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一份新的絕密文件也送到了黎川的手里,赫然便是上級針對黎川的報告制定了一項專項絕密任務“潛龍計劃”,是“納米尖兵”計劃的新增項目,同時也成為了該絕密計劃的總負責人。
對于黎川而言,這無疑是振奮人心的消息,可以說這是上級對華盛科技給予了莫大的期望與信任,“潛龍計劃”的文件送到黎川手里之后,文件內容里有一項特別注明:放手去干,但有需要,全力支持。
這意味著是要玩真的了,有了國家的全面支持,計劃隨之上馬立項,在上級的統籌協調之下,國內上千家企業、兩百多家頂尖的科研單位機構為華盛科技助攻,這樣的資源傾斜力度和支持力度,黎川也感到亞歷山大也感受責任的重大,但更多是振奮。
接下來的時間,作為“潛龍計劃”的總負責人,黎川在獲得了這么多資源傾斜和支持后,也立刻把具體的項目計劃逐一落實下去。
整個計劃當中,華盛科技是絕對的核心,其他的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單位都是從旁協助,飛機設計這一塊,成飛設計局接下了戰斗機和教練機的設計任務,沈飛設計局接下了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的設計任務。
在飛機這個大的區塊上,兩個飛機設計局的主要任務就是關于戰機的定型,而核心科技則是由華盛提供支持,這四個型號的軍用飛機,也徹底放棄了燃燒航空燃油,采用整機全電能消耗,即綜合電力系統。
黎川把黑甲的第一代電推引擎技術改進拿出來為戰機的引擎系統提供關鍵性的技術支持,將綜合電力系統應用到飛機上,有了逆轉能量核心為整機提供能源支持,原本的油箱就能得到解放,意味著更高的續航能力和更高的載彈量以及更大的航程,直接對飛機在空中的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潛龍計劃”中的軍艦這一塊,華盛重工接下了航母、驅逐艦與護衛艦三種型號的新型軍艦設計建造計劃,這是一個無比宏偉的工程,整個工程完成時間是計劃用二十四年。
不但有國家提供的一支專業的軍用艦船設計團隊提供常規技術支持,有這樣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提供全力支持,自然是能夠極大的縮短時間。
不論是萬噸大驅和還是超級航母的設計上,華盛科技同樣只是負責動力和能源的技術,這些鋼鐵巨獸同樣是全電推進,采用綜合電力系統。
而華盛重工的造船廠也由此接下了第一個正式的軍艦制造任務:由華盛科技自主研發的萬噸大驅。
華盛科技方面已經開始著力建造逆轉能量核心的生產線,按照需求,要生產100個能量核心為70架飛機提供能源支持和后勤,生產制備三個超級能量核心矩陣為航母提供能源支持。
這些特殊定制的能量核心不再是可穿戴式的環狀,為飛機提供能量支持的能量核心的物理形態是一個長方體,體積就一個打火機那么大,卻能夠為一架二三十噸重的飛機提供能源支持。
而為航母提供能源支持的能量核心則是一個邊長一米的超大立方體,它不但為整艘航母提供能源支持,同時這個能量立方體也為航母上的艦載機上的能量長方條提供能源輸送補給,以及其他艦船上的一切電力消耗都來源于母艦核心。
簡單來說,飛機上的能量核心把能源消耗完了,掰下那塊長方條能量核心拿到航母里充電,而航母上自然要有額外的能量核心儲備,確保戰機換塊電池就能再次起飛。
只要母艦核心的能量足夠,那么就不用擔心戰機無法起飛出勤的問題。
另一方面,國家也悄悄地將逆轉能量核心列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的名單之中,華盛科技也是接下了一筆5000億規模的采購訂單,生產線也是開足馬力大規模生產逆轉能量核心。
國家知道逆轉能量核心的存在之后,幾乎在一周之內便通知了華盛科技,這項技術被列入禁止向外出口的戰略物資、禁止投放民用領域、同時列入最高保密絕密級別。
這種具備超大容量的高純度能源儲備裝置,它所承載的戰略意義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的,假如爆發戰爭,城市或一些工業集群地帶的能源系統遭到敵方打擊而癱瘓,這個時候提前儲備好的逆轉能量核心便能起到應急救命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工業集群地帶,都是被敵方重點關注的,萬一能源中樞系統被癱瘓了,能量核心提供備用能源進行應急支撐,就能繼續開始生產戰爭物資,為前線提供后勤保障。
僅僅是這一項,其所具備的軍事戰略意義就已經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而與此同時,國家能源總局也開始制定全新的能源調配,國家耗費大量資金采購的能量核心在進入戰略儲備庫封存之前,肯定要讓它們處于滿儲能的狀態,華盛科技產出的能量核心可都是沒有能量的空殼。
三峽等諸多發電樞紐成為了首選之地,通常情況白天是處于用電高峰期,而一旦到了晚上大量的電能都會白白浪費掉,有了逆轉能量核心就不一樣了,原本是浪費的能量可以收集儲備起來或者拿出來用都非常靈活,確保不會白白浪費大量的能源。
儲備封存起來就是戰略儲備物資,拿出來使用就能賺錢啊,收集的能源都是可以立刻實打實的創造價值的,不然國家也不可能花這么多錢去采購,第一批采購量就撥5000億,有第一批就意味著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而這筆龐大的經費支出是也可已通過采集原本浪費的能源賺回來的。
華盛重工,武器開發部門。
黎川正與一批武器開發團隊待在一塊群策群力,討論為驅逐艦裝配超導電磁軌道炮的問題。
學術討論結束,黎川離開之際,走在一條透著金屬光澤的人行道上時,一個看起來只有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抱著一塊十寸左右的全透明石墨烯平板電腦而來。
“黎先生,黎先生…”
聽到有人在喊自己,黎川停下腳步回頭望去,便看到那位年輕人正小步快走的追上來。
“你不是華盛的員工?”黎川問道,公司員工都喜歡稱他為老大,或者董事長等,可沒有稱呼先生的。
“嗯,我是707所的,有幸能夠參與到這場偉大的項目中來。”年輕人雙手持著平板電腦放在身前,看到黎川有點激動也有點緊張:“黎先生,我叫楚思遠,是來自科大的在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