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三章 1944:捷與閃電(4)

  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雖弱小些,但在東線也兢兢業業、自始至終打滿全場,在霍夫曼眼中都是可信賴的小伙伴——比土耳其這種半路出家且自以為是的豬隊友,比保加利亞、西班牙這種三心二意的“老朋友”強得多,所以請來一同觀摩。

  至于伊拉克、伊朗這種石油土豪根本用不著邀請觀摩來震撼他們,一聽有火箭這種好東西,早嚷嚷著要買,也不問價格,只纏著問交貨時間,甚至表示暫時沒貨也沒關系,錢我先付,你幫我把人員先培訓起來再說,鬧得施佩爾頭很大:畢竟火箭現在德國自己也不夠用,生產一批就消耗一批,根本沒多余庫存。

  可簡單拒絕土豪的要求也不明智,這是把錢在往外推啊,更別說這兩哥們一有錢就買德火,火箭這生意不做,以后還想不想好好做坦克飛機的生意了?

  征得霍夫曼同意后,施佩爾決定先幫兩伊把導彈兵培養起來,價格當然是良心價——只收了4倍成本(一般軍火收2倍成本),一發V2開價40萬馬克,一次性買100發以上打9折并附帶相應人員培訓。其他發射基地、發射設施另行收費。唯獨有一點先說好,必須簽署《導彈不擴散條約》——不經德國政府書面同意,兩伊不得把有關裝備的技術參數和和實物轉讓給第三國,兩國自然忙不迭點頭同意。

  伊拉克先甩下5000萬馬克,簽署了100發導彈和有關設施合同,然后喜滋滋回去等接收了。

  巴列維知道伊拉克的購買數后直接將數字翻了一倍,其余條款一模一樣,唯獨提了一個要求——必須和伊拉克同時交貨。

  霍夫曼有時候很擔心這兩家將來用V2打起來,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這點調停能力都沒有,德國怎么當大國領袖?

  經過近65分鐘等待,V2火箭所有工作終于準備就緒,發射車都根據指揮車的指令(包括風速、風向等等)調好了有關數據,政要們只知道他們在忙碌,卻不知道忙什么。

  “最后一分鐘準備!”

  “倒計時開始,9…8…3…2…1…發射!”

  只見一枚又一枚火箭依次開始點火,瞬間就從尾部噴出火焰,剛才還矗立著的火箭拖出長長的火焰接二連三地飛上天空,速度極快,場面蔚為壯觀,發射全部一次成功,既未出現啞彈,也未出現發射后中途爆炸的問題,讓霍夫曼心安不少,臉上也有光彩。

  為保障觀察者安全,早在閃電演習啟動前就著手進行防空塔和觀察設施建設(當初是馬達加斯加防御體系的一部分),上個月剛剛完工,別說導彈在發射場上爆炸不會被波及,就是導彈失控落在防空塔上都能保證核心區安全,這也是為什么霍夫曼敢把這么多政要招呼到這里的信心所在。

  根據最高統帥部規劃,由于德國本土面積不大且人口密集,加上佩內明德的火箭射程越來越遠,今后新型導彈測試將主要都安排在德意志非洲共和國境內,這里面積不小、人口極少且與周圍隔離,旁邊就是廣袤的印度洋,哪怕中途落下來炸飛也無關緊要。霍夫曼同時還希望將來德國的衛星發射基地、核武器試驗基地都設置在非洲,在橫跨赤道線的索馬里發射衛星可比在德國本土發射要容易得多。

  美軍心急火燎趕鴨子上架的火箭項目現在雖勉強將射程提高到250公里以上,但發射成功率依然慘不忍睹,最近17次發射只成功了4次,雖然比前一輪19次發射16次失敗有所進步,但這成功率依然讓所有人都搖頭。

  克勞澤提示道:“射程最近的火箭大約需要在空中運行大約240余秒后落地,射程最遠的大約需要運行近5分鐘才落地…我方在預定濺落區安排專家和觀摩員共同查看彈著準確率和爆炸威力,稍后便有詳細數據傳來。”

  隨后是最高統帥部的戰術介紹:“在新閃電戰2.0戰術中,我軍將以高強度、隱蔽性的導彈飽和攻擊率先攻擊敵方重點防御區域,癱瘓其指揮中樞、補給節點、戰略要地和重點防御區域,特別是注重破壞其防空能力,為我軍緊隨其后的航空突擊創造機會。”

  “考慮到彈道導彈價格昂貴、技術難度高,我軍又開發了V3火箭,與V2超越大氣層飛行不同的是,V3火箭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飛行高度介于25004000米之間,最高巡航速度可達750公里/小時以上,除噴氣機外的其他作戰飛機很難攔截…”

  在觀禮席上的伊藤整一小聲問身邊航空本部的一名大佐參謀:“V3和德國以前給我們的櫻花飛彈有什么區別?”

  “性能更好、速度更快、射程更遠且精準度更高,不過在本質上都類似噴氣機。無非神風特攻是有人駕駛,德軍V3火箭是自動跟蹤,雖然德方沒說透,但我認為V3火箭也可以實現有人駕駛。”

  “自動跟蹤比有人駕駛精準度還高?”

  “那不可能,除非在夜間、霧氣、大雨等特殊氣候下,人工精準性才會很差,不過…”大佐壓低聲音道,“培養特攻飛行員很難,帝國到現在能準確命中敵艦的特攻隊員也不過只有300多名,自動跟蹤武器卻可源源不斷生產,1枚自動火箭比1枚櫻花或許拼不過,10枚自動拼比1枚櫻花還拼不過么?”

  在霍夫曼的命名辭典里,V3也有個印象深刻的名詞——蠶式巡航導彈,本來他想把“戰斧式巡航導彈”這個響亮而令人聞風喪膽的名稱用上去,后來又覺得名頭和產品間差異太大,糟蹋了戰斧的威名,便告訴佩內明德一干科學家,希望下一代更具威力的巡航導彈叫戰斧,這一代就叫蠶式算了。

  改良后的V3長度不到7.5米,彈體卻有1.36米的直徑,與細長瘦削的飛毛腿比起來顯得又胖又短,稱呼蠶完全恰如其分。頂著蠶寶寶們亮相的不再是大地勇士,而是全履帶運載車。

  現場響起了統帥部介紹員輕松而詼諧的口吻:“由于我軍繳獲了太多的美軍謝爾曼坦克,雖然用他們打仗不行,但運輸能力真不錯,體現了美國人的工業制造水平,我軍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將其改造成了導彈發射車,此外謝爾曼車體還廣泛用作架橋車、吊運車、推土機、火箭彈發射車等勤務領域,活躍在我軍各支部隊中,拆下來的炮塔也沒有閑置,都用在西貝爾級登陸艇或地面固定防御工事上…用元首的話說,謝爾曼坦克渾身上下都是寶,可不能浪費了。”

  眾人都是一頓大笑,德國人戰績如何,有些時候官方宣傳和冷冰冰的新聞通稿遠沒有見到實物那樣震撼:上百艘的自由輪/勝利輪,堆積如山的M1加蘭德步槍、湯姆遜沖鋒槍、勃朗寧重機槍,排滿一個又一個足球場的美式吉普、十卡都在充分展現德軍的彪炳戰績,光謝爾曼的繳獲量都要以千為計算單位,而且不同時期的各型號都有,至于美軍最新銳的M6、M26、M26/SP坦克這次南美戰役打完又有了繳獲。

  相比之下,美軍手里完整的虎式坦克戰利品還是最早從斯大林手里拿到的貨,新增的一輛也沒有,倒不是說虎式就堅不可摧,而是美軍壓根就沒怎么最終控制戰場過,所以也就撈不到完整戰利品。

  除一系列通過作戰從英美直接繳獲的謝爾曼坦克外,英國宣布停戰后還交出了所有的謝爾曼坦克(既包括英國自己擁有的,也包括英國繳下的美軍裝備),德軍擁有的謝爾曼總數已突破5000,是目前世界上謝爾曼坦克的第二大裝備國,日本以1000多輛躍居世界第三。德軍發揮萬能改造優勢,將其盡可能改造為勤務坦克,同時又以合適價格處理給了日本一批。

  德軍對4號坦克也進行過履帶車改造,但承載力不如謝爾曼強勁,再加4號底盤還用于生產各種各樣的自行高炮,反而沒謝爾曼那么多空閑,因此最終放棄了改造計劃。軍備部專家們認為虎式底盤會是更好載體,不但可承載V3,甚至承載V2也不在話下。

  隨著德國換裝快速推進,上萬輛4號大軍已開始走出國門,法國、意大利已基本掌握了制造技術,從烏拉爾山到大西洋畔,從印度洋到南大西洋,4號已開始成為歐洲、美洲、中東各軸心盟友的主力坦克,在日本也有不少裝備數量。

  只有英國人還羞羞答答不肯用德國貨,專注搗鼓新坦克——坑爹的丘吉爾和黑太子已被布魯克元帥槍斃,基于謝爾曼的彗星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過英國人手里還真有好東西,他們拿出了百夫長(遜邱倫)原型車,單從技術指標而論已勝過虎式,與虎2基本持平,不過可靠性和生產能力很差,比德國最新下線的虎3差得多。虎3是利用新發動機的改良版,其他都有成熟基礎,而百夫長卻是全新開發的重型坦克,技術難度與德國最初開發虎式相當,注定不可能一帆風順。

夢想島中文    鐵十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