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節 接班人

  廷尉官署的一紙告示,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思想界和學術界,很多人甚至連給天子立法的事情也丟到一邊,興奮無比的關注甚至參與到其中!

  沒辦法!

  廷尉,自永始以后,就獨立于漢家三公九卿之外。

  乃是和軍隊一樣,不受宣室殿執政議政大會束縛的官署,只接受丞相府指導的機構!

  權力大的不得了!

  按照當年約定,廷尉擁有制定、修改和否決法令的權力。

  而前年,那廷尉左右師創立,又獲得了釋法博士審議并解釋法律條款的權力。

  而且在同時,左右師的釋法博士還掌握著裁決州郡地方所不決的疑難案件的權力,是如今大漢帝國最高審判機構。

  擁有終審權!

  傻子都知道,若能在其中占一個位置,對自家的好處到底有多大?

  只是從前,丞相拒絕任命除法家外的其他學派學者出任釋法博士。

  所以,儒、墨、黃老只能干瞪眼。

  現在,既然丞相放開了限制。

  于是,就連自詡君子的儒家學者,也顧不得什么君子風度了,立刻就開始跳出來刷存在感。

  思想界的大亂斗,持續了整整一個多月。

  斗了個滿地雞毛。

  法家雖然竭盡一切的阻止自家的地盤被人奪走,卻終究不能如愿。

  永始十年,五月初三,張越以丞相府的名義簽發任命命令。

  授予黃老博士王甫廷尉左師釋法博士的頭銜。

  頓時,法家哀鴻遍野。

  而黃老學派大受鼓舞,儒家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打算虎口奪食。

  不過,隨即,張越又再次簽發任命命令,接受廷尉雋不疑的推薦,任命南陽人鄧恢、滎陽人安永等三人為釋法博士。

  而這三人,悉為法家出身。

  父輩或者自己,都長期擔任過地方州郡的刑獄官。

  這才讓法家得以喘上一口氣。

  但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其實只是一次三年的喘息期而已。

  因為按照制度,每一任釋法博士的任期只有五年,且不許連任。

  而自永始八年廷尉建立左右師,解釋律法,裁決刑獄后,左右師的釋法博士就一直沒有滿員。

  直到現在,才終于湊齊了各自九員釋法博士的名額。

  而第一批任命的釋法博士,如今任期都已經差不多兩年了。

  換而言之,三年后他們就要下來。

  而和這幾位初代釋法博士上任時不一樣的是,等他們退下來,黃老、儒家、墨家,恐怕都已經虎視眈眈,覬覦不已了。

  畢竟,傻子都知道,釋法博士的重要性與關鍵性!

  解釋法律!

  那不就是一個趁機向天下人摻私貨的機會嗎?

  更不提,裁決案件,乃是最好的闡述自家道理的場合!

  故而,風暴只是暫時停息。

  但在私底下,更大的暗流,悄然涌動。

  不過,思想界和學術界的風暴,從來沒有波及到現實正壇。

  所以,執政會議,依然是有條不紊的召開著。

  每五天一次,討論和商議條款。

  同時,天下州郡的列侯、兩千石們,也陸陸續續的在這段時間,或親自進京,或派了代表進京,參與商議。

  只不過,大多數人,只有列席旁聽執政會議的資格。

  想要提意見,那就只能私底下去找執政匯報。

  再經由某位執政同意,引薦到張越面前,他才有發言的機會。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越不會傻到,在現在這么一個時候,就讓其他人有權對國家大事指手畫腳。

  更不會輕易的將權力下放給外人。

  所謂執政大夫,現在都只是一個假象,何況其他呢?

  于是,在外界特別是地方上的百姓和士子眼中,長安城正在進行的是一場三王五帝之后就絕跡天下的誹謗之木。

  許多老學究,都興奮的和自己的門徒弟子介紹起來。

  這誹謗之木啊,就是堯舜兩位先王的華表啊。

  上古時,先王立誹謗之木,讓百姓可以自由的在其上書寫自己的困難、問題和對治理天下的看法。

  圣王乘著法駕,巡游天下,遇到有華表的地方就停下來,仔細審讀上面的文字。

  對百姓的問題和麻煩,當場解決。

  所以,先王們是真正的民主啊!

  這民主一詞,是現在漢室天下近年來流行起來的熱詞。

  不拘儒法黃老墨,乃至官員貴族都在用。

  時髦的緊,當然,解釋也各有不同。

  大率在儒生看來,這民主就是尚書里說的: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其實就是萬民之主的意思。

  只不過,如今因為張越的影響,解釋和釋義,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了。

  因為,如今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所謂上帝、上蒼,乃是百姓的訴求和集群化身。

  所以這民主一詞,儒家各派,大體都是解釋成‘天子之所以是天下王,萬民主,是因為天下和萬民,需要天子來保護百姓、治理天下,諧和陰陽,梳理五行,而丞相有監于君,防止天子做出傷害百姓與天下的行為’。

  所以所謂民主,被儒家解釋為一種制衡。

  皇權與丞相,互相平衡,互不干涉。

  皇帝垂拱而治,丞相與執政大夫們協理萬邦,梳理陰陽五行,廣泛采納天下萬民的意見就是民主。

  反之,就是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到了法家和黃老、墨家那邊,解釋又有些不同。

  譬如,黃老學者,大體會加上一句‘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法家則以為,這民主須得用制度來規范,至于墨家則表示,這民主不能不包括鬼神先祖之靈的參與。

  反正,民主是個筐,什么都能裝。

  于是,在很多地方看來,這長安的丞相和執政們,真真是周公在世,伊尹附體,傅說重生。

  天子有福啦!

  可惜,如今的天子真真是不識好歹。

  丞相這樣的賢能圣人的話也不聽,居然聽信一群小人奸賊,差點壞了天下的大好局面。

  難怪當年,伊尹他老人家要放太甲于桐宮了!

  這等忤逆之君,確實需要好好教育!

  總之,年輕的學子們,飄飄自然,都深深的感覺,自己真是遇到了一個好時候!

  參政議政的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

  許多人甚至開始向長安的丞相府寫信,提出自己的意見。

  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丞相居然給他們回信了!

  從五月份開始,從長安向東,及至交趾、日南、朝鮮、扶桑,向北到鮮虞、歸寧,向西到英縣、大宛。

  一個個年輕人,都陸陸續續的收到了一封由地方官親自送到手中,來自丞相府,加蓋了丞相印璽的書信。

  信中,大漢丞相對漢家士子,大加贊許,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為天下、為漢室讀書。

  更提出了一個讓這些人熱淚盈眶的概念:天下是吾等的,也是諸君的,但歸根結底,是諸君的!

  君等,乃是黎明晨曦時,冉冉升起的朝陽。

  終將,升至日中,照耀天下,溫暖四海。

  而吾等,也終將日暮西山,將天下交托于君等之手。

  此先王謂之:薪火相傳,而鄉中三老稱之:延綿不絕是也。

  于是,便創造了一個新的熱詞:接班人。

  一時間,收到回信的年輕人,激動萬分,拿著信件到處奔走相告。

  告訴他們的父兄、師長、鄉鄰:看看,丞相給我回信了,丞相還說,這天下未來肯定要交托到我這樣的年輕俊杰手里,從他手中接過振興天下,匡扶社稷的旗幟。

  由之,數不清的年輕人,都開始有了接班天下,繼承丞相之志的念頭和想法。

  于是,當年,武苑報考人數激增!

  可惜的是,這些年輕人中的絕大部分,準確的說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最終都未能接班,進入長安,晉升執政。

夢想島中文    我要做門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