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六章 以俄制俄(1)

  首先,英國人吹噓的阿拉曼戰役大捷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局,英國第8集團軍損失了5萬余人、700800不等的坦克和飛機、1000余門大炮和大量軍需物資,4個主力裝甲師中的3個被擊潰或重創,另有2個師又2個旅的步兵部隊被重創或中創,光被俘人員就有準將以下5000多人;而他們所獲得的戰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個不戰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師外,德國人的損失不到英國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國人確實如戰報所說的那樣退回托卜魯克防守,但他們的實力在飛速增長,根據托卜魯克情報人員發來的報告,古德里安又獲得了從國內來的1個裝甲師(第4裝甲師)和1個裝甲旅(飛行堡壘裝甲旅)增援,另外還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員補充,光各類燃油就有23萬噸,馬耳他英軍基地沒能攔截住這些船隊,他們的轟炸機遭到護航的德國人戰斗機聯隊痛擊,損失30余架飛機只擊沉、擊傷各1條船,被擊傷的那條運輸艦還掙扎著在托布魯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雖然德國人手里的坦克數量較第8集團軍還稍遜一籌,但質量卻遠遠勝過,新增補的德國坦克全部是新下線的4號G型,這種有著長身管火炮且正面裝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難對付,另外德國人還投入了從俄國前線繳獲的T34坦克,數量接近200輛。經過對北非戰場上德軍遺留的殘骸分析再結合從俄國得到的技術參數,目前美軍所擁有的坦克——無論是M3格蘭特李將軍還是M4謝爾曼都很難構成威脅。

  考慮到這份報告有可能送給海軍軍官看,他們或許不懂坦克,戰役參謀部還貼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對比分析報告:

  謝爾曼坦克裝備了75mmL/40坦克炮,理論上發射M72型穿甲彈能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mm/30°的鋼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傾斜造型使得跳彈效果特別好,實際要到600米以內才能有效殺傷,而面對德軍加厚裝甲的4號G型80mm正面裝甲時,在100米處才能有效擊穿——在坦克交火距離普遍還停留在8001000米時。這幾乎是個自殺的距離。

  “湯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坦克打不動人家,人家打我們卻毫無困難?”

  對方點點頭,用充滿憂慮的口吻說道:“差不多就是這樣。這就好比我們拿著驅逐艦和別人的輕巡洋艦斗,理論上近距離內驅逐艦也可以殺傷甚至擊沉巡洋艦,可戰場上誰試誰死。更別說德國人的新坦克數量占到了他們整體擁有量的80。”

  休伊特開始頭疼了,他也不愿意拿著驅逐艦去斗敵人的巡洋艦。

  于是這一次爭吵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除了互相指責隱瞞情況(英國人認為美國人隱瞞了謝爾曼坦克火力不足這個缺陷)這種無意義的口水仗之外。就是關于行動時間的爭吵。

  對登陸負有義務的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提出,既然謝爾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頭撞上去,必須先行整改。火炮專家已通過實例驗證拿出了整改意見,謝爾曼坦克應該整體換裝M1型76mmL/52火炮,這種坦克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彈時對500米和1000米外垂直鋼板的貫穿力分別為116mm和106mm,對500碼(457米)和1000碼(914米)的30°(法線角)鋼板的穿透力則分別是98mm和90mm,具備干掉所有德國坦克的能力。代價是出發時間需要推遲40天,準備到1942年圣誕節前夕再開展火炬行動。

  而英國人堅決不同意這個要求,他們恨不得越早出發越好。言語中甚至還有諷刺美國人貪生怕死的意思。

  雙方就這么僵持了下來。

版權聲明  如果您看到本聲明,說明是實行了防盜機制后的錯誤章節,請不要著急,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恢復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點PC端閱讀本文,請過45分鐘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點手機端看,同樣過45分鐘重新下載一次章節內容即可,具體操作步驟為:輕擊閱讀頁面中央,在上端出現下載箭頭后重新下載錯誤章節覆蓋,然后退出閱讀頁面后重新進入;如果還不行請關閉軟件重試一次;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別理會,過45分鐘再閱讀則一切均會正常;

  3、如果您在別處閱讀本文。請您去閱文集團起點注冊vip賬號觀看本書,用實際行動鼓勵作者更好地創作;

  4、如果您不愿意為此付錢,那就請耐心等待,屆時肯定會有正常版本。

版權聲明  第十二章休伊特的煩惱(1)

  時間已臨近9月末,華盛頓的天氣早已開始轉涼,但美國海軍少將肯特休伊特的心頭卻是燥熱的,更確切地說,是因為焦慮而帶來的不安。

  早在幾個月前他就領到了要去西北非登陸的任務。這是1941年圣誕節同盟國在阿卡迪亞會議所確定的方針,丘吉爾首相專門提出了“西北非計劃”——代號“體育家”,擬在非洲阿爾及利亞登陸以便逐步收緊對德包圍圈,并表示如果法國同意美軍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陸。雖然參謀長聯席會議對這個計劃不感興趣,但羅斯福總統本人對此表示贊同并一再推動。

  一開始計劃設計得很完美:等英國第8集團軍在昔蘭尼加取得決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軍在西北非登陸就能徹底干掉北非軸心軍。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遲遲未到,非洲軍在隆美爾的率領下甚至搶先進攻賈扎拉防線并導致了北非英軍全線崩潰,但丘吉爾對這個計劃的熱衷卻有增無減,不但將其改名為“超級體育家”,甚至還鼓吹盟軍盡快在西北非登陸并推進到邊境。參謀長聯席會議看到了北非英軍的窘境,決心拉這些“可憐可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一把——這是休伊特從馬歇爾將軍處聽來的,總統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場合發表的原話,也不知道有沒有羅斯福總統的意思。說好的圍攻軸心軍最后變成了為英軍解圍,他反正覺得煩躁異常。標日期,而美國方面卻建議11月7日,最后羅斯福總統和了稀泥,要求登陸日期不得遲于10月30日。

  7月份美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又在倫敦舉行兩次會議,最后在丘吉爾的倡議下將作戰計劃改名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確定由美國人艾森豪威爾中將擔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選雙方達成一致外,時間和地點上的分歧卻更大。由于急于為北非部隊解圍,英國方面建議以10月7日為目標日期,而美國方面卻建議11月7日,最后羅斯福總統和了稀泥,要求登陸日期不得遲于10月30日。

  最后是行動總指揮艾森豪威爾提了折中方案:建議在地中海內外同時登陸,但不越過阿爾及爾以東,因為德軍可能從西西里和撒丁派飛機空襲,只在波尼可進行小規模登陸以奪取機場。可惜英方不滿意,堅持要在波尼或者更東的地點進行大規模登陸。又經過半個多月的爭吵,在羅斯福與丘吉爾無數的電報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以11月8日為指定登陸日,同意阿爾及爾登陸列入計劃,但美軍只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登陸,由英軍在阿爾及爾和更東面的地方登陸。

  休伊特領到的命令就是率領美國第34特遣艦隊,帶著102艘美艦(包括29艘運輸艦)共計3萬余名美軍從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去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執行一場跨越4500海里的遠征。而奪取奧蘭的任務則交給中路特混艦隊,計有近2萬美軍,由勞埃德弗雷登德爾少將指揮,由海軍準將托馬斯特魯布里奇指揮英國海軍部隊護航——因為這批部隊8月初就運到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他們已在雙方高層無數次爭吵中度過了無所事事的2個月了。

  本以為計劃就這樣確定了下來,沒想到僅僅過了10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開會,還沒進門就聽到激烈的爭吵聲。

  “敵情發生了劇烈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按照原定計劃執行。”一名美國參謀軍官正面紅耳赤地說些什么,而英國派駐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聯絡軍官臉上卻是義憤填膺的模樣。(

夢想島中文    鐵十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