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

  當太陽升起,人民赫然發現,長安各地閭里的閭室以及各市集的旗亭外面,多了一張被貼在一塊木牌上的白紙。

  白紙自從被發明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進入普羅大眾的視線。

  往常,人們只是聽說過,張蚩尤發明了全新的用于書寫的材料。

  但,這個所謂的白紙或者‘侍中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

  卻沒有多少人見過。

  畢竟,如今白紙產量還是太少了。

  哪怕少府,如今已經月產各檔紙張數十萬張。

  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府在使用。

  而且,是高階文官與貴族在使用。

  尋常百姓,想要得見,還是不容易。

  就連很多低階官吏,也未必見過,更別提使用白紙了。

  故而,當白紙文告一出現,立刻就引發了圍觀和轟動。

  只是,百姓多數不識字。

  看不懂告示的內容,只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那些能識字的人。

  立刻就有著識字的文人,被人找來。

  然而,在看到公文的剎那,這些文人多數呆滯了起來。

  只有少數人,才能壓抑住內心的激動為街坊閭里宣講起來:“侍中領新豐令、欽命持節使烏恒使者張毅敢告父老昆仲:吾聞有士人曰: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念到這里,無數文人士大夫,都只覺得這句話真的是說的太對了!

  古有伯樂,善相千里馬。

  千里馬得遇伯樂,是寶劍配英雄,佳人遇君子。

  然而,這世道卻昏暗沉淪,吾等千里馬蒙塵至今,何其悲也!

  只是…

  接下來的話,卻讓很多人跳腳了。

  “嗚呼!此何其繆也!”

  “自古明君在位,賢臣名士,若有出仕治國經世之念,安有遺賢之事?”

  “昔傅說于版筑之間,盤庚見之,委以天下大事;太公垂釣渭河之畔,文王遇之,拜為國相,托付軍國之事;管夷吾陷于仕伍之中,恒公知之,任為肱骨,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當今天子,圣賢不亞于三王,仁德不遜于五帝,胸懷天下,氣吞萬里,圣德澤于六合之間,平津獻候公孫弘,微寒之際,牧豚北海之間,身無片完之布,天子見之,拔擢為丞相;故御史大夫張公,起初不過市井之吏,天子信其材,用為廷尉,放治天下;廣川董公,大將軍長平烈候青,不過平陽侯騎奴而已,天子用之,遂橫掃匈奴,立不世之業,為天下仰慕!”

  “故是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乃為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在也!”

  什么叫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什么叫伯樂常有,千里馬不常在?

  這張蚩尤的意思,是在嘲諷吾輩?是在羞辱吾輩?

  豈有此理!

  豈有此理!

  當時,便有無數人咬牙切齒,憤恨不平。

  然后,他們就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今吾不才,將奉詔出使,教化烏恒,建功立業,厥于遠方!”

  “敢問父老昆仲:千里馬今安在?”

  “好啊!”有人當下就大聲道:“這張蚩尤輕我丈夫無志乎?”

  “必讓其知道,這世間英雄,從來不絕若線!”

  當下,便有無數人,紛涌而至公車署,將自己的名帖和傳符,丟了進去,大聲說道:“吾聞侍中張子重,欲使烏恒,建功立業,特來請纓,愿隨侍中,遠赴萬里戎機,立功勛于遠方!”

  公車署署長王安很快就被驚動,走出官署大門,看著群情激憤的無數士子,紛紛抬了抬手,喝道:“肅靜!”

  作為張蚩尤的‘老朋友’‘故舊’(王安自己是這么認為的),王安對于張越的事情是非常上心的,自然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在昨日主動去張府拜見了張越,得到了張越的指示。

  如今,看著這些群情激憤的士子,王安沒有半分慌張之色,只是淡淡的道:“吾乃公車署長王安!”

  隨著他的這句話,空氣立刻凝固,人群也安靜了下來。

  公車署長別看才八百石,但卻掌握著無數人的榮辱升遷。

  不客氣的說,整個長安百分之八十的長漂,在王安面前都不敢蹦跶。

  概因一旦惡了他,日后就算得到舉薦,也很難有出頭之日——公車署長完全可以利用他的職權,將某一個士子一輩子都按在公車署,讓其待詔一生!

  “諸君來意,吾已得張侍中行文知曉,奉侍中公之命,君等若真心自愿追隨張侍中遠赴漠南,教化夷狄,吾必為君等造冊…”

  “只是…有句丑話,本官要講在前頭…”

  “此去漠南,教化夷狄,非是三月半年之功…”

  “所有自愿士子,皆需與大鴻臚簽訂為期三載之約!”

  “三載之內,不能擅離職守,違者,以軍法處置!”

  聽到這里,幾乎所有士子都愣住了。

  三年?

  而且還要跟大鴻臚簽約?

  很多人都猶豫了。

  漢家可是一個重諾守信的社會,平時人民連口頭之諾都會銘記于心。

  若是白紙黑字訂下的契約,更是具備了無窮效應。

  本來,很多人只是來投機的。

  因為,他們知道,此行烏恒,風險幾乎為零,但收益卻會大的超出想象。

  只是花上數月,至多一年的時間,就能撈回富貴,還能鍍金。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哪知曉,這居然是要起碼三年的時間去做一個事情。

  投機者們,頓時就心生去意。

  只是,如今乃是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

  無數的眼睛,公車署上下的官吏和待詔士人,都在看著自己呢。

  而士大夫們,都是要臉的。

  若是聽聞三年之約,就拂袖而去,以后還怎么混呢?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們敢這么做,不出三日,長安城所有認識他們的人,都會知道,他們當了逃兵,畏難的名聲就會跟隨他們一生一世。

  所以,他們只好苦笑兩聲,然后互相看了看,心中后悔不已。

  “上了張蚩尤的激將法了!”不知多少人心中哀嚎。

  但,也有聰明人,敏銳的發現了王安說辭中的關鍵,于是挺身而出,拜道:“晚輩敢問署長足下:既然有三年之約,想必自有相應的獎賞吧?”

  眾人一聽,紛紛醒悟過來。

  漢人,并不避諱談及錢財報酬,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忠君的前提,是要食祿。

  若是沒吃劉家的俸祿,很多士大夫都覺得,自己其實并沒有忠于劉氏天子的義務。

  譬如齊魯一帶的緩則們,就都是這么認為。

  故而,舉凡契約,都是有付出,必有報酬。

  白紙黑字,明確權責。

  這一點,后世無數出土文物,都可以證明。

  “自然有的…”王安微笑著道:“三年約滿,若無紕漏、瀆職、犯法之事,則大鴻臚必舉定約人為太學生,甚至孝廉、賢良方正,乃至于破格收錄為大鴻臚之吏,便是舉為太孫宮官吏,也非不可能…”

  “且契約期間,一切開銷、花費,皆由護羌都尉官署報效,提供不低于中國四百石官員俸祿,提供休沐日、歲可請一次送親探訪!”

  “此外,若君等愿意,侍中公保證,可以為君等聯系、保媒一位烏恒貴女為妾…”

  眾人聽著,面面相覷。

  條件和報酬,當然是極好的。

  很多人都是怦然心動,激動無比。

  三年之后,必舉為太學生!

  僅僅是這一條,就已經足夠很多的年輕人愿意為此賭上一把了!

  沒辦法,漢家入仕的途徑,就那么幾條。

  一為察舉,一位訾選,一為萌舉。

  察舉,誰都知道,這是一條荊棘之路,沒有大智慧大毅力大背景,一般人連玩的資格都沒有!

  概因,一郡之地,每年就舉那么幾個人。

  而一郡之人,多則百萬,少則十余萬。

  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且,察舉的條件非常苛刻。

  就以孝廉為例,必須全郡知名,且無疑慮,才可能被舉。

  這里的知名,指的是你在孝道和廉潔上的知名…

  就算過了郡國這一關,舉入長安。

  你還依舊沒有成功…

  因為,還有天下一百零三郡的英雄豪杰,正在期待踩著你上位。

  察舉制度,艱難無比,坎坷至極。

  能走通的,沒有一個是簡單人物!

  至于訾選?

  就更困難了!

  訾選,顧名思義,就是比錢。

  別看訾選為吏的基礎很低,三萬錢的家產就可以得到資格了。

  然而…

  運作、打點、疏通關系、展示能力,最后得到肥差。

  這其中要花費的金錢,數以百萬甚至千萬!

  當初名臣張釋之靠著訾選為郎,在長安為官,全賴其經商的長兄供養和支持。

  而其長兄乃是蜀中大賈,訾產千萬。

  即便如此,張釋之也曾向友人吐槽:久宦減仲產,吾欲自免歸。

  一個千萬訾產的兄長的家產,都因為其在長安為官,而陷入坐吃山空的地步,令張釋之心生去意。

  那還是太宗時的故事。

  現在,訾選這條路只會更費錢,而不是相反!

  至于萌舉?

  好吧,這條路倒是個捷徑。

  但你首先得有一個兩千石以上的高官或者關內侯、封君以上爵位的貴族的老爹。

  不然,哪來的回哪里去吧!

  也正是因出仕之路,艱難無比。

  很多郡國的士大夫文人,才會紛紛聚集到長安碰一個運氣。

  希冀能得貴人青眼,從此青云直上。

  只是,能有這種運氣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多數人,蹉跎長安,白首而歸。

  如今,卻又多了一條路。

  只需去烏恒之地,為大鴻臚衙門和張蚩尤做事三年。

  表現合格,就可以在約滿后,得到一個舉薦入太學的機會。

  優異者,更可以得到舉為孝廉、賢良方正乃至于直接為大鴻臚官員、太孫官吏的機會!

  僅僅是這個機會,就已經值得無數寒門士子,為之瘋癲了。

  更不提,還有俸祿,可以享受四百石官員的待遇。

  依照制度,四百石官員,月俸為兩千錢。

  每五日可以休沐一日,還可以住高屋大院,享受下人、親隨服侍。

  這就很有誘惑力了。

  需知道,這居長安大不易。

  哪怕是郡國豪強子弟,在長安這么久,也早把盤纏花光了。

  如今,很多人的日子都是緊巴巴的。

  別說游玩嬉戲了,連正常的吃住都要成為問題。

  至于寒門士子們…

  更是不得已,去給商賈們當了算賬先生、西席教師,乃至于給人漿洗衣物,抄錄文書等粗活累活,也不得不做。

  借此維持生計,在長安等候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就像去年,張蚩尤開始收錄投遞策文那樣的機會——那一次,數十人幸運的脫穎而出,被張蚩尤舉薦,如今都已經得官。

  現在,只需要去烏恒三年,就不僅可以得到一個最起碼被舉為太學生的機會。

  更可以在三年后拿到數萬錢的俸祿。

  無數人都是心動不已。

  只是…

  三年啊!

  去烏恒三年…

  大家冷靜下來后,不得不去考慮一個問題:夷狄寒苦,化外之地,危險重重。

  而且夷狄不識禮教,不懂文法,不通音律。

  去了那烏恒,還能有命回來嗎?

  賞賜雖好,卻也要有命享受才是啊!

  要知道,漢室的士大夫,哪怕是所謂的‘寒門士子’,其實也沒有窮到那里去。

  像公孫弘、朱安世這樣的,在逆境和寒苦之中還能堅持讀書、學習的人,畢竟是少數。

  絕大多數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所謂的文人士大夫,多數出生在中產以上家庭。

  至少也是地主之家,有良田數百畝,就像曾經的張毅一樣,雖然說自稱‘寒門布衣’,但實則也是從小就沒少過吃穿,不知艱苦之人。

  這樣的人,在后世有一個詞語來形容——小資。

  小資的毛病,在漢室文人身上,也是一個不少。

  所以,他們明知道,這條路是可行的。

  很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機會。

  但,內心對于夷狄的恐懼與漠南的艱難生活的畏懼,卻還是浮上心頭。

  讓他們猶豫不決,躊躇不前。

  就在此時,已經有人做出了決斷。

  “雒陽呂破胡,愿從侍中之召,自愿去往漠南烏恒,還請署長為我登記!”

  有了第一個,很快就有第二個,接著是第三個,第四個。

  賭博,或者說冒險精神,在漢人之中,從來不缺。

  而當這些人開始不斷涌現。

  其他人,在大勢的脅迫下,也不得不緊隨其后,不得不忘掉心中的恐懼和不安。

  沒辦法!

  他們是士大夫!

  而士大夫,最要臉!

夢想島中文    我要做門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