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坐穩皇位,晉王兵敗,程咬金會遭受清算么?
李勣認為不會。
管理天下不能以普通的喜惡、善惡來區分,更不能見到的劃分敵我,然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要統籌全局,在制衡的基礎上維持穩定。
這是最基本的道理,自幼便以帝國繼承人身份予以教育、培養的太子不可能不懂,況且程咬金作為功勛赫赫的貞觀勛臣,深受李二陛下信任并重用,太子豈能不顧全體貞觀勛臣的感受從而針對程咬金?事實上,只要程咬金沒有公然造反謀逆,就算是在太極宮啐了太子一臉,太子也得忍氣吞聲。
這一方面,程咬金尺度拿捏極為到位。
當然,投閑置散使其徹底邊緣化再不復接近中樞權力,乃是必然…
而這也正是程咬金所擔憂的。
之所以傾向于晉王,任憑右侯衛入京卻視若無睹,不就是為了晉王那個“封建天下”的承諾么?
程咬金算計得太過清楚,逐利而向,所以坐觀成敗,只等著將來封建一方,卻又不愿背負“謀逆”的風險。
但若是晉王兵敗,程咬金眼下所有的算計都成一場空,太子登基之后他不僅無法攫取更多利益,甚至連當下的利益都不能保證,這對于程咬金來說,如何能忍?
故而,才會不顧局勢之危險,甚至不顧極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毅然前來英國公府,當面向李勣問計。
李勣一臉不滿,瞥了程咬金一眼,默然垂眸,慢條斯理的啜飲著香茗。
程咬金:“…”
娘咧,自己厚顏登門,低聲下氣,結果這廝還拿捏起來了?
他壓了壓火氣,這個時候有求于人不能發怒,臉色瞬間變幻一下,賠笑道:“何至于此?想當初咱們倆并肩作戰,那可是能夠將后背給予對方的信任,托妻獻子的過命交情!現在我有難處,你豈能視若無睹在一旁說風涼話?這樣是不對的。”
李勣:“…”
著實拿這個聒噪的混賬沒辦法,只好說道:“兩邊你總得選一個,不能左右逢源,好處都想占。”
“那你為何潛居府中,坐觀成敗?”
程咬金一臉不屑,你個老小子做得,我就做不得?晉王那個“封建天下”的誘惑的確巨大,但自己之所以按兵不動,最主要還是不愿介入兩位皇子的爭斗,無論最終誰勝誰負,都難免背負一個“屠戮先帝骨血”的罵名。
作為李二陛下的近臣,豈能不知李二陛下因著當年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之事自責愧疚多年,故而對自己子嗣之間友愛孝悌十分看重?
即便如今李二陛下駕崩,但大家也都不愿見到其子自相殘殺,更遑論插手其中…
李勣搖頭道:“咱倆不一樣,我無欲無求,而你貪心不足。”
他早已是宰輔之首、軍方領袖,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無論輔左太子亦或晉王成功登基,該如何封賞?
若不賞,則君王會被視為寡恩,名聲不利、威望大減。
若賞,賞什么?
親王?
還是封丞相,賜九錫?
亦或是“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功高震主,賞無可賞,自是取死之時…
程咬金皺眉,將信將疑:“當真只是為了自污,而不是旁的什么原因?”
以李勣今時今日的官職、權勢、地位,的確賞無可賞,但這般坐觀成敗乃是帝王之大忌,他日無論太子亦或晉王登基,豈能繼續予以信任?
既然不能信任,自然就要予以打壓。
從權力的巔峰瞬間跌落,那種落差是尋常人絕對難以承受的,就算李勣再是澹泊名利,只怕也不會將自己至于那等地步…
可李勣現在對長安局勢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除了這個理由又實在無法解釋。
李勣搖搖頭,澹然道:“信不信由你,話說完了就趕緊滾吧。”
世上哪兒那么多澹泊名利之人?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但李勣深知過猶不及,當初房玄齡致仕,宰輔空虛,他以軍方領袖之身份順勢登閣拜相成為宰輔之首,可謂一肩挑起文武兩方,權柄煊赫天下無雙,即便李二陛下這等氣量恢宏、胸襟廣闊之帝王都甚為忌憚,可想而知他的日子過得多么艱難。
那等情況之下,除去藏拙守愚,又能如何?
以他的身份、地位、資歷、功勛,李二陛下不得不用他,否則容易被人詆毀刻薄寡恩、心胸狹隘;但同樣是他的身份、地位、資歷,使得他距離天下至尊只剩下半步之遙…哪個皇帝能放心?
現在也是同樣的道理,若他全力輔助太子亦或晉王登基,將來鼎定大業,論功欣賞,他依然是權臣之首…連李二陛下都感到忌憚,更何況是太子或晉王?
他對李二陛下忠心,李二陛下也知他忠心。
所以若按照當初李二陛下逼著他擔任宰輔之時的想法,應當是大用他一段時間,然后在臨死之前予以貶斥,待到新皇登基之后施恩于下再度起復。
一貶一起之間,既有封賞可示新皇恩寵,又可確保地位不變,一切如常。
孰料李二陛下暴卒,并未來得及“貶斥”,這就使得李勣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既不曾貶斥,自然無可起復,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宰輔之首、軍方領袖,還往哪兒起?
再起,就得入主太極宮了…
程咬金見李勣面色寡澹,知道這人城府深沉智慮深遠,自己根本摸不透他的心思,只能悻悻然將杯中茶水一口抽干,杯子丟在桌桉上,臭著一張臉起身,連告辭也不講一句,氣沖沖拂袖而去。
李勣搖搖頭,不以為意。
正如程咬金所言,兩人當年一個鍋里攪馬勺,行軍在外晚上露營蓋一張毯子,萬軍叢中那是能夠將后背交于對方的交情,豈會在意這一點虛禮?
但心里卻為程咬金此番的選擇有些惋惜。
江南私軍一戰而潰,水師完全可以放任不管,而后順著運河北上直抵潼關,與長安內外忠于太子的軍隊兩面夾擊。
更別說還有已經抵達河西的安西軍一部,
晉王眼下的形勢相當不妙…
而等到太子坐穩皇位,程咬金今日的“坐觀成敗”,豈能不遭到清算?
嘆了口氣,此番晉王兵變,將會使得帝國朝堂人事更迭,中樞權力劇烈動蕩,物也非、人也非。
悶悶不樂的喝了口茶水,發現茶水早已溫涼,正欲將仆人叫進來重新燒水沏一壺茶,便見到孫子李敬猷興沖沖快步而入,人未到跟前,已經大聲道:“祖父,二叔率領麾下東宮六率已經離開長安,于霸橋之東三十里驪山腳下駐扎,看起來是要開始攻打潼關了!我想去投奔二叔,哪怕當一個牽馬墜蹬的親兵也好啊,行不行?”
李勣登時一陣頭疼。
自己那個長子穩重聰敏,但三個孫子卻各個都像次子一樣跳脫不安分,甚至性格恣意、毫無敬畏…
自己深知朝政之險,故而即便身居宰輔之位也要藏愚守拙,可這些孫子各個意氣風發、銳意進取,渾然不知他們這樣的人家既然尊崇已極,便不能繼續錦上添花、烈火烹油,否則過猶不及,只會種下禍根。
然而人之性情雖然后天改變很大,先天確定之處更大,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自己活著的時候還能壓得住,等到自己將來死了,誰還能壓得住這些小祖宗?
唯一的指望,也只能希望太子仁厚寬恕一以貫之,縱然李家子孫創下大禍,亦不至于禍及宗族…
可話又說回來,自己如今對皇位之爭避如蛇蝎,放任晉王與太子禍起蕭墻,太子心中豈能沒有怒氣?
待到將來坐穩皇位,李家子孫又犯下大錯,焉知不會一一予以清算?
所以他雖然潛居府邸,卻如坐針氈、進退兩難。
或許,等到過幾日太子登基大典之上,自己應當有所表示才行,可如此一來,又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著實棘手。
一念及此,他又驟然發覺自己如今的心思、處境,與程咬金又有何不同?
追根究底,還是算計太多,顧忌太多,頗有些錙銖必較,遠不如房俊那般一以貫之,全無保留…
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氣。
次子李思文于太子麾下東宮六率任職,忠心耿耿,此前更血戰太極宮,如此力度,能否確保李家在太子登基之后根基不動?
若不能,自己又該如何經營?
鉛筆小說23q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