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

  林子軒想到的這部片子叫做《我們倆》。

  故事和場景都不復雜,沒有大場面,不需要龐大的劇組,就是一部低成本的劇情片,主要依靠人物的表演來推動情節,適合新手導演執導。

  唯一的難點就是拍攝時間長,要經歷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這代表著一個輪回。

  冬天的時候,老太太和女孩子第一次相見,針鋒相對,矛盾不斷,她們的關系正如嚴冬。

  隨著相處的加深,兩人進入彼此了解和關心的春天,在了解之后,關系迅速升溫,這就到了炎熱的夏天,最后,在秋天里離別。

  四季寓意著人生。

  能把京城四季景色的變化和人物內心感情的變化融合到一起,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了。

  所以,拍這類片子不能快,而是要慢下來,用一年時間用心打磨,才能拍到理想的效果。

  這就是藝術電影,需要精雕細琢。

  當然,也可以偷工減料,把戲份集中在冬天和春天拍攝,拍電影嘛,冬天拍夏天的戲都常見,只是那樣就沒有自然而然的味道了。

  拍電影,想快容易,慢比較難,很考驗導演和演員的能力和耐心。

  像是香江的王家味,一部電影能拍好幾年,人家就是慢工出細活。

  好在電影學院除了學習有的是時間,所謂的劇組也就是電影學院的學生,只要兩個演員愿意配合,每個季節拍上大半個月,問題不大。

  再說拍攝場地,林子軒就有四合院,有的房間還空著呢,騰出來兩間房子用來拍戲足夠了,作為畢業作品,劇組的學生不用發工資。

  京城青年電影制片廠有拍攝器材,真正花錢的地方并不多。

  也就是膠片的錢,演員的片酬,布置房子需要的道具,拍戲時的路費和飯錢等等,這么算下來三十萬應該夠了。

  作為制片人,林子軒不由自主的就會想到這些問題,這是職業習慣。

  看到一個劇本,他基本上就能估算出要花費多少資金。

  他在腦海里把《我們倆》這部片子過了一遍,覺得適合作為林曉玲的畢業作品。

  或許難度稍微大了點。

  這部片子最難把握的就是情感的沖突,人和人從陌生到相識相知,再到難舍難離,想把其中微妙的感情表達出來,呈現在鏡頭之上并不容易。

  林子軒不清楚妹妹在學校里學的怎么樣,不過那部叫做《姐姐》的短片拍的不錯。

  林曉玲似乎善于捕捉一些細微的情感,這是作為導演的一種敏銳的觸覺。

  而且,電影學院應該會有老師來進行指導,不用林子軒操心,電影學院的老師都是拍藝術片的行家,知道怎么在其中拿捏分寸。

  如果林曉玲能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內把這部片子拍出來,就算是成功畢業了。

  打定了主意,林子軒把《我們倆》的大概故事講給了林曉玲,不過,他不會過多的幫助妹妹,那樣對她的成長沒有好處。

  這是林曉玲的一門功課,需要她自己去完成。

  他只是提出一個想法,接下來林曉玲來把這個故事補充完整。

  如何設定人物關系,如何制造矛盾,如何推動情節發展等等,這是很細致的工作。

  細節決定成敗,尤其這種依靠生活細節取勝的片子,要是沒有生活經驗,很難吸引觀眾。

  這是一個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故事,首先要了解雙方的性格,林曉玲就生活在京城,她比較了解京城老太太的性子。

  那就是脾氣倔,面冷心熱,說話得理不饒人。

  這只是一種大體的印象,每個人都不一樣,需要林曉玲細心的觀察體會。

  能夠做到哪一步,拍成什么樣子,就看她自己的努力了。

  “咱們家就有四合院,不用找場景,還能省下一筆開銷,你自己寫劇本,寫好給鄭教授看看,讓他提提意見,這部片子重點講的是感情,你們鄭教授在這方面是行家。”林子軒提醒道。

  鄭洞添拍過不少優秀的故事片,在華國第四代導演中很有聲望。

  林曉玲要做的就是在拍攝的過程中理論聯系實踐,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導演生涯做準備。

  “我知道了,這個故事挺有意思的,我明天和小組里的人說說。”林曉玲點頭道。

  “你和賈章柯那個電影小組?”林子軒詢問道。

  “是啊,我們大家都想拍部片子,要拍當下真實的生活。”林曉玲回應道,“賈章柯他們寫了幾個大綱,我覺得太消極了。”

  第五代導演喜歡追憶過去,想從過去的經歷中反思生活,而像林曉玲這批年輕人則活在當下,他們想拍自己的故事。

  林子軒仿佛從中看到了時代的變遷。

  這時候,鄭秀蓮喊他們吃飯,林子軒挽著慕姍姍朝屋里走去。

  鄭秀蓮現在住在四合院里,以后還會幫著他們帶孩子,慕姍姍生育后還要出去工作。

  林伯清舍不得家里的住處,還住在家里,有時候會到林子軒這兒住上兩天。

  鄭秀蓮則是兩邊跑,她在單位辦了病退,倒不是真的生病,而是提前退休,她雖然剛過五十歲,還沒到退休年紀,不過這種情況在這個年代很常見。

  再說了,退休后的工資不比上班的時候拿的少多少,還有大把的空閑時間。

  對于鄭秀蓮來說,照顧孫子比上班重要的多,而且,現在國有單位的情形并不太好。

  這一年,下崗這個名詞開始經常出現在報紙上,引起各方的關注,尤其是在東北的重工業城市,工廠沒活干,工人拿不到工資。

  于是,就有了下崗職工。

  工廠以買斷工齡的方式結束雙方的勞動關系,把職工推向社會。

  以前覺得牢靠的鐵飯碗,現在也不牢靠了,這些人在工廠里呆了大半輩子,現在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了。

  “早點退休,省得到時候下崗,抹不開面子。”鄭秀蓮看得很開。

  這是實情,不少下崗職工不愿意讓家里人知道,每天還裝作正常上班的模樣,實際上就是在街上無所事事的溜達。

  想要重新開始并不容易。

  林子軒清楚這只是一個開端,以后下崗職工會越來越多,這就是下崗大潮。(

夢想島中文    文藝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