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乃是結兩姓之好,自然不可能楊義府同范真娘抱頭一起哭得兩句,甩一張和離書,便了結了。
范姜氏很快得人上門說了此事,乍然知道的時候,一時之間,竟是有些不敢置信。
來人也知道不妥,簡單解釋了來龍去脈,又給了和離書,并不敢多留,灰溜溜告辭了。
范姜氏險些一口氣喘不上來,足足坐了好一會,才緩過氣,也不敢隱瞞,只好去同范堯臣說了,又道:“這是義府他那叔父家中送來的,也不知他是被迫還是…”
范堯臣不置可否,取了那和離書,只掃了一眼,便道:“這是楊家子的筆跡,也是他自寫的和離書,你也不用幫他說話了,如此女婿,我也不敢要。”
楊義府從前表現,范姜氏一直看在眼中,哪怕到了這個份上,對這個女婿還是很有好感,忍不住就幫著辯解道:“你從前與我說過曹操之事,眼下你正遇事,誰人又知道其后情形,楊家不放心,也是常理,義府到底是晚輩,長輩發了話,他又能如何…”
又推著范堯臣道:“我雖是也氣得很,此事卻不能意氣用事,衣不如新,人不如舊,便是不為女兒,也要看在玥娘的份上——父母和離,她將來又要如何是好?”
范堯臣搖頭道:“你不用同我說了,便是那楊家子不提,此事落定,我也要把真娘接回來,至于玥娘,自然是我范家的孫女,其父如此卑劣,怎能跟著他。”
他見范姜氏一臉的不以為然,心中一嘆,道:“這楊義府從來居心不良,乃是我原來瞎了眼,才給真娘取了這一個丈夫,從前之事暫且不說,你看我給他尋了多少差事,他又踏實做得幾個?上回特來同我說,要去跟著顧延章接那導洛通汴之事,我一旦不肯,他就另走旁門左道…”
范姜氏道:“義府雖是做事不怎的出挑,可也不至于到得居心不良的地步,況且此事你也有不對,一般是做事,誰人去做不是做?用旁人還能比用女婿放心?”
她還要絮絮叨叨,范堯臣原還想瞞著,此時也懶得再遮掩,便道:“你可知那吳益為何敢當殿彈劾我隔絕中外?”
范姜氏一愣,道:“難道不是他空口構陷?”
范堯臣冷笑道:“鞏縣幾處的奏章才到,丑時才送進銀臺司,一轉進中書,立時就進了我的桌上,幾處地方相隔數百里,為何能同一日到得京中?那吳益怎的就能立時就來彈劾于我?”
“時機掐得這樣準,不過一個多時辰的空隙,就給他把住了,區區一個吳益,當真有這個能耐?”
“不是吳益,那又是誰?”范姜氏喃喃問道。
“自然是你的好女婿。”范堯臣把手中楊義府寫的和離書往桌上一擲,面上滿是冷色,“范純明提前數日給我送信,已是說得清楚,鞏縣雖然有些亂象,卻并非全然不能掌控,我也給他回了信,叫他莫要惹出事來。”
“純明為官多年,行事雖然有些激進,卻不是不知深淺的,不會惹出這樣的大亂子。”
“我那書房當中,出入的除卻幾個老人,這許多日中,便只有一個楊家子,那日他去尋我,正好我才給純明寫了信,便只暫時將信件收得起來,未過兩日,他便同黃昭亮、孫卞兩個搭上了頭。”
范堯臣的聲音里頭幾乎沒有情緒,仿佛在說一個與自己半點不相干的人一般。
“文德殿上,吳益將我與純明來往書信內容說得清清楚楚,仿佛親眼所見一般,若非楊家子,誰人又有這個能耐?”
大朝會上,被人將自己與親信的通信內容點得出來,范堯臣立時就知道了不對。
他不敢自辯,因不知究竟發生了什么,又是哪一處出了問題,生怕自己一旦自辯,所有行事,都被人算得明明白白,反倒落入轂中,索性便閉上嘴,等到查得清楚,再做打算。
“先皇時有呂氏子偷竊叔父的彈章投向敵黨,不想到得今日,竟然有姓楊的偷了我的書信,跑去投黃昭亮。”
范堯臣冷笑了一聲,道:“我姓范的,還未落魄到這一步!”
說完這話,他復又對著范姜氏道:“把女兒接得回來,再把玥娘抱回來,我且看那姓楊的有沒有臉面同我來爭!”
又道:“女兒還年輕,再嫁便是!難道我范家還愁尋不到女婿?!同顧延章那樣的女婿不好找,想要尋一個比楊家子好的,市井間隨便拉一個,便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要比他要臉!”
把女兒的事情扔給了范姜氏,范堯臣自己一人坐在了書房當中。
他請病在家,看似是被逼得節節敗退,眼見只有自請出外一條道路可選。
黃昭亮、孫卞步步緊逼,聯合了陳黨,又湊上了吳益,另有御史臺一齊起哄,滿朝都是討伐范黨,誅逐奸佞范堯臣的聲音。
可實際上,他的局面,當真差到這樣的地步了嗎?
范堯臣記性極佳,哪怕此時比不得年輕時過目不忘,可依舊能把當日看的幾處輔郡送來奏章復謄出來八九分。
他將其中矛盾之處一一整理,又早遣了人隨汴渠而下,只等這一二日其人回來,便能遞上自辯之語。
本就行得正,坐得端,又何懼旁人風言風語?
按著顧延章上回送來的進程表,雖說人丁不足,可沙和谷之處的進度卻并不慢,而邕州、襄州、蜀中幾處,他也早做了安排,憑借這一手,想要在楊太后面前澄清一番,其實并不是很難。
經歷此事,說不定楊太后還會心懷愧疚,將來更信重自己幾分。
能在朝中巋然不動這許多年,范堯臣心志堅韌,自然不是輕易會被打倒的。
他只是氣,沒有給政敵捉住把柄,卻是給自己看中,又一慣極照顧的人背后使了冷箭,那一口氣憋得,實在叫他難受極了。
且不說范堯臣這一處正等著人回京,補全自己的自辯折,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而那一處,垂拱殿中,卻是回來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