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兌兩人在剛才徐有貞突然站出來向天子進言廢立太子一事時的第一反應是詫異,怎么還有人搶在了自己頭里了?
隨后,他們心里在有些失落之余,又不覺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ωヤノ亅丶メ..雖然首倡者的功勞極大,非跟隨進言者可比,但同樣的,他所要面對的非議和壓力也不是跟隨者能比的。
程封二人只是六七品的小官,委實沒有這等膽量,只是受了陸縝的指使才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此事。現在既然有人打了頭陣,他們身上的壓力自然就驟然而輕。甚至于,他們和皇帝一樣,都覺著這個叫徐有貞的官員應該也是陸縝安排下的人手。
有此看法后,兩人終于也下定了決心,不敢讓徐有貞一人專美在前,便也大踏步地從臣班中走了出來,高舉著早就藏在袖筒里的奏疏,大聲沖上頭的皇帝喊道:陛下,臣也有本奏,郕王英明果敢,遠勝太子,為將來計,當立郕王為嗣!
兩人這一番舉動,更是讓群臣為之震驚。剛才只有徐有貞一人提及廢立一事也就罷了,怎么又跑出來兩人,難道皇帝真鐵了心要在今日把此事給敲定下來了么?
陸縝則暗暗地嘆了口氣,這兩人的反應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這么一來,卻讓徐有貞這個首倡之人得了大便宜了,恐怕事后皇帝印象最深的只會是他。
果然,在聽了二人的進言后,朱祁鈺臉上更是興奮地生出了兩團紅暈來,忍不住就道了個好字,隨后才驚覺自己有些失態了,趕緊又把臉一板:太子乃我大明國本,就算是朕也不敢輕言廢立,更不是你們三人說了能算的。這還得讓聽聽大家的意思。諸位愛卿,你們覺著徐卿他們所言可還在理么?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尚需斟酌,畢竟事關重大哪。太子雖然暫時才干不顯,但畢竟年幼,假以時日或許便會有所長進了,到那時再言此事也不遲哪。楊善終于是忍不住了,第一個站出來說道。只是他反對的態度也遠沒有以往那么激烈,明顯留了余地。
有了第一個開口的,后面的官員也就少了許多顧慮。頓時間,又有好些個臣子站出來表示了自己不認同廢立一事。不是與之前反對開海一事時的強硬相比,這些人在此事上可就要軟弱得多了。
另外,這些敢站出來反對的依然只是臣子中的少部分,更多的人雖然臉上也有些驚訝和不滿,卻沒有急著站出來說話,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
陸縝見了,心里便是一陣鄙夷。這些人明顯是看出了天子在此事上的堅持,知道要是極力反對會招致皇帝的怒火,所以才會如此顧慮。另外,這應該也與太子與他們沒有切身的利益關系的緣故,要是這里面有東宮官員,在面對此等情況后,他們勢必會極力反對了。
從這兒便可看出朱祁鈺這幾年里冷落太子,甚至不給他請師傅一事有多么的先見之明了。至少這么一來,就沒有真正的死硬派為太子說話了。
陸縝心下大定,可那邊的徐有貞在看到不少人出來反對后,心里又有些慌了。他很清楚,這是六年后自己唯一出頭的機會,要是再像當時那般被人給駁倒了,那自己可就徹底成為一個笑話了。
一急之下,他也就顧不上那些人身份要比自己為高,甚至還有個頂頭上司楊部堂了,當即就開口道:各位大人,你們所言雖然在理,卻依然大有問題。太子乃我大明國本不能輕言廢立不假,但同時,也關系到大明將來民心安定,要是太子才德不足,勢必會讓人生出輕鄙我朝廷之心來。各位請想,就是尋常大戶人家要挑繼承家業的子侄也會選那聰敏能干,口碑甚佳的,而不只囿于某些既定的事實。朝廷立儲君就更該選賢與能了。
這番話說的倒也相當有道理,竟讓這一干官員一時竟拿不出合適的說辭來反駁了。
徐有貞見了,精神更是一振,膽子更大:還有,若依各位大人所言,暫觀其后效,則也會給朝廷埋下禍根。太子與郕王現在年幼倒也罷了,可一旦他們長大成人,知道了這一切后,兄弟之間必起仇隙,到那時……可就非我大明朝廷之幸了。有些話他終究還是沒膽子給說明白的。
但光是這樣,就夠驚人,也夠駭人了,所有人都驚詫地盯著這個膽大到什么都敢往出說的家伙,面面相覷之余,一時卻又拿不出合適的反駁言辭來。
因為他說的雖然有些危言聳聽,卻又是實情。自古以來,多少天家兄弟因為皇位而反目成仇,最終鬧得你死我活的地步。這樣的事情,誰都不希望在大明的朝堂上得以再現。
就是朱祁鈺,此刻的神色也比剛才更加凝重,沉吟了一陣后又道:徐卿所慮甚是,此事不能不防哪。各位愛卿,如今既已有了明確的差別,郕王論才德都遠在太子之上,以朕之意,為我大明江山社稷安定穩固,唯有委屈太子了。
皇帝這一明確表態,讓群臣心里更是一沉,知道這回他真是鐵了心要更換太子了,再行反對,恐怕效果也不會太好。
畢竟說到底,一個是他親生的兒子,一個是他一直在提防的兄長之子,親疏關系實在差得太遠。若是這時候還有人站出來極力維護太子,恐怕都要被天子所忌,認為其是心向太上皇了。
身在朝堂,所有人都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什么事情可以爭,什么事情還是避開為好,大家都是門清得很。所以在皇帝說出這番話后,群臣皆都沉默了。就連楊善這樣剛才出言反對的,此刻也都低頭不語,算是默認了。
見此,陸縝知道是該自己出面了。
像這樣的大事,只靠他們幾個五六品的小官明顯份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是得有朝中重臣出來表態支持才行。而自己這個侍郎,好歹也算排得上號的高官了,說出的話自然更有份量。
陛下圣明,臣也以為如今更換太子乃是最好的時機。既然太子確實比不得郕王,自該退位讓賢。陸縝當即就站了出來,大聲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帝臉上的笑容更濃了:陸卿果然是國之干城棟梁,看得就是遠,朕心甚慰哪。
陸縝這一露面,不少人便已明白了過來,很顯然這一切都是他們君臣串通好的。又是這個陸縝,在顛覆了我大明實行了近百年的海禁后,如今又打起了廢立太子的主意來,真真是可惡!
可想歸這么想,他們心里也清楚,這事已無可挽回,所以只能在心里暗罵幾句,卻無一人出來反對的。反倒是過了一陣后,便又有一群官員站出來,表示了對換太子一事的支持。
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朝堂上如此眾多的官員,可不是所有人都會為了禮法規矩而不惜與觸怒皇帝的。更多的人,還是更看重對自身的好處。既然大勢如此,他們又何必再徒勞地去爭呢?
于是,附議者一個個站出來,很快,贊成廢當今太子,換郕王朱見濟的官員就占了在場官員中的一半以上。見到這一場景,皇帝自然是龍顏大悅,他滿意地看了陸縝一眼,開口道:既如此,那此事便定下來了。朕會擇日告祭列祖列宗,重立郕王為我大明太子。
陛下圣明,此實為我大明萬民之福!徐有貞的反應極快,立刻就稱頌起來。而后,其他那些官員也紛紛跪地贊頌,徹底算是把這事給定了下來。
跟著一起拜倒的人中,有許多臣子都帶了一絲憂慮,這么一來,他們之前多年的堅持就此付諸東流了,這到底是好是壞啊?
而陸縝,這個在大多數人看來該很高興的真正的幕后之人,此刻卻也是喜憂參半。
他喜的是,事情終于落定,不但自己能給皇帝一個交代,同時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而憂的,則是經此一事,原來默默無聞的徐有貞已入天子之眼,并極有可能因此發跡。
而此人在歷史上的那些作為,實在讓他感到有些不安哪。陸縝甚至都有些后悔了,怪自己之前怎么就沒想著把此人給先一步找出來,并除掉呢。不過這一切現在再想已是多余,只能一聲嘆息了。
與此同時,跪在后面的徐有貞的心里確實一陣雀躍。數年的蟄伏等待,終于等來了這么一個機會,自己終于賭對了一把,再不用憋屈在刑部當個不為所有人注意的小官了。
不過他心里很清楚,這只是他走向更高位置的開始而已。他真正要做的,是位極人臣的內閣高官,而這一切,將通過另一場更大的豪賭來完成。現在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為了那一場豪賭準備籌碼罷了!
想到這兒,他的目光微微一抬,掃向了前方的陸縝和于謙——你們等著吧,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