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楊豐的控制區相當于清遠,肇慶,新會,東莞這四個點之間,以廣州為核心的整個珠江三角洲幾乎都被他控制。
外圍就是清軍重兵了。
但這里面惠州的清軍根本無力進攻,陳化成困守惠州眼巴巴等著救援,但增援他的魏元烺所部閩浙軍卻在揭陽被羅大綱暴揍,以第一旅一個哨為核心,配備滑膛槍和少量線膛槍,另外再加上大量劈山炮,然后完全按照線列步兵訓練的第四旅輕松戰勝了進攻他們的清軍,那些剛剛因為土改而處于熱血沸騰中的明軍士兵們,把那些純粹混日子的閩浙綠營打得落花流水…
實際上后者也是一觸擊潰。
這時候無論八旗還是綠營,能不一觸即潰的已經是鳳毛麟角,話說他們連在太平軍面前都做不到的事情,在明軍的步槍和大炮面前當然也做不到。
所以這個方向上可以無視。
開平方向也不用管,新會可是楊豐的老根據地,而且那里實際上也沒有清軍了,主要是地方團練在守衛,這些地方團練在開平修筑大量碉堡,根本就沒想過向新會進攻,他們主要是用來鎮壓老百姓的,如果他們敢踏出那些碉堡的話,不用等他們走到新會,開平那些早就忍了大半年的貧民就會立刻在后面抄那些士紳家的。
他們真得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所以這個方向上也沒危險。
再就是肇慶。
就在之前廣州大戰時候,肇慶的貧民也起兵控制了府城,然后肇慶知府和官員逃到東安,并且在東安會合了廣西提督馬殿甲的援軍,緊接著反攻肇慶,結果他們剛開始攻城呢,正好楊豐派去接收的一個步兵營趕到肇慶,然后這個營立刻向攻城的清軍發起反擊,兩萬清軍在看到明軍的一刻,不知道誰喊了一句楊妖人來了,然后他們連打都沒打就直接崩潰…
話說這已經是戰場常態。
那些清軍在看到一片紅色后,基本上都是本能地掉頭逃跑。
這時候馬殿甲估計還在抓潰兵呢!
這一路也可以無視。
真正對楊豐構成威脅的,也就是從韶關南下的湖廣軍,這支敵軍由湖南提督祥福率領,核心是從鎮筸調來的綠營,鳳凰兵還是很值得注意一下的,尤其是四川,湖北一帶的清軍也在加入這個方向,四川綠營同樣也是有點戰斗力的,所以清遠將是下一步的主要戰場。為了確保戰局,楊豐將以新會一帶士兵為主的第三旅全部調往了清遠,包括新組建的炮兵一旅也同樣調到了清遠,而步兵一旅的兩個營各抽三個哨為骨干,再加上從義勇中挑選的新兵擴充六個旅,另外招募新兵補充第一旅進行機動增援,這種配置單純防守是沒問題的,反正有珠江水系的航運可以利用。
把四個點防守好,內部就可以展開大規模的土改了。
不僅僅是土改。
還得鎮壓內部的叛亂,因為這一次擴張太快,留下了太多隱患,比如說很多地方根本沒打,那些以碉堡為核心的地主武裝依然大量存在,尤其是完全被貧民義勇所奪取的肇慶,清遠,東莞一帶,地主的實力沒有遭到徹底清洗,甚至還打著大清官員旗號抗拒明軍,這些都需要時間解決。
實際上他們比清軍更麻煩。
他們也正好給那些新編的步兵旅用來練手。
線列步兵又不是現代步兵根本不需要太長的時間訓練,基本上能站隊會開槍就行,拿破侖戰爭期間哪有什么訓練,發支槍會裝彈開火就行,隊列不整齊不是還有皮鞭嘛!別人干什么照著做,槍口能沖正前方就算瞄準,這樣有那些作為骨干的老兵帶著,他們邊作戰邊訓練,剿完地主武裝基本上就成軍了。
話說那些地主的碉堡又扛不住大炮。
而這一次楊豐繳獲了無數大炮,光虎門要塞就好幾百門,甚至坐沉的德魯伊號上的大炮都弄出來了,還有廣州城防的,各地縣城防守的,那些綠營潰敗時候丟棄的,之前鄧廷楨發動士紳在佛山鑄造的大炮全便宜楊豐了,他現在根本就不缺大炮。當然他其實也不缺步槍,清軍丟棄的各類槍支多達數萬,這些槍只有少量是購買英國人的燧發槍,剩下絕大多數都是粗制濫造的火繩槍,前者可以改線膛槍,但后者拿來改造成線膛槍就有些麻煩了,好在改造成燧發滑膛槍還是沒什么難度的,而且他擼出來的槍管內壁光滑,所以就算是滑膛槍也不輸于英國現在生產的,這樣他的新編旅都是線膛滑膛混裝,相當于線列步兵和獵兵。
至于火帽擊發暫時不行了。
楊豐沒有那么多原料,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再繼續造火帽,所以這批步槍只能改成燧發。
他現在也很忙啊。
這數以千計的大炮,數萬支槍都得他親自改造,他還得給佛山的鋼鐵廠制造托馬斯轉爐,制造蒸汽動力的鼓風機,制造軋鋼設備,制造蒸汽動力的機床,尤其是制造鉆槍管炮管外加拉膛線的機器,還有子彈制造米尼彈的機器…
話說他這臺人肉3d打印機那也是要滿負荷運轉。
值得欣慰的是他不用額外培養工人。
這一點就連他也沒想到,因為在佛山他找到了數萬鋼鐵及機械方面的熟練工人,這座現代與鋼鐵幾乎根本不沾邊的城市,卻是這個時代中國最大的一座鋼鐵基地,而且也是最好的,產品暢銷東南亞,雖然以生鐵制品為主,但數萬世世代代以冶鐵,鐵器制造,軍火生產為主的工匠,依靠著他們對這一行業的熟悉,尤其是豐富的經驗和世代相傳的工藝,還是最大限度地幫助了楊豐。
要知道他們連失蠟法鑄造都懂。
而楊豐的煉鋼轉爐還有各種新式的機械,再加上翻身做主人成為國營鋼鐵廠工人爆發出的熱情,尤其是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急劇飆升,也更是讓那些貧苦工匠干勁十足。
但即便如此楊豐也并不輕松。
他還得管政務。
他還得操心各地的土改。
也就是他這樣一個千年老妖,各種經驗無比豐富,套路更是滿滿,否則真得玩不了。
好在軍事上不需要他操心。
因為清軍實在太爛,這件原本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根本不需要他關心。
話說像咱大清這樣的敵人,無疑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各處戰場上清軍那根本就不是打仗,純粹是來豐富明軍日常生活的。
絕大多數都是一觸即潰或者沒觸即潰,能堅持著在看到明軍的那片紅色后還能列陣的,那簡直就已經非常值得尊敬了,而在看到明軍的時候立刻就掉頭逃跑那是最正常的,甚至僅僅聽說明軍到了就跑的也不奇怪…
哪怕他們聽到的只不過是謠言而已。
總之就在楊豐夜以繼日在廣州忙碌的時候,各處戰場上的清軍也不斷用各種姿勢的潰敗來刷新他的世界觀,接下來的整整三個月里除了鎮筸兵在最初向明軍發起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沖鋒外,其他各路清軍就是這樣一次次被逼出擊,然后又一次次一觸即潰回去。
這三個月加起來數十場大戰啊!
然而明軍的戰斗傷亡加起來居然沒有突破個位數,甚至不到剿滅地主武裝期間傷亡的十分之一,每次大戰基本上都是清軍進犯然后明軍開出去,然后在互相能看見的距離上明軍開始列陣,然后清軍那邊就莫名其妙地掉頭逃跑自相踐踏起來,最勇敢的情況也不過是明軍拿線膛槍朝那邊射幾槍他們才開始跑。
當然,清軍給道光的奏報那就是大捷大捷大捷了。
這期間琦善被革職了。
而且還直接就斬監候裝籠子押往北京,畢竟他丟失了廣州,倒是楊芳因為之前一直奏捷所以道光還優待一下,畢竟楊芳還有紫guang閣名將的光環,所以只是被革職回家,而廣東戰場由新的廣州將軍,欽差大臣奕山負責指揮。后者也學會了楊芳的那套招數,不管戰場上敗多少次,這個奏折上必須是勝利,反正明軍也沒再向外擴張,那么這奏折就很容易編了,無非就是發匪進犯被擊敗,斬首多少級,發匪潰逃龜縮城內,天氣不好,軍中瘟疫,彈藥數量不夠,各路援軍還沒到齊,總之我們暫時還沒攻下城池,但我們還是一次次打敗發匪挫敗其攻勢的。
反正道光也不可能知道前線的真實情況。
大清朝這都是慣例了。
就這樣在一份份完全造假的,甚至純屬虛構如同小說的捷報中,道光在遙遠的北京城里滿意地看著他的大好江山,憧憬著他的太平盛世。
同樣那些各地士紳們也松了口氣。
尤其是閩浙湘贛桂等地,那些提心吊膽的士紳們終于可以過個安穩年了。
整個大清國朝野都在大捷大捷再大捷的消息中,平平安安地進入了道光十九年也就是西歷一八三九年,然后…
一支艦隊悄然駛出了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