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絕潛艇的跟蹤聯系后,馬沙爾頗為無奈,但既不敢輕舉妄動,也不能讓破交艦隊退回來,好在欣茨表示艦隊燃油至少可再支持半個月再補給,這點尚不構成威脅。
對美軍下一步動向的判斷成了德國艦隊爭論的焦點,核心問題有兩個:第一,英美航母編隊與戰列艦編隊是在一起還是分開了?第二,英美是要南下去進攻馬島還是以此為誘餌引誘德軍南下。
11月8日、9日、10日,連著三天,德軍一直沒得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軸心艦隊在焦慮的氣氛中度過了三天,飛行員們利用該機會進行新艦載機的反復操練與磨合,艦隊高層和參謀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推演與模擬,但始終不得要領,只有一個意見是統一的,必須加大“大西洋督查”對亞速爾以南海域的偵查力度。
為此馬沙爾不惜減少英加航線上的監控強度,將更多注意力投向中大西洋,偵查圈子擴充到3000公里——幾乎是大西洋督查的極限。11日,更壞的消息傳來,2艘德國潛艇在巴西北部海域發現龐大的美國運輸船隊,其中有120多艘各種類型的郵輪、貨輪和油輪,至少有20艘以上的護航航母和更多驅逐艦、巡洋艦隨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排列了近百公里。由于美軍防御嚴密,2艘潛艇沒能找到下手的機會,只把情報發送了回去。
消息回報亞速爾后,艦隊方面的緊張氣氛一觸即發,如果美軍真的不管英加航線而執意去對付馬島,軸心艦隊半點辦法也沒有,一部分參謀就推測消失的美國主力艦隊已南下去進攻馬島,巴西北部海域發現的應該是美軍地面部隊,建議立即南下追擊,哪怕逮不住美軍主力艦隊,吃掉其運兵部隊也好。馬沙爾對此表示懷疑,但又不敢斷然否定,內心十分苦悶,主要將領中克蘭克建議繼續堅守亞速爾,小澤建議追擊,馬沙爾猶豫一番后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但必須將情況上報。
消息傳到柏林后,霍夫曼也十分緊張,但他知道,越是這樣關鍵的時候就越不能自亂陣腳,面對不全面且不充分的情報,他吃不準哪個對策更符合邏輯,便把目前搜集到的情報和艦隊方面的推測一股腦兒發給了兩個部門,一是海軍參謀部,另一是紅方參謀部,聽聽他們建議如何。
第二天一早保盧斯就將反饋意見發了回來,雖然大多數意見只是闡述并分析了各種可能性,但有幾句話說得很清楚:“美軍佯攻也好,真進攻也罷,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英加航線始終處于斷絕狀態,除非美國下定決心拋棄英國人,否則他們一定會回到大西洋上來。丟了馬島又如何?如果能換取不列顛本土物資輸入斷絕36個月,我們距離勝利就跟接近。”
這句話讓霍夫曼頓時心里有了底。
海軍參謀部的反饋意見很有意思,給了霍夫曼兩個選擇:一是按兵不動,安心破交,認為哪怕馬島丟了也無妨大局;另一個意見是果斷出擊,攻敵側翼,至少不能讓敵人這么輕松自在地去進攻馬島。話說得滴水不漏,可就是不明確表達傾向性意見,而是主張由前線指揮官相機決斷,讓霍夫曼怒罵一句“滑頭!”
最后只能由身兼海軍總司令的霍夫曼自己下令,要求艦隊繼續在亞速爾附近海域待機,等候出擊命令,破交艦隊和潛艇全面封鎖海域,不得放過任何一艘可疑船只進入北海。
說句實話,現在這樣的狀態美國人也很不好受,特納不是真要去打馬島,他是希望把德國人引出來打一次,但現在德國飛機根本就沒找到他——以外出海盡盼著不要被德國偵察機發現,但現在反而希望大西洋督查們靈光一點能看見自己,這樣才有辦法讓德國艦隊從亞速爾防空圈保護中出來。。
11月13日夜間,終于有潛艇逮到了美軍部隊的身影,到了第二天清晨,從佛得角起飛的“大西洋督查”終于找到了美軍的先頭部隊——4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的快速偵查部隊,這幾乎是美軍標準偵查艦隊的配備。
“什么,美國艦隊先頭部隊出現在佛得角以西1800公里處?”收到情報的人第一反應都覺得詫異,第二反應就是認為麻煩來了 與亞速爾相比,佛得角雖然同樣被德軍控制,但由于地位沒那么重要,此時并不是德國建設的重心,只進行了一定的武裝強化:島上一共只有2個團海軍陸戰隊,有3座雙聯裝356艦炮(從伊勢上拆下來的)為核心的岸防工事,另外大約還有60余架飛機,這個實力比葡萄牙人助手時期強了數倍不止,但比起亞速爾就什么也不是,最多比百慕大好一點。
11月15日,美軍艦隊又向佛得角方向挺近了500多公里,情況開始清晰起來,柏林方面判斷的敵情是:美軍分兵兩路,一路南下進攻馬島,一路去進攻佛得角,由于軸心艦隊主力都在北大西洋,所以美軍應該以主力艦隊進攻佛得角,以掩護艦隊進攻馬島。
“敵人要進攻佛得角?”霍夫曼召集了約德爾和鄧尼茨,“你們認為該島有可能守住么?”
兩人不約而同地搖搖頭,“元首,這是不可能的,佛得角能守住3天就算不錯了,從加勒比海方向的船隊規模來判斷,我們預估美軍至少有67個師,再加上他們的主力艦隊和護航航母提供的火力和空中掩護,只要拿12個師去進攻就可以拿下。”
德國高層還是沒意識到美軍的土豪作風,只是按德國自己的運輸規模在判斷人數,這規模如果是換成日軍運輸部隊,至少能運10個以上甲等師團,但放在美軍這批大爺身上就只能運4個師。不過兩人的判斷與特納的計劃基本接近——即便迫不得已發動佛得角和達喀爾的進攻行動,他也只準備調用1個師的力量,其余3個師依然按計劃去巴西部署兵力。參聯會同意如果必要,可以在第三批部隊中多增加1個師增強力量。
“然后敵人還會趁虛而入去進攻達喀爾?”
“不排除有該可能。”約德爾解釋道,“敵人已在巴西站穩了腳跟并建設了航空基地,上次艦隊進行襲擾破壞也無非讓美國人再花點力氣建設一下而已,一旦敵軍拿下佛得角和達喀爾,就又在西非有了立足之處,兩地間大約相差3500公里,考慮到英美的空中力量,其轟炸機群可完整有效覆蓋整片海域,我軍艦隊想悄無聲息進行穿越的機會幾乎等于零。”
“可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其實是從馬達加斯加運送過去的?”
“他們不一定知道,但現在這樣一搞,至少在南北大西洋間建立了一道封鎖線,另一個可能的威脅是,如果美軍占領達喀爾,他們會不會趁機在西非發起反攻并進而威脅德屬西非?”鄧尼茨擔憂地說道。
說到這句話,霍夫曼就有些不淡定了,因為那很可能就意味著第二次火炬行動,這是他要極力避免的局面。
不過約德爾顯然比鄧尼茨要樂觀地多:“我不擔心美國人在西非登陸,現在情況比當初非洲軍團去北非的情況好得多,我們完整滴控制著整個地中海,補給線比美國人短得多,大不了再讓古德里安將軍去非洲跑一趟,打陸戰?美國的航空母艦又上不了岸,再學100年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在陸地上消滅一個美國人比在空中或海里消滅他們要容易,如果美國人在非洲死傷幾十萬,我不覺得他們還有勇氣繼續打下去。而且,南非就有現成的反攻基地,美國人為什么不從南非發動反攻層層推上來?”
霍夫曼點點頭,正如約德爾所說,把美國人放上來打也是一種思路,這樣才能給美國人快速放血,只要不讓英美戰略空襲得逞,德國統合下的歐洲物資與工業生產完全能夠支持與美國的長期戰爭,現在石油問題基本解決,連最后一個軟肋也消失了。
“可以再等一等看美軍的行動,他們現在只是出動了偵查部隊,主力和登陸部隊至少要23天才能露面,我們還有時間判斷其真實動向是什么。我的建議是,如果敵人去進攻馬島也不必擔心,島上和阿根廷本土我軍現在有1個裝甲師,1個步兵師,2個陸戰旅和2個阿根廷旅,另外還有400架飛機和一批s艇、潛艇,同時防御工事也新建了一部分,英美不出動主力艦隊、不付出5萬以上的傷亡是啃不動我們的,更何況就算是丟了馬島又何妨,美軍一來一去至少要消耗3個月時間才能重新回到北大西洋。”鄧尼茨總結道,“美國人和我們都等得起3個月,唯獨英國人不見得能多在毫無美援的前提下煎熬3個月。”
11月16日,霍夫曼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下達命令,要求軸心艦隊完成一切出擊準備,繼續在亞速爾防空圈內待機等候命令。他已下定決心,萬不得已時馬島守軍可以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