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電影行業的規則,投資方拿錢買票提高票房成績的做法不算是票房作假,而是一種合理的營銷手段,不違反相關的管理條例。
就算是電影院里沒有一個觀眾,只要投資方按照正常票價買票了就行。
票房作假一般是指票價出現異常。
比如觀眾看的是這部電影,可電影票卻顯示是另一部影片,或者為了吸引觀眾電影票被低價銷售,但統計的時候還是按照原票價入賬。
這叫做偷票房或者票房注水。
可以說,林子軒的做法在業內相當常見,能夠造成一種電影很受觀眾歡迎的假象。
不過,這種做法不宜投入太多資金,畢竟投資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的票房分賬。
假如投入一百萬買票房,最終只能分到四十萬,投入越大,虧的越多。
一般的做法是在電影上映前期花錢買票房,讓票房數據更好看,如果這種做法沒有效果,電影的口碑實在太差,就要趕緊停下來。
如果起到了效果,觀眾被吸引進了影院,那也要停下來,目的已經達到了。
當然,不排除有的投資方利用電影洗錢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他們會從頭到尾的買票房,就是為了拿到那百分之四十的分賬,這是違法行為。
院線方面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會主動和投資方合作。
只要有了票房數據,院線就能分到利潤,他們才懶得管呢。
所以,要是看到某部爛片的票房成績特別好或者某部電影前期票房爆棚,后期一塌糊涂,不要驚訝,都是正常現象。
這屬于圈子里的潛規則。
雖然有著各種抬高票房的手段,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電影好不好看還是觀眾說了算,《泰坦尼克號》的票房能拿到三億六千萬人民幣,國產電影只能拿到兩三千萬的票房,這就是證明。
林子軒不介意使用這種手段,卻不會把手段當作根本。
作為一家影視公司,拍出高品質的電影才是根本,其他的只是輔助。
為了支持韓三評,好夢公司最多拿出兩百萬買票房,下面就要看韓三評的能力了。
通過多年的經營,韓三評在京城電影圈子里有不小的話語權。
京城的多家電影院保證在《生死抉擇》上映當天排片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各路媒體搖旗吶喊,明星大腕們鼎力推薦,總局相關的領導在某個場合公開支持。
一時間,《生死抉擇》成了繼《泰坦尼克號》后的又一部熱門影片。
韓三評不是一個人,他代表著京城電影制片廠,這是國有電影制片廠的龍頭單位。
京影廠一旦全力發動,效果相當顯著,至少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好多年沒見過這種場面了,記得上一次還是李雪建老師的那部片子才有這么大的陣勢,那時候的主旋律影片拍的真好,塑造了不少經典形象,現在不行了,人心浮躁,拍不出那種味道,總感覺太假。”馮曉剛感慨道。
八十年代是主旋律影片的時代,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
那時的創作者對待電影非常認真,拍攝條件艱苦,由于缺少外匯,進口的膠片緊張,拍攝的時候把耗片比控制在一比三。
一個鏡頭最多重復拍攝三次,演員的表演最好是一氣呵成。
“每個時代有不同時代的主旋律,那些好萊塢大片在美國就是主旋律影片,咱們未嘗不能拍攝那樣的主旋律。”林子軒回應道,“只要是表現正確的價值觀,能反映這個時代的影片就算是主旋律影片。”
“你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主旋律電影也要跟著時代變化,不然就會被淘汰。”馮曉剛點頭道,“我看韓廠長這回是要干一票大的,他想要《生死抉擇》的票房過億。”
“主要是《泰坦尼克號》的這個標桿太高了,弄得國產電影太難看。”林子軒無奈道。
以前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票房最高是一個億,大家覺得沒什么,咱們的電影也有五六千萬,差距不大,想要追上不算太難。
現在突然出現一個三億多的票房,要是再拿五六千萬就有點拿不出手,跌份兒。
怎么說也要票房過億,和《泰坦尼克號》的差距不是那么大,這才算是有面兒。
韓三評既然干了,就要干的漂亮。
他和院線協商好了,只要《生死抉擇》的前期票房良好,就會延長上映時間。
《泰坦尼克號》在國內上映了五個月,《生死抉擇》最少也要上映四個月,一直到年底。
“說的也是,我的片子也不能老在兩三千萬這個坎上了,總要有點進步,要不然面子上過不去。”馮曉剛琢磨道。
票房是電影行業的從業者繞不過去的話題。
雖然不是絕對以票房論成敗,但一部電影票房失利就會被媒體和觀眾認為是失敗。
九月十五日,《生死抉擇》在京城率先上映。
上映當天京城地區的票房超過五十萬,三天后票房突破兩百萬,五天后達到三百六十萬。
這是第一輪上映,接下來會在全國的院線鋪開。
票房豐收的同時,在觀眾中贏得不錯的口碑,影片反腐倡廉的主題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電影院里時常有觀眾自發的鼓掌,對于一部主旋律影片來說,這種場景已經多年不見了。
在國產電影一片蕭條的時候,《生死抉擇》異軍突起,成了一匹票房黑馬。
以上是媒體的報道,電影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有多方面的原因。
實際上,真實的票房成績只有數據的一半左右,主要還是包場的效果,其中大規模的宣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了前期的鋪墊,影片基本上走上了正軌。
這時候,韓三評給林子軒打了個電話,聽聲音這位韓廠長頗為高興。
“上面的領導覺得《生死抉擇》不錯,要對影片加大宣傳力度,過幾天還要上新聞。”韓三評透露道,“咱們再加把勁,把這部片子做踏實。”
掛了電話,林子軒知道這部電影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