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節度使的十路軍馬,都往濟州趕來,除卻被梁山兵馬截住的那三路,其余七路陸續斗到濟州。
有節度使王文德,領著京兆等處一路軍馬,星夜奔濟州來,離濟州尚有四十余里。當日催動人馬,趕到一個去處,地名鳳尾坡,坡下一座大林。
前軍剛剛走過林子,只聽得鑼鼓聲響,山坡腳邊轉出一彪軍馬來,當先兩人攔路,身邊又跟著一員將領。此二人,正是埋伏于此的林逸與寧可可,身邊跟著雙槍將董平。
林逸輕笑道:“董平出戰。”
“喏!”
董平領命,策馬飛奔出去,只見他頂盔掛甲,插箭彎弓,背后弓袋箭壺內,側插著小小兩面黃旗,旗上各有五個金字寫道:“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
梁山馬軍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都已派了出去,只剩這位慣沖頭陣的董一撞。
董平勒定戰馬,兩手持兩桿鋼槍,截住大路喝道:“來的是哪里兵馬?不早早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兜住馬,呵呵大笑道:“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大將王文德么?”
十節度使都是綠林出身,受招安后東征西討、屢立戰功,這才做到了如今的位子,對于梁山好漢,便是一種看“江湖后輩”的眼光。
董平大笑,喝道:“只你便是殺晚爺的大頑。”
“晚爺”既是繼父的意思,王文德祖籍四一川,父親早亡,隨母親改嫁。不意因誤會,失手錯殺繼父,無顏面對母親,逃亡天涯,并終生引以為憾。
王文德因身負命案,無處藏身,終于落草。后受招安,屢立戰功,官至京北弘農節度使。十節度使作為江湖上老一輩的人物,名聲極大,這些事情也一直在江湖上流傳。
董平說起王文德殺了繼父的事情,并以此譏笑于他,王文德聽了氣急,大怒道:“反國草寇,怎敢辱吾!”
當即拍馬挺槍,只取董平,董平也挺雙槍來迎。
只一交手,兩人都暗贊一聲,好武藝!
董平心說,十節度使不愧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老一輩人物,有兩把刷子!王文德卻有些吃驚,這群梁山賊寇鬧得如此大動靜,要動用他們十路節度使一齊前來征討,果不是易與之輩。
兩將你來我往,到三十多合,不分勝負。
王文德卻要服老,見董平年輕氣壯,又有如此武藝,料定繼續戰下去,贏不得董平,當即喝道:“少歇再戰。”
說著,罷戰回陣。
董平一時也拿不下王文德,只能回陣。
王文德歸陣后,直接吩咐眾軍,休要戀戰,直沖過去。
王文德在前,三軍在后,大發聲喊,殺將過去。
林逸下令,以董平為先鋒,全軍沖殺,兩軍便在這山坡腳邊大戰起來。
正在這時,又沖出一彪軍馬來,為首一員上將,正是“沒羽箭”張清,只取王文德。
張清乃東昌府降將,擅用飛石,曾連打梁山數員大將,便是魯智深、武松之流也曾在他手下吃過虧。這時,張清手中拈定一個石子打了出去,望王文德頭上便著。
王文德急待躲時,石子打中盔頂,伏鞍而走,跑馬奔逃,官兵立即大亂。就在這時,只見側首沖過一隊軍來,王文德一看,卻是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的軍馬,前來救應。
王文德大喜,還沒來得及高興,鳳尾坡上卻響起殺聲,又沖出一股軍馬,為首一員大將,乃“小李廣”花榮,直奔楊溫殺去!
花榮提起寶弓,直向那楊溫射去,同為十節度使之一,楊溫武藝自也不弱,一個鐙里藏身便躲過了這一箭,但只聽得驚呼:“小心一”
這也是他聽到的最后聲音,原來花榮射出第一箭時,便又射出了第二箭,這第二箭正中正做出“鐙里藏身”動作的楊溫頭顱,當場射穿!
楊溫載到馬下,立時斃命,他這一路軍馬立即大亂。王文德見了,叫苦不迭,心說這群梁山賊寇果然厲害,此刻又有那使飛石的猛將直向他殺來…
此一役,梁山軍馬以逸待勞,埋伏鳳尾坡,取得大勝。
花榮箭射十節度使之一的楊溫,張清用飛石將十節度使之一的王文德打于馬下,馬踏如泥。兩路節度使的兩萬官兵大敗,死傷過半。
但不得不說,這十路節度使所率領的官兵,都是南征北戰、屢經戰陣之輩,雖梁山泊兵馬大勝,卻也損失了不少。
似之前關勝、呼延灼、童貫所率的大軍,都是沒怎么上過戰場的新兵,一旦戰敗,或是被殺,或是被俘,幾乎沒什么反抗能力。
梁山兵馬雖也損失不少,所幸也俘虜了不少官兵,又有之前與童貫十萬大軍一戰,俘虜的大量官兵,經過訓練后,足以在將梁山兵馬的規模擴充不少。
林逸與寧可可率領軍馬,押解著俘虜折返,前去征討十節度使的盧俊義、關勝、林沖等三路馬軍也前后返回,三路軍馬均是大勝而歸,捷報連連。
而十路節度使中,除卻被盧俊義、關勝、林沖所截的三路大軍,以及被林逸、寧可可截下的兩路大軍,其余五路大軍也已到了濟州城。
其后,高俅率領一萬五千御營官兵也到了,與童貫會師。按說高俅所率大軍,本早就該到了,奈何其沒有帶兵經驗,拖拖拉拉,延誤了時日。
高俅與童貫會師后,得知十路節度使大軍,竟在前來的路上受到梁山大軍阻截,十路大軍竟只到了一半,立即大驚!
兩位權臣、奸臣相顧無言,都領教了梁山賊寇的厲害。時逢天下大亂的消息也傳了開來,讓這兩位奸臣更是十分憂慮。
數日后,劉夢龍所率領的金陵水軍,以及戰船五百只也都到了。
高俅與童貫分別為帥,召集眾將,共議良策,對付梁山賊寇。
高俅麾下有水陸大軍共計八萬,童貫麾下有兩三萬殘軍,卻也湊足了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