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胡虜皆貪鄙狡詐不可信,可加之以刀兵而不可施之以仁義,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周繁華,億兆百姓,必遣良將猛士安守四方;若有來犯,必盡殺之以絕后患,懸胡首于青天之上,壘京觀于紫塞之旁,明示萬里,告曰: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
房間內。
寫完這篇《石頭城戰記》,周鳴收筆而立,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脖子,長長伸了個腰。
這篇《石頭城戰記》,全文兩萬余字,詳細描寫了從烽煙升起,到聚將出征、長途行軍,再到艱難守城直至擊潰頑敵的整個過程。
這篇文章,將戰役全程,敘述的詳盡易懂、跌宕起伏。戰爭場面,描寫的精彩生動,凡是閱讀此文的人,都如同觀賞一部好萊塢3D特效大片,金戈鐵馬,畫面感十足,如身臨其境,極其震撼。
當然,作為這篇文章的作者,關于自己的描寫,周鳴也著墨不少,包括他百發百中、射殺了上百吐番勇士的“光輝事跡”;和手持銀槍,與老將軍并肩作戰,誓死保衛殘破城池的“英勇表現”…相信都會在讀者心里,給自己加分不少。
不過,對于具體殺敵人數,周鳴沒用明確透露,用“連射百矢,發發斃敵”形容自己的表現,已是妖孽非凡了,再夸張,就有些非人了。
他也沒說自己是什么了不得英雄,而是把那些駐守邊關的平凡士卒,描寫成一位位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后,動情寫道:“能與這些英雄并肩作戰,此生幸甚!”
天圣廿五年,九月。
石頭城之戰,結束后半個月。
隨著報奏大捷的信使快馬進入帝都洛京,傳來斬殺吐番六萬、俘虜兩萬的大勝捷報后,大周朝堂大振,君臣盡歡。
那篇附在報捷奏文中間的《石頭城戰記》,端坐于鳳輦之上、頭戴鳳冠的天后伍媚,目不轉睛地看完這篇文章后,在群臣詫異的目光中,突然撫掌大笑:“好一句‘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好好,此文甚好!”
又看到殿內群臣,一副茫然不解的樣子,天后伍媚將文章遞給一旁那位容貌清艷的年輕女官,說道:“玉兒,給諸位臣工,念念這篇文章吧。”
“諾。”
清艷女官接過文章,目光一掃,先是一愣,好字啊!便是書圣王右軍的字,也比不上這篇文章上的字吧?
她也只是失神片刻,捧起文章,清了清嗓子,開口念了起來,不一會,不止是她,殿武群臣,也紛紛陷入到文章述寫的金戈鐵馬的故事之中,隨著故事的發展,時而眉頭緊蹙、深為擔憂;時而神采煥發、大聲喝彩;聽到最后,更是臉色漲紅、激動不已。
念到最后,清艷女官清脆的聲音里,帶著顫音道:
“故胡虜皆貪鄙狡詐不可信,可加之以刀兵而不可施之以仁義,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周繁華,億兆百姓,必遣良將猛士安守四方;若有來犯,必盡殺之以絕后患,懸胡首于青天之上,壘京觀于紫塞之旁,明示萬里,告曰: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
“彩!大彩!”
“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好好好!”
“寫的好!大周天威,豈容那蠻夷宵小輕犯之,若有來犯,必盡誅之!”
“這篇雄文,是何人所寫?有大才如此,為何不為國效力,入朝為官?”
“著此文者,乃青州人士田建田子華,二十歲,人稱‘海平文仙’,以文才聞名于世,據說他正在游歷天下,行蹤不定,沒成想,他竟去了西域,還寫出了如此雄文。”一官員介紹道。
“二十歲便能寫出如此文章,上陣殺敵,連射百矢、發發斃敵,文武雙全如此,不知可曾婚配否?”一李姓官員忽然問道。
聽到這話,旁邊一高大魁梧的武將眼睛一亮,興奮道:“我有虎女十八,當配此子!此子能文能武,與吾女乃天作之合也!”
想到激動處,他上前一步,跪在地上,拱手對天后伍媚道:“請天后殿下,為末將之女巧珍賜婚,將她許配給那田建田子華,此子乃吾女良配,請天后殿下許之!”
這位武將剛說完,幾位文官冰冷嘲諷的話語,馬上把他氣的七竅生煙,都想拔刀殺人。
“魏將軍,你女兒巧珍癡肥二百余斤,善使八十八斤的大刀,與子華先生,哪里算得上天作之合?”
“人貴有自知之明,魏將軍,文武殊途,你那虎女,還是另尋良配吧!”
“我也有女十六,窈窕淑靜,女紅刺繡,最為精通,那田子華見了,定會叫老夫一聲岳父!”
“子華先生乃天下名士,怎可做粗鄙武人之婿,辱沒斯文?”
“你們這些窮酸措大!我要揍死你們!”
武將魏元忠大怒,擼起袖子,沙缽大的拳頭,就要往這幾位文官身上打去,若不是被一旁同僚拉住,恐怕會在這肅然朝堂之上,制造傷殘流血事故。
天后伍媚也鳳眉大皺,重咳一聲:“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
她丹鳳眼一掃,對視者無不低下頭顱,恭立不動。
不過,聽群臣熱烈討論田子華的婚配話題,她忽然想到:自己最小的女兒,安平公主,年有十六,賢淑乖巧,聰慧善文,眼界頗高,而這位子華先生,文才了得,就是不知其真人相貌…
殿內安靜了一會,宰相婁師德持笏站出來道:“天后殿下,野有遺賢,朝廷不用,他日效仿者必會群之,田子華此人,文才無雙,武藝不凡,名動天下,朝廷當下旨征召之,驅使其為國效力,方顯朝廷愛才用才之心,也免得其蹉跎荒廢,四處游歷,叫人扼腕。”
“可!”
伍媚點了點頭,同意了宰相的提議。
芙蓉苑。
位于曲池江南岸的一座皇家御苑,緊靠洛京城郭,占地五百余畝,四周筑起高高的城墻,御苑內有回廊十七里。并在曲水邊的南岸高地,建有紫云樓、紫霞亭等仙山閣樓般的宏偉建筑群,苑內,還有占地上百畝的芙蓉花園,春夏秋冬,種種勝景,美不勝收。
這里,也是大周皇帝李知長期養病的地方。
“朕的頭不痛了,朕的頭不痛了!”
這天,原本整日躺在床上,額頭敷著毛巾,一到熱天就頭痛欲裂的李知,此刻竟坐直了身體,頭痛癥狀全消,目光清明,神清氣爽。
“太好了父皇,您的頭不痛就太好了!”
坐在床榻邊的那位宮裝少女,手里的那紙文卷放了下去,喜極而泣,趴在李知的懷里嗚嗚哭了起來。
“朕的乖女兒,朕頭痛些沒關系,這些時日,倒是苦了你了。”
李知用手在女兒鬢發上摩挲著,一臉慈愛地說著,現在的他,與其說是一位主宰億萬生民的皇帝,倒不如說是一位普通的慈祥父親。
李知十分感慨,自己這個最小也最懂事的女兒,在他頭暈目眩、痛苦不堪期間,一直陪伴在他床頭,在藥石無效的情況下,還是想盡了一切辦法,緩解他的頭痛癥狀,這份孝心,至真至誠,其他子女,沒一位比的了。
或許是心誠則靈,這個女兒,還真找到了一個效果顯著的辦法,多次緩解了他的頭暈目眩之癥。
這個辦法,便是聽女兒誦讀她最喜歡的那位子華先生所作的詩文,這些詩詞文章,都散發著一股神奇魔力,無論是《登太衍記》、《登泰山賦》、《人間天堂賦》,還是《天涯賦》、《煙波賦》…無不令人心生神往,陷入一種特殊的意境之中,甚至讓他也產生了游歷天下,去看看這些美景的想法。
還有一些詩詞,甚至只聽了一兩首,就能讓頭維持半天不痛,李知大為慨嘆:“如此才俊,何不入朝為官?朕愿將宰相之位授之。”
女兒安平,更是對這位子華先生極為推崇,通過種種渠道,收集了他的全部著作不說,他寫的一些詩詞文章,倒背如流,談起子華先生,便一臉崇拜,被突然問及“可愿嫁給這位子華先生時”,女兒那雙腮暈紅、俏目含春、支吾不能言語的表現,李知哈哈大笑道:“等這位子華先生到了洛京,朕必賜下大婚,招他做你的駙馬!”
“父皇就知道取笑安平,安平不理你了!”
嘴上雖是這么說,安平公主臉上卻無半點不樂意的意思,眼里,反而閃過一絲莫名期盼。
這又惹得李知哈哈大笑。
父女倆對子華先生的了解越來越多,卻也沒想到,這位子華先生,自今年五六月份,傳回幾十首邊塞詩后,沉寂兩個多月的他,通過甘州的快馬軍報,竟傳來了一篇《石頭城戰記》。
這篇文章,沒有山水美景,反而詳述了一場波瀾壯闊的邊境戰爭,里面描寫的戰爭場面,著實叫人難以平靜。
那句“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更是讓李知彈坐而起,連呼三聲“彩!彩!彩!”,頭暈目眩之癥,頃刻全消。
“田子華,天下奇才也,朕,很想親眼見他一面。”
一旁的太監馬德喜聞言,立馬出了個注意,說道:“陛下何不下詔書一封,詔那田子華進京面圣,他不就過來了么?”
“好!那便圣旨詔他前來一見!”
天圣廿五年,十月中旬。
遍布大周全國十州的千余家子華書屋,發行的最新一期的《子華文集》上,近三個月沒發表什么詩文著作的子華先生,這次發布的作品數量,竟占了這期《子華文集》篇幅的一大半。
包括那篇兩萬余字的文章《石頭城戰記》,和《破陣子夜行軍》、《漁家傲秋思》、《出塞詩》等上百首詩詞。
這些作品一經問世,不久,便引起文壇震動、朝廷震動、天下震動!
“子華先生,恨不能與你一同前往石頭城,恨不能與蘇老將軍一同殺敵報國!”
“明犯大周天威者,雖遠必誅!必誅!我大周萬歲!”
“男兒何不帶吳鉤,征服西域五十國?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我也欲攜那三尺青鋒,與子華先生一道,踏馬邊關,殺盡胡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將軍白發生!蘇老將軍一片赤膽忠心,老驥伏櫪,叫人敬佩。”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吾亦愿做那龍城飛將,永守邊關,戮盡胡寇,保我周道永昌!”
“不讀書了,參軍報國去也!”
這些文章詩詞,令無數熱血青年投筆從戎,棄文從武,投身軍中,在將來,這些青年,有的成了一代名將,有的血灑戰場,有的成了大周脊梁…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通過子華先生在邊塞創作的這些詩文,無數人的命運軌跡,發生了改變。
這些邊塞詩詞,也給大周國,注入了一股尚武之魂。
自此以后,大周寸土,大周百姓,再未陷于任何異族之手。
而子華先生之名,舉世聞名,天下皆知。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