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90章 內定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昨天十連更了,兄弟們看的過癮,能不能給幾張票啊?求幾個打賞也好啊!

  清晨。

  李超帶著太子和他的一眾其它學生們一起回了長安。

  今天是講武堂的招生考試第一場初選,李世民很重視,特意把講武堂招生考試定為大唐武舉考試。

  李超是主考官,秦瓊也趕回就來,他與尉遲恭擔任了副主考。兵部尚書長孫無忌與兵部侍郎等兵部和十二衛官員,皆到場。

  不過雖說是武舉考試,但畢竟第一屆,因此規則等都相對簡單些,沒有什么各地的考試,而是先由各衛各道舉薦軍官,以及地方青壯自己報名,然后在地方各道一次簡單的篩選后就能來京考試。

  前來考試的人還是很多的。

  畢竟一旦考中武舉,那就成為武貢生。在送入地方軍隊中受訓一年之后,合格的就能入講武堂成為天子門生了。而在軍隊中受訓一年的淘汰率,基本不會很高。因此最關鍵的,還是武貢舉考試這一關。

  考試的內容,是李超擬列的。

  主要就是騎、射、槍、力和智五個科目考試。騎,有騎術和騎槍、騎射三大項,射,則分為平射和筒射,同時又有固定靶和移動靶,以及步射和騎射之分。

  其中固定靶,稱為長垛,是一面三丈直徑的巨型布制靶子。靶子有五圈,中間一圈直徑六尺,第二圈直徑一丈二,第三圈直徑一丈八,第四圈直徑兩丈四,第五圈直徑三丈。

  射距則是一百零五步。

  固定靶,也分為平射和筒射。平射的要求是箭的彈道平直,拋物線不能太大。

  筒射比較特殊,是這個時代射箭考試的一種常用方法,所有的箭不過一尺長,這樣的箭無法拉滿弓,因此要用到筒。

  筒就是一條縱向劈開的半片竹子,用繩子綁在右手手腕上,做為短箭發射時的軌道。這種筒射,其實與弩的發射方式類似。

  固定靶外,有移動靶。

  同時步射之外,還有騎射,也一樣是分為固定靶和移動靶,每個靶也都分為平射和筒射兩種,因此射箭考試,其實一個是有八個小項。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射箭項考試,也是因為唐軍的弓箭裝備率是極高的,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若加上裝備弩的,那么實際弓弩裝備率達到百分之一百二以上。

  弓弩,就是唐軍極強的作戰手段。因此,第一次武舉考試,才會如此的重視弓射。

  而騎科考試,則分為騎術、騎槍、騎射三項,其中騎射項與弓箭中的騎射項是重合的。另外兩項騎術和騎槍,騎術自然是考的騎馬的技術。

  騎槍考試,筑兩道土墻,每邊放兩個木頭人偶,每個人偶頭頂邊長兩寸多長的木片一根。

  要求考生用一支一丈八的馬槊,騎馬從兩道土墻中間沖過,然后不得減速,準確打落兩邊人偶頭頂的木片。還要求人偶不能倒,打落三塊以上為上等,兩塊為中等,一塊或沒有為次等。

  力量則考臂力和負重。

  臂力考試要用一根一丈七長,直徑三寸五粗的桿子,舉十次,舉完以后要能手握離桿底不過一尺的位置,把桿子端起來。

  這是非常考驗臂力的。

  能做到的,那都能是臂力非常好的人,這是做不到假的,尤其是后面那一步。

  負重,則是身上負重四百斤,走二十步。

  最后一項,考智。智,就是智力。

  智力就是面試,考生得口齒清楚思路清晰,若是能夠識字會算賬懂畫圖,當然更是上等。

  最后,還有一條沒有寫出來,但卻是最基本的一條要求,就是身高必須五尺五以上。五尺五,就是一米六五,如果連這個身高都沒有,那么直接在各道就會被打落下來,根本沒資格入京考試。

  能來的,基本上都是五尺五以上身高的。

  “射、騎、槍、力、智五科,都能過的不多?”

  大理寺卿鄭國公鄭善果坐在李超的邊上,看著那一項項考核要求,忍不住問李超。

  “五科全優當然難,我們這次考核標準,是力和智是基礎項,每個考生這兩項必須要合格以上才行,而騎、射、槍三項,只要有一項成績是優,也可以過初選的。”

  這次的武舉考試,其實不是說成績多好就能入選,而還是跟文科制舉一樣,是有一個最終錄取的名額的。

  因此比賽采取的是淘汰制。

  初賽,先把成績合格的留下。

  然后再進行復試,再淘汰掉一批人,只留下預期錄取的名額數,從合格者中選擇額定數量的最優秀者。

  如果五項都優,當然肯定是優先錄取,如果三項特長項中,有兩項優的肯定也勝過一項優的。

  單項極優秀的,則又超過三項都普通的。

  總之,這是擇優錄取的考試。

  鄭善果點頭。

  “名額多少個?”

  “一千二百個。”

  “有內定的嗎?”

  李超笑笑。

  內定這個東西,正常當然是沒有的,但是,總有例外的。就算是如今的文科制舉,也都不完全是憑成績來的。要真憑成績來,就不會有投獎,不會有舉薦,不會有不糊名了。

  因此這次的武科舉,其實也一樣是有內定的。

  能內定的,當然是那些特權階層,貴族子弟。而且這次跟李超打招呼,要內定的,還不是一般的宰相公侯。要只是他們來打招呼,李超也可以拒絕的。

  但這次來打招呼的,是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給了李超一張單子,上面密密麻麻一堆人名,全是那些勛貴子弟們,多還是已經有官職在身的,多數是在親勛翊三衛五府中任職的。這些人的父親想讓自己的兒子進講武堂鍍個金,李世民也不好拒絕。

  不過李超并不想讓自己的第一屆武舉,弄的那樣烏煙障氣。因此雖然不能直接拒絕,但李超還是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向李世民提議,武舉考試分兩榜。一榜就是正常的榜,一榜叫恩榜,就是那些內定的公侯子弟們。

  反正不讓他們一起考,免得破壞了考試的平衡。

  那些人想鍍金,讓他們進來鍍就是,直接開個恩榜,到時這些人都內定錄取上榜的。等進了講武堂,給他們再單獨辦幾個班就是了,不要影響到正常考生就好。

  李世民倒也從諫如流,同意了這個方案。

  “恩榜三百個名額。”

  “哦,倒也不少,貢榜一千二,恩榜三百,總數一千五。”鄭善果笑著點頭。

  “這貢榜一千二百人,真的全憑實力嗎?”

  “當然,我雖為主考,但也不能隨意錄選,而是有一個陪考團。看到沒,由一百零八位將軍組成的陪考團,他們會對每個考生的各項成績進行打分,最終得出總分數,然后再加上我們幾位考官的分數,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最后以成績來淘汰。”

  陪考團分數和主考官評分,并不是一樣的,主考官的評份比重要高些,但陪考官的評分也非常重要的,最后是要綜合得分的,因此并不能考官隨意的舞弊的。

  況且,李超還請了大理寺、兵部、御史臺三個衙門過來監考,如對考生評分有疑議,是要復核的。

  武舉考試的項目,都是比較硬的。不像文科制舉,文章的優劣不是那么好評判,武生的成績那卻是實打實的,射中了多少環,打落了多少個人偶頭上竹片,這都是明擺著的,今天還有這么多人來觀看比賽呢。

  “你這個方法真不錯。”鄭善果真心贊嘆。“若是文科制舉,也能夠更加公正一些,以成績取勝,而不是以家世、名聲來錄取的話,相信文制舉肯定還能錄取更多優秀的人才。”

  李超對于鄭善果的這種敏銳目光也很贊賞,其實這種有識之士很多。只不過沒有人愿意來提出改革,就如李超,他更是早就知道,但他也不提。

  為什么?

  因為如今的科舉主要還只是一種選拔人才的輔助方法。朝廷雖不用九品中正制,但隋唐之時,選仕取人,主要還是憑家世。

  特別是門蔭制下,那些貴族和官僚子弟更是憑父親的官蔭直接出仕。不論是進三衛五府做侍衛,還是做品子,或者是去做親事、帳內等,這都是入仕之途。

  尤其是唐初的官員文武不分,可以相互轉換的,貴族子弟以武職入仕,慢慢的就能再轉換,限制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占據著朝堂位置的諸公,那都是現在這種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為何要大力推動科舉呢?科舉那不過是個輔助手段,甚至可以說是給那些關東士族、江南士族,給那些不在朝的大族們一個也分杯羹的機會而已。

  真正期待依靠科舉入仕的是哪些人?

  寒門?不是,真正想靠科舉進入仕途,也進入大唐政治舞臺的,是那些關東士族和江南士族,他們想要打破關隴軍事貴族們對政治的壟斷。他們不像關隴軍事貴族們那樣,在軍界有那么大的影響力,他們掌握的是學術權,如果擴大科舉,那么他們當然是最大的受益群體。

  至于寒門階層,甚至是那些小地主、自耕農階層,他們在這方面的資源遠遠不如那些掌握經學的士族們,科舉,當然是遠遠不如士族們利益大的。

  就連李超,他現在都是既得利益一員,靠著現有的門蔭制度,他幾個兒子剛出生,就有了爵位,將來長大點,自然更不愁入仕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李超都沒去觸碰文制舉,因為真去碰了,那絕對是得罪了整個當權的利益集團,而且還是跟自己過不去。

  何必呢!

  鄭善果雖然如今也是既得利益中的一員,但他出生關東士族,五姓七宗中的滎陽鄭氏,他們這種千年士族門閥,是真正掌握經學,掌握學術權的學術寡頭之一。

  如果把科舉制度深化擴大,滎陽鄭家絕對是得利者。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