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埋位

  正式開拍。

  雖然臨時有些齷齪,被迫將故事季節修改了,也難不倒胡一飛。

  他腦子里的鏡頭有的是,稍稍借鑒一下《來自星星的你》那場經典的雪地吻戲,就把《浪漫滿屋》里結尾處的那場吻戲提前拍了。

  胡一飛完全是從工作出發,倒沒想那么多,只是人家范小爺終究是女生,第一場戲就熱吻,饒是以她的潑辣勁,也有些招架不住。

  第一嘴吻下去,吻的范小爺小臉紅撲撲,一把推開他,“哎呀,你怎么一大早就吃辣椒,我都聞見辣味了。”

  胡一飛哭笑不得,好不容易沉進去的情緒全給毀了,“這不是天冷嗎,看見有個大叔墻壁上掛一串紅辣椒,就摘了一個塞嘴里。可那已經是兩個小時之前的事了,你什么狗鼻子,這都聞得到。”

  “你才狗鼻子。那么沖的辣椒味,老遠就聞到了。你趕緊去刷刷牙。”

  胡一飛直撓頭,這大冷天的,跑這么遠到哪刷牙去。遠處劉江還莫名其妙問著,“怎么了?”

  因為要拍雪景,雪地里只能留下兩個人、四行腳印,所以機器放在遠端,利用遠近鏡頭切換來拍攝這一場。

  “沒事。”胡一飛擺擺手,“準備開拍吧。”

  低聲訓斥道:“趕緊滴,別墨跡。這一早上的戲可全在這一場上了,中午放飯前一定要拍完。辣椒味又不是大蒜什么的,忍一忍就過去了。你好歹也是山東妹紙,別告訴我沒吃過辣椒。”

  范彬彬一猶豫,點了頭,“那行,重來一遍。不過你一會兒可別伸舌頭啊。”

  胡一飛直翻白眼,“伸了你咬我。”

  “啥,你還真敢伸舌頭?”范小爺一臉警惕。

  這表情還真有點小呆萌,只是胡一飛完全沒心思欣賞,沒好氣解釋道:“…我是說,要是我伸了舌頭你就咬斷,烏龜王八蛋才伸舌頭。”

  范彬彬撅了下嘴,很不情愿道:“那…行吧。”她沒了主意,哼哧哼哧的湊過來,又惹得胡一飛不滿了,“你老哼唧什么呀,我還以為在吻一頭小母豬。”范彬彬臉一紅,沒搭理他。

  都沒什么經驗下,這場吻戲自然是一波三折。兩人是吻了又吻,也不知道ng了幾次,胡一飛從最開始稍微有點心動,到后來吻得全沒感覺了,像是在啃一塊豬皮子,倒是范彬彬臉蛋紅撲撲的看他的眼神也躲躲閃閃。

  胡一飛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拍戲的感覺真的不怎么好,哪怕是吻戲。一大堆人圍著不說,中間哪一次ng不是為了那點雞毛蒜皮的倒灶理由?可現在掌鏡的是劉江,總不好意思第一天合作就撫人家面子吧。

  兩人這一番難以啟齒的交鋒,倒真有幾分歡喜冤家的感覺,頗合戲中身份。別的收獲且不說,這關系倒是突飛猛進下再有對手戲,竟然進展頗順。

  場景由室外搬回室內,胡一飛第一次真正執掌導筒。

  拍戲該怎么拍?

  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拿這個問題問國內導演,恐怕就會得到這個答案,但更多的還是“復雜”“撓頭”“去死”“逗人玩訥”。在胡一飛看來,拍攝的流程問題就是最簡單的,“一開始,然后,再然后…”甚至可以去參考小學勞動課本《如何折紙鶴》。就像折紙鶴一樣,雖然簡單,卻也有多道折疊過程。

  從最開始喊“action”,也并非一蹴而就,這其中需要經歷多重步驟。

  胡一飛明白自己的優、劣勢所在,不管理論知識多么豐富,對初次執掌導筒的菜鳥導演而言,是沒有機會能親自感悟消化多少經驗的。所以胡一飛堅決按照程序來,不搞特殊化,在學會跑之前得先學會走路。

  其他人多多少少有看他功力如何的意思。世界上不是沒有十八歲的導演,斯皮爾伯格更小的時候就當過導演。但這是在中國,那是絕無僅有的。畢竟一個年輕人叫囂著要當導演,應該有些真本事的。

  哪怕他前面的演講說的如何天花亂墜,最終沒有真本事,依然只是胡吹大話。

  胡一飛眼神微沉,熟悉他的人就該知道了,他要認真起來了。

  “演員走戲啦。彬彬你知道該怎么做嗎?”

  范彬彬眨了眨眼,“好像就是聽到門鈴響,再下樓去。”

  胡一飛表情嚴肅,“沒錯的。注意其中細節,你是個作家。坐在電臺前碼字。一天沒寫出什么有用的東西,心情很煩躁。然后突然來了一點靈感,正飛快打出來時,有人按門鈴,你煩躁的揉幾下頭發,再下樓去…”

  “恩,明白了。可是我要打字打些什么東西呢,還是手指隨便按幾下。”

  “會打字嗎?”

  “會。”

  “那就打劇本一段吧,免得太假。”

  “哦。懂了。”

  也許會和你想的不一樣,最開始的步驟不是布置、不是打燈,而是走戲。

  這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工作。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應該在現場,熟悉這個片段的劇情,熟悉每一句臺詞。這樣,攝影才能抓到更好的角度,錄音才知道話筒在哪里才能跟著演員,不漏掉每一句話。

  “好了,注意埋位!”胡一飛喊道。

  拍戲第二步,正是埋位。

  埋位,是廣(東)話。粵語說埋位是入席的意思。

  入席——埋位。

  埋——mai4,讀第四音。同音字:薶,貍,霾。

  內地用這句話,多是受香港電影人的影響。

  初次演戲的演員,在開機后會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走動,怎么去面對鏡頭。作為導演,你必須教會他們這些。大概在演員走了兩次之后,表演的方式固定了,再調整一些細節。然后就需要由場工或者攝影助理開始貼地標,也就是通常說的埋位。

  走的具體位置,是演員表演開始,結束,和中間停頓的各個點。具體方法是用大力膠貼在演員站著位置的兩腳之間。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幫助演員控制節奏,第二是協助演員做到不同次的表演基本相同,方便不同機位剪輯;第三是攝影組跟焦(跟焦是什么,不解釋)。也許經驗豐富的演員不需要這個,可在這部電影里,這種笨拙的方法是再合適不過。

  第三步,定構圖走起。

  現在越來越多的故事片已經不畫分鏡頭劇本了(好吧,是除了廣告都不畫了),這時候就是攝影指導發功的時候——當然了,攝影指導要么請好的,再請不來大師之前,胡一飛覺得還是自己兼任比較放心。

  早早定下構圖,燈光師才能打光,道具組才能布置場景,因為他們看到的影像,是監視器里看到的那種經過攝影機加工的圖像,和人眼不一樣。

  按圖索驥。

  如果是運動鏡頭,則定構圖需要定兩次,即起幅和落幅度。

夢想島中文    我掌華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