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政變是大英帝國歷史上最為復雜的一段歷史,陰謀、交易、勾結、野心、逃亡、分裂、討伐、政變、復辟、犧牲、復仇等一幕幕如快鏡頭一樣濃縮于D日那短短的20多個小時。
情節跌宕起伏、峰回路轉、懸念叢生,最好的小說學家也創作不出如此精彩紛呈的劇本來。
后世歷史學家花費了無數腦細胞卻始終未能窺得全貌,因為整個事件只有丘吉爾、艾德禮、艾登等寥寥無幾的數人才知道全貌,但他們無一不對這段歷史三緘其口,將秘密一直爛在心底。等這批政治家全部撒手歸西之后,其他親身經歷者根本說不全所以然哪怕是被扣押在機場的那幾百名議員和事件參與者伊麗莎白女王,也不知道事件的本來面目是怎樣以及他的變異版本。
當然,各種各樣貓膩還是避免不了的,大英帝國各大家族連同國王、首相好整以暇地從英倫本土起飛進入加拿大,如此周密的路線、龐雜的人員沒有事先布置根本不可想象,所有人都知道其中黑幕重重,但大家著眼點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大不列顛未來何去何從。
得知英國“政變”失敗,突擊隊員不幸“誤殺”龐德元帥,丘吉爾連同喬治六世飛抵加拿大的消息,杜魯門整張臉都變得慘白他賭輸了。
他不但沒拿到那苦思冥想的2艘航母,還在政治上輸了個干干凈凈,在隨后召開的參聯會緊急會議上,他枯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不知道該怎么辦。大英帝國停戰、蘇維埃停戰,這意味著歐洲戰事基本就宣告結束了,第三帝國恐怖的軍事實力將以更加狂暴的形式展示出來,而一干高層寄予厚望的終極武器至少還要再等12個月。
其余眾人也嘆息連連,雖然英國那10萬部隊損失在意料之中,甚至整個大英帝國淪陷也在意料之中,但一想到西歐方向德國人囤積的上萬架飛機、上百萬大軍就這樣被解放出來,眾人還是感到不寒而栗。大眼瞪小眼沉默了五分鐘之后,病愈返崗沒幾天的金上將艱難地從喉嚨中擠出一句話:“閣下,要不要執行對加拿大的占領方案?”
眾人都搖頭:駐英部隊政變并挾持人質已開了很壞的頭,如果再武裝占領加拿大,那就造成更大的不安,澳新、南非當局會怎么看?其他依附于美國的小國怎么看?軍事上占領加拿大很簡單,加拿大防御力量并不強,而且美國陸軍有完整的預定方案鎖在保險柜里,只要拿出來就可以直接執行。
“我認為現在應該承認丘吉爾首相的流亡政府…現在應該明確:大英帝國在加拿大,加拿大不是大英帝國。”赫爾緩緩地說道。
這句話把大家繞糊涂了,赫爾不得不重新解釋一遍:“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承認喬治六世依然是大英帝國的國王,丘吉爾依然是大英帝國的首相,他們才是正統,倫敦不過是偽政權。同時要明確,加拿大不是大英帝國本土的一部分。”(注,如果還看不懂,請參考某寶島政治口號)
杜魯門眼前一亮,這樣在宣傳上就有回旋的余地:因為英國本土要投降德國人,甚至不惜發動政變試圖囚禁國王和首相,為堅持抵抗,兩人不得不聯手率先發難,在行動中誤傷了龐德元帥,哪怕最后失敗跑路也有解釋余地。這樣一來,輿論便容易掌握多了 美國政府一直以來的長期戰略都基于一個基礎:不允許任何外國勢力控制加拿大或者墨西哥。這不僅是軍政兩界共識,也是全美民眾共識。一戰中美國為加入協約國陣營絞盡腦汁,雖然導火索是美國客輪被德國潛艇擊沉,但實際上統一思想的是美方渲染并夸大的齊默爾曼電報(1917年,德國外交大臣阿圖爾齊默爾曼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發去密電,令其以美國南部領土利誘墨西哥入盟,以便拖延美國向歐洲派兵)
現在同樣的局面又擺在了美國政府面前。
赫爾又道:“這樣的話,加拿大應組成兩套政府,一套是加拿大自治領政府,一套是大英帝國政府,當然他們可以共享一個國家元首。”
眾人點點頭,這不失為一個處理意見,雖然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但總比毫無理由和依據好,怎么樣都比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要靠譜現在自由法國政權已提前一步搬遷到法屬圭亞那茍延殘喘了。
“此外,其他先期抵達的歐洲各國流亡政府,如波蘭、捷克、荷蘭、比利時等等,我們都應該繼續予以承認并讓他們在加拿大開展活動。”赫爾想了想,“大英帝國是最重要的,我還建議把在美國本土的4個英國師、部分皇家海軍人員都安排到加拿大,然后送他們一些輕型軍艦,充實加拿大國防力量,同時我們應該更多向加拿大派遣兵力。”
這4個英國師都是當初搭乘戰略空運返航飛機而來的英國陸軍徒手兵,他們在美國進行了全面武裝。
馬歇爾問道:“需要派遣多少?”
“萬一發生突發情況予以控制所需的最少兵力。”
“那需要810個師,還要至少10001500架飛機。”
杜魯門點點頭:“就按該要求的上限進行調配。”
“加拿大人會反對么?”
“只要丘吉爾同意即可。”赫爾狡黠地說道,“有大英帝國的邀請,我們進入其自治領,而大英帝國政府現在顯然需要我們的支持,因此,我建議總統去拜訪喬治六世和丘吉爾首相一行,對他們到來表示安撫,同時宣示共同抵抗到底的決心。首相是個聰明人,不會不理解的。”
杜魯門點點頭:赫爾這個建議可行。
“另外,還要求其他地方的自治領政府和軍隊繼續向喬治六世效忠。”
大家很快就明白此中意思:只有保住大英帝國這個架子,美國才能繼續干涉和推動在其他地區的存在,如果澳新、南非都向倫敦宣誓效忠,美利堅還怎么玩?只有讓他們繼續向加拿大方面效忠,下一步才可以走下去。至于印度反向的殘余英印軍,在他們打輸德里會戰后,所有人都當他們已經完蛋了,也就提也不提。
“現在我們在太平洋有多少部隊了?能控制住澳新局勢么?”
“應該可以,包括海軍陸戰隊、陸軍部隊我們在太平洋方向一共有19個師:4個在夏威夷,阿留申群島1個,所羅門群島方向2個,新幾內亞方向2個,薩摩亞瓦努阿圖斐濟新喀里多尼亞方2個,新西蘭2個,澳大利亞6個;總共擁有陸航飛機大約1.3萬余架,目前還有2個師在路上,一個部署在澳大利亞,一個將部署在新西蘭。”馬歇爾苦笑,“現在的問題是海軍實力不濟。”
說起這件事金上將也滿臉無奈:“除澳新艦隊那一部分輕型軍艦外,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只有2艘戰列艦和14艘護航航母,沒有一艘正規航母,只能勉強執行護航、運輸、反潛、巡邏等職能,無法展開大規模艦隊作戰。上次日本艦隊展開破交,英格拉姆和哈爾西將軍左思右想,最后還是決定縮在珍珠港忍氣吞聲。”
“現在最危險的不是澳新,是南非和巴西。”艾森豪威爾插話道,“南非我軍有10萬部隊,澳新還各有1個師,英軍本身又2個師,還有是15萬南非師,總計30萬軍隊。但德國在東線停戰后,無論兵力還是后勤都有富余,可以抽調大量軍隊向非洲進攻,這對我們而言非常不利。巴西方面,我軍最終部署尚未完成,敵軍也在絡繹不絕地增兵,現在巴西政權也變成了兩個。”
眾人一陣嘆息:現在是兩個俄國、兩個英國、兩個巴西、兩個中國,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兩個在等待自己…
特納忽然走了進來,對眾人道:“尼米茨將軍發來急電,鑒于目前的形勢,他建議立即發起巴西進攻戰役。”
“為什么?”杜魯門不禁驚訝起來,“新的2艘航母不是還沒有完成全部海試科目么?”
特納解釋道:“英國那2艘航母很快就會納入軸心艦隊序列,等下個月完成海試,德國艦隊就會對我們形成2倍以上的主力艦優勢,這樣哪怕我們向巴西調遣足夠的陸軍也來不及了,必須搶先下手,迅速進攻。”
“他的目標是?”
“以現有大西洋艦隊3艘航母、3艘戰列艦為主力,吃掉目前在巴西海域的德國分艦隊根據情報,他們一共有3艘航母和3艘戰列艦。”特納道,“是難得的1:1機會。”
“但海試?”
“尼米茨將軍認為基本差不多了,還有最后一些科目可以在最后階段行動,當務之急是要快。”
杜魯門把征詢的目光投向金上將,后者想了想,微微點頭:“我看可以,趁現在德軍主力還沒有往巴西方向來,英國那些軍艦也未落入德國之手,我們搶攻有利于打亂敵人節奏。”
“那就這么定了,時間呢?”
“大約一周以后,6月底之前完成戰斗。”特納解釋道,“只有海戰,來不及帶陸軍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