明文官們常常覺得不可思議,想想卻又覺得理所當然。
與之對應的,還有大明建設銀行的盈利,主要來自于存貸款的息差以及異地提取的手續費,這一年已經達到了十萬兩之多。這其中,從廠衛調查上來的情況看,大明建設銀行的存在,大大促進了大明南北貨物的流通,越來越多的百姓得有機會去經商,去買賣,生活條件也得以改善。可以預計,在來年,這一塊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因為海貿的旺盛,必定也將帶動大明建設銀行的盈利。
可要說對大明的未來,最具有深刻影響的大事,其實還是蒸汽機的正式亮相,所帶來科技的傳播。從崇禎五年開始,東方的邏輯學不再需要從頭誕生,科技的傳播和進步,就從這一年開始。
這一年中,其實還有大事,比如劉懋在主持的水泥修路之事,目前還沒有顯出多大好處,可只要路修多了,大明的交通將會有一次飛躍,這個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
還有,經略洞吾,開始實質的藩王海外分封的長遠國策。不過這事目前還沒有廣而告之,甚至連文華殿內的這些大明高管們,也沒幾個人知道。
崇禎五年的總結,大概持續了兩天,才算告一段落。這一年的收獲,讓大明君臣都可以用舒暢的心情來過個好年了。
然而,這都大年三十了,崇禎皇帝卻發現,似乎周皇后的心情很不好!
天才一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