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東條英機的下臺其實是為日本天皇背黑鍋…因為東條英機對天皇忠誠,所以他的大多數決策都是在天皇同意的情況下做出的。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的小說 事實上,在東條英機當上參謀總長之前,做為日本首相的他甚至都沒有指揮軍隊作戰的權力,而到現在為止他兼任參謀總長也不過幾個月…東條英機天真的想以這種方式同時控制住陸軍和海軍化解兩者之間矛盾使其一致對外,但有句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陸軍與海軍的矛盾是各方面利益的沖突和長期競爭造成的,絕不是統一指揮后就可以化解的。
所以,東條英機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為美國占領了馬里亞納群島、硫磺島并以這些島嶼為基地轟炸東京負責,更應該為此負責的日本天皇。
但此時的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卻是神一般的存在,誰也不會怪罪到天皇頭上…于是只能讓東條英機來背這個黑鍋了。
東條英機下臺后,日本就必須再找一個人來擔任首相…確切的說是要找兩個人,一個任首相另一個任參謀總長,因為東條英機是一人身兼兩職。
鑒于當前的戰況…海軍已經被滅得差不多了,只有陸軍在中亞戰場上還打得像模像樣的,所以為了籠絡陸軍,就必須要從陸軍中找一個人出任首相。
內閣大臣們把陸軍大將翻了個遍后,就發現有威望有能力的都在前線脫不開身,就只有小嘰國昭在任拓務大臣,于是不用想了,小嘰國昭當即被推上了首相的位置。
小嘰國昭十分信任時下正在大學任教授教國防學的石原莞爾,在接下這個爛攤子后第一時間就找來了石原莞爾詢問意見。
“石原君!”小嘰國昭十分客氣的招呼石原莞爾坐下,然后眉頭緊鎖的說道:“想必你也知道現在日本的形勢了,我們現在可以說是幾面同時應戰,滿洲國被中國軍隊偷襲,幾天之內幾乎就丟了整個中長鐵路,中國戰場上又勝負未定,菲律賓戰場又有美國人的大舉進攻,現在美國轟炸機又開始轟炸東京…石原君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素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的石原莞爾想了想,就回答道:“首相閣下,辦法倒是有,但我認為我們不一定能夠做得到!”
“什么辦法?”小嘰國昭眼睛不由一亮,同時臉上又帶著幾分疑惑…如果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還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首相閣下!”石原莞爾回答:“辦法就是…乘我們現在在中國戰場還有些兵力而且剛剛打了一場勝仗,馬上與蔣介石談判,這樣還有可能爭取一個好一點的條件!”
“談判?!”小嘰國昭聞言不由一愣,接著就失望的搖了搖頭。
“首相閣下!”石原莞爾勸說道:“以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想要打贏這場仗或是逼美國人坐回到談判桌上是不可能的!那么…戰局繼續發展下去對日本是沒有好處的。”
“我知道!”小嘰國昭默默的點了點頭:“可是…你覺得他們會同意我們現在談判嗎?!”
小嘰國昭所說的他們,指的就是日本天皇、剛上的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以及內閣大臣等等…他們還在奉行著與敵人決戰到底的那種近乎瘋狂的戰略。
石原莞爾有些無奈的說:“所以,我才說我們做不到!”
小嘰國昭和石原莞爾想的沒錯,實際上…小嘰國昭只不過是掛著個首相的名而已,他基本沒有什么實權,參謀次長甚至公開對小嘰說:“不懂現代用兵法的首相對作戰還是別開口的好!”
于是日本的軍政就再一次分離了,從這一點來看,東條英機將軍政大權全都抓在手里還是相當正確的。
此時的日本,在政治和戰略上是要求日本與中國講和的…此時與蔣校長講和還能找個臺階下,畢竟日軍在“一號作戰”計劃已經打得國軍全線潰退。
但是以梅津美治郎為首的實權派人物卻依舊幻想著能夠與美軍決戰然后把美軍打到談判桌上來。
梅津美治郎看著地圖,說道:“接下來的戰事,我們要以菲律賓為主!”
“菲律賓?”參謀次長秦彥三郎問:“那中國戰場和滿洲國怎么辦?”
“我們要清楚一點!”梅津美治郎回答:“我們的目標是美國人,我們的主要敵人也是美國人…就算我們奪回了滿洲國完成了‘一號作戰’計劃又能怎么樣?美國人會放棄進攻日本嗎?”
美國當然不會放棄進攻日本。
東條英機同樣也不認為美國會放棄進攻日本,東條的戰略是如果“一號作戰”計劃成功的話,那么日本就考慮放棄日本本土將戰略主戰場轉移到滿洲國去,所以滿洲國才重要。
但梅津美治郎上任后,這個戰略就完全被拋棄了,于是滿洲國的重要性當然就比不上日本本土,于是戰略重點當然就該是美軍而不是中國軍隊。
梅津美治郎接著說道:“諸位,我們現在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與美國艦隊決戰,在決戰中擊敗美國,才能迫使其回到談判桌上來…而這個決戰的地點,就是萊特灣!”
“是!”周圍的參謀長們紛紛應著。
“決戰的時刻到了!”梅津美治郎握起了拳頭。
“決戰的時刻到了!”參謀長們跟著高聲叫嚷著。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像…誰都知道就算日本在萊特灣海戰中讓美國艦隊損失慘重甚至擊敗美國艦隊,美國也不可能會與日本談判。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美國與日本已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此時的美國被擊落一架飛機就可以造出兩架,被擊沉一艘軍艦馬上就可以造出兩艘…對于一場穩贏的戰爭,美國根本就沒有主動尋求談判的必要。
這無疑是日本的一個重大誤判,也就是因為這個誤判,導致日本在幾乎沒有希望的戰場上拼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