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園子,剛到階梯上,恰巧先前那太監就捧著個盒子回了來。
沈羲一打開,竟是兩身熨帖又精致的中衣中褲,還有兩身質地絕佳的錦袍。
那用料款式一看就是男人穿的,尺碼又與蕭淮身量差不多,自然是給他的了。
沒想到皇帝還早就給蕭淮準備了賞賜,雖然只是幾套衣裳,送的有些奇怪,但衣裳它貼心啊,比金啊玉的什么的比起來溫馨多了。
只不過仔細一看這針腳,細密是細密,卻又不像是尚衣局慣用的手法…
回到東宮,蕭淮正找她,自廊下就把她勾到懷里來了:“你去哪兒了?都懷著小崽子了還四處亂跑。”
沈羲便把去乾清宮的事跟他說了,又把那衣裳拿給他看:“皇上賞了壽禮給你。”
蕭淮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說道:“年年都這樣,有什么好看的。——走,過來說說話。”
說完牽著她往殿里去了。
沈羲聽他說年年如此,便也把針腳的事拋開了。
既然是年年如此,想來是循慣例找從前的人做的,這才沒走尚衣局。
不過她仍是覺得皇帝近來心情不錯,也愿意與身邊人多說幾句話了。微笑起來的他看上去更加年輕而充滿活力。
而且詭異的是,她與蕭淮去乾清宮的時候,偶爾蕭淮有什么地方反對他甚至是頂撞他,他也不會像從前一樣死死將他壓著,而只沉默一會兒,就點點頭,讓身邊人記下。
這太不可思議了。
要知道這父子倆可是水深火熱地互相戒備了這么多年,她甚至覺得皇帝有時候并沒有把蕭淮當成他的兒子,而是當成一個需要錘煉的下屬,又或是地位平等的對手在對待。
而蕭淮至今仍不肯喚他一聲父皇,無論人前背后,都是稱“皇上”。
她居然看到了皇帝在改變…
她總覺得皇帝最近攤上了什么事。
賀蘭諄進宮的時候她就請他到偏殿里吃茶。
“皇上近來龍體可好?”
“好得很。”賀蘭一邊吃著茶一面道。
這進貢上來的瓜片品質甚好,他也得了幾罐,可惜早就喝完了。
“那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喜事?”她又問。她覺得最有可能知道皇帝心思的就是他了。
“喜事?”賀蘭看了眼她,“你給兩代單傳的蕭家懷上了個太孫,這算不算喜事?”
沈羲怔住。
這的確算是喜事,但關鍵是她并不覺得皇帝很在乎這個東西。
當然,她有喜了,作為公公他高興還是肯定的。
但他要是真在乎什么香火,又怎么會這么多年連個側妃都不收?而是孤注一擲地就守著蕭淮這么個“不成器”的獨子直到現在?
她直覺,一定不是因為這件事。
“你又發現什么了?”賀蘭諄聞著茶葉,忽然又問道。
沈羲沉了口氣,便就把近來的事跟他說了。“雖然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擱在皇上身上,就顯得有些不同了。”
賀蘭諄聽到這里,便也回想起那天夜里在乾清宮皇帝提及衛夫人時的那番話來。
他也覺得有異,但是這種捕風捉影的事,尤其事關皇帝,還是不宜隨意揣測。
“你擔心皇上納妃?”他說道。
“不是擔心。”沈羲嘆氣,“只是習慣于不想做最后知道真相的那一個。”
可見心思敏銳也不全是好處,比如現在,她就恨不能自己真變成個白癡。
不過,她覺得在皇帝心里,很可能她也跟個白癡差不多吧?畢竟誰能有他那么厲害。
所以她覺得,她所察覺到的那些痕跡,搞不好還是他根本不在乎她知不知道的情況下泄露出來的。
賀蘭揚唇:“這你大可以放心,目前不光是你們不知道,我和霍究也都沒看出什么蛛絲螞跡。
“如果真有真相,你肯定不會是最后知道的那個。”
沈羲瞄了他一眼:“那就好。”
有人陪著,至少說明不只她一個人笨。
知道賀蘭諄和霍究他們都不清楚這件事,沈羲就放寬了心。
日子晴幾天雨幾天的,很快就入了冬。
李睿經過蕭淮領著去郊外強訓了一段時間的馭馬術,如今已經很厲害了。
不但個子躥高了些,人也曬黑了些。
常常騎著馬沿著護城河飛馳,而且不管上哪兒都要興致勃勃地著人備馬,仿佛生怕世人看不見他平陽君高超的騎術以及勃發的英姿。
但只要入宮,他卻都會謹守禮制將馬交給門下羽林軍,雖然皇帝和蕭淮也并不在乎他在端門里頭騎騎馬找找樂子。
冬月底下了第一場雪,足足三日,將皇城屋頂覆得一片雪白,襯著紅墻與膏梁,風景美不勝收。
沈羲懷著四個月身孕,已略略顯懷,只是冬衣穿在身上,仍舊還看不出來。
近來精神也好了些,重新又傳沈嫣她們進宮消遣。
原先栗子胡同她那間學舍到底還是擴展了,如今的占地有原先的三倍那么大,沈羲將之移交給了順天府學,成為它隸下的一所正式的女學。
素養達到一定標準的女子可以進入學習詩詞歌賦與天文地理,也另開有女紅與烹飪課,以及騎射等科目。
這里出來的女子雖然仍不能參加科舉,但是卻在原先大秦嚴苛禮教的基礎上又給予了女性開闊的眼界與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后來女學在民間大力推廣,雖因環境之故而無京師這般正式的高等學堂,但仍然遍地都是男女同窗的書塾,尤其是貴族之間,更是重視著對女子的培養。
而在未來幾代皇朝里,更出現了好幾位叱咤邊疆的女將。
因著這位太子妃的影響力,大殷朝中的女子比起大秦來擁有更多自由,比起大周來她們則擁有更強的修養與更多彩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后話。
現在,太子妃殿下挺著五個月大的肚子,正在乾清宮里聽內閣與鴻臚寺商議除夕宮宴的事情。
離除夕還有半個月。
今年是建國元年,中秋時因為登基未久事務尚多,只是傳了幾位老臣攜眷進宮小聚了聚,如今政務上了正軌,自然是該趁此良機好好舉辦一場宮宴出來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