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世界大戰仿佛進入了一個“休戰期”,東線已經停火,西線還在繼續靜坐。在波蘭求和之后,英法也沒有興趣再借道荷蘭了。而是轉而說服比利時加入戰爭——這樣英法就能在比利時布防,利用那里的河流和要塞,徹底堵死德國西進的通道。然后再利用海上的封鎖和陸地的持久戰,慢慢把德國拖垮,就如上一次大戰中那樣。
而在更加東面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土地上,則是一種大戰將來前的平靜。這平靜之下則是兩國加緊調兵遣將,一場規模不亞于德波戰爭的生死大戰,即將展開。
當然,在這個短暫的“休戰期”中,也不是到處都太平無事。德國潛艇開始在海上頻頻出擊,以“無限制潛艇戰”和“狼群戰術”對大西洋上的英國運輸船隊展開了無情殺戮!
一時間海上運輸船上變得比前線的戰壕里更加容易致命,英國的商船水手成了這些日子最危險的職業。
而從斯德丁東線總部返回柏林的赫斯曼非常清楚,因為9月3日斯卡帕灣的大捷,眼下的德國海軍其實還可以在大西洋上折騰出更大的動靜。
“庫爾特,海軍的人怎么看‘斯卡帕灣大空襲’?”
在柏林火車站,赫斯曼和前來迎接他的國防部長施萊徹爾寒暄了幾句,就問起了海軍對“奇襲斯卡帕灣”的看法。
“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施萊徹爾元帥笑著說,“它改變了大西洋上的實力對比。雷德爾元帥已經計劃讓‘沙恩霍斯特’號和‘塞得利茲’號出擊了!”
陸軍12天擺平了波蘭,實際上是空軍的海軍航空兵又把斯卡帕灣炸了個雞飛狗跳,只有海軍沒有什么表現。就是為了爭奪軍費預算,雷德爾也得讓艦隊冒險去大西洋上轉轉。
“我看可以啊,”赫斯曼一邊往火車站外走去,一邊對施萊徹爾說,“只要不動用那三條‘德意志’級就行了。它們太慢,只能用來支援登陸,打不了破交戰的。”
讓“沙恩霍斯特”號和“塞德利茲”號一起出擊還是讓人放心的,“沙恩霍斯特”號上安裝有對海和對空搜索雷達,而且兩艦航速都不慢。這非常有利于它們利用夜色掩護突入大西洋。
走出火車站大樓時,赫斯曼突然在車站廣場上看見了幾門88毫米高射炮,炮口都高高指向天空,穿著防空兵軍服的士兵正一遍遍操練著裝填炮彈和瞄準。
“有些火藥味了,”赫斯曼看著廣場上的高炮,笑著對施萊徹爾說,“9月6日晚上的空襲挺嚇人的吧?”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在措森的別墅過夜的。不過后來為了捕捉從動物園逃脫的動物,到是費了一番力氣。”施萊徹爾搖搖頭,抬手指著一輛奔馳770k大轎車,示意赫斯曼和他一起上車。這輛大轎車后面還跟著兩輛敞篷的甲殼蟲汽車,刷著代表軍方的野地灰色的油漆,施萊徹爾的副官和警衛就站在他們旁邊。
除了這兩臺甲殼蟲和一臺大奔馳,整個廣場上就沒有其他機動車輛了。自從9月1日戰爭開始,汽油、柴油就成了嚴格管制的物資。在柏林城內,行駛中的汽車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稀有物品。
“路德維希,先去總理府還是先送你回家?”施萊徹爾這時問。
赫斯曼從前線回來當然是有公務在身,他是來參加一個討論“占領區政策”的會議的,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
在原本的歷史上,德國的占領區不小,其中也有許多工業化國家,比如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但是卻沒有辦法把那些國家的工業潛力真正動員出來。
“還先去總理府吧,”赫斯曼轉過身,對自己的副官斯派達爾中校說,“到了總理府先去給克洛伊打個電話,讓她到夏洛騰堡區的房子里等我,晚上我在那里過夜。”
在前線打仗的時候,赫斯曼滿腦子都是戰局,連返回柏林的時候都忘記通知克洛伊了。可是當一回到柏林,卻立刻想起了克洛伊這個和他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
“領袖!”赫斯曼在一間布置得非常氣派的辦公室里向阿道夫.希特勒行了抬手禮。
“大將!”希特勒也客氣的還禮,然后告訴赫斯曼一個好消息,“剛剛陛下打電話給我,他已經決定晉升你為陸軍元帥了,恭喜你。”
赫斯曼笑了笑,說:“克洛伊會非常高興的,她嫁了一個元帥。”
“還是一個領導德國軍隊取得世界大戰勝利的元帥!”施萊徹爾在一旁說,“波蘭戰役的結果說明,我們的軍隊無比強大,世界大戰必勝無疑了!”
他和赫斯曼兩人是德國戰爭準備工作的靈魂人物,當然知道德國現在有多強大。
“還有很多仗要打呢!”赫斯曼卻沒有他這么樂觀,“而且戰勝一個國家的軍隊,只是征服這個國家的開始!”
他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然后從斯派達爾遞給他的公文包里取出一疊文件,放在了希特勒的辦公桌上。
“這是烏克蘭自由邦政府提交的‘西烏克蘭資源和土地調查報告’,現在被我們占領的西烏克蘭包括6個省,擁有超過11萬平方公里,目前的人口約800萬。另外,西烏克蘭的利沃夫省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目前探明的大型煤田有頓巴斯煤田,鐵礦有克里沃羅格鐵礦,而且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還有利沃夫油田,這個是非常古老的油田了。此外,利沃夫還有錳、鉻、鈦、鉛、鋅、鋁、鎳等多種有色金屬。”
“的確是塊好地方,”希特勒拿起報告仔細看了起來,“西烏克蘭應該在未來合并到帝國…”
“最好盡快制定投資和開發計劃,”赫斯曼說,“再過一陣子可能會有許多烏克蘭人從東面遷移過來,也需要制定好安置的計劃。”
人口同樣是重要的資源,目前德國只有約9000萬人,如果能利用好新加入的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和部分波蘭人,人口數量就有可能達到1.1億。
“這些人首先是農民、礦工和建筑工人,其次還是兵源,”赫斯曼擔心希特勒不愿意接受烏克蘭人,于是解釋說,“如果未來我們和蘇聯開戰,烏克蘭人會是很好的炮灰。”
希特勒卻有些擔心地說:“可是接納這些烏克蘭人,有可能會加劇糧食供應的緊張程度。”
德國的糧食在戰前就不能自給,每年大約需要進口150萬到200萬噸的谷物。
“那我們就更應該接納烏克蘭的農民了,”赫斯曼說,“西烏克蘭屬于黑土帶,而且非常空曠,有足夠的土地可以開墾。”
“可是我想在西烏克蘭安置德國人!”阿道夫.希特勒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西普魯士、波森和西里西亞被波蘭人占有的土地也應該全部收回,用來安置德國人。”
“西普魯士、波森和西里西亞的土地當然應該收回,那里是德國的土地。”赫斯曼點點頭。
他頓了頓,又說:“但是在西烏克蘭,現在還不能太露骨,烏克蘭人是需要爭取的對象…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西烏克蘭開發起來。如果戰爭持續上五到六年,我們就需要西烏克蘭的資源和黑土地了。”
“可那需要投資!”希特勒提醒赫斯曼說,“我知道西烏克蘭有什么,我是奧地利人(西烏克蘭曾屬于奧匈帝國),但我也知道那里有多落后。”
“唔,那我們就投資吧,”赫斯曼看了眼希特勒,“現在就開始投資!”
“說的容易!”希特勒哼了一聲,“那需要投入機器、材料、燃料和大量的勞動力!”
“需要錢!”赫斯曼說,“機器可以從荷蘭、瑞典和瑞士購買,勞動力可以雇傭烏克蘭人。領袖,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錢,而不是一味依賴易貨貿易!”
易貨貿易是德國在缺乏硬通貨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國際貿易形式,其核心就是“平衡”——機器換糧食,或者軍火換石油之類的,基本上維持平衡。貿易的目的是互通有無,而不是積累黃金、白銀或外國紙幣。
這樣的貿易形式當然有其優點,德國的外貿在2、30年代得以維持和擴張,易貨貿易功不可沒。
但是易貨貿易也有一個缺點,讓德國很難利用貨幣手段去透支未來——比如英國和美國在需要利用外國資源、機器和勞動力的時候,刷點鈔票就行了。
而德國必須要通過易貨或者…掠奪!
前者受到德國本身生產力的限制,而后者的代價其實也不小,德國必須不斷擴大占領區,這會耗費相當大的精力和兵力。
“錢?”希特勒看著赫斯曼,“錢是廢紙!”
“領袖,”赫斯曼笑道,“如果德國只是一個強盜,那么沒有誰會信任馬克。可如果我們能將德國打扮成一個正義的歐洲領袖,那么我們就能發行一種可以和美元、英鎊媲美的歐洲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