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文遠的命令當然是正確的。
因為其增援鞍山的戰略目的就是延緩敵人的進軍速度使沈陽有更多的準備時間,既然現在已經無法順利增援鞍山,另一方面增援沈陽的1師團又無法被炸得一塌糊涂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沈陽,那就會造成沈陽兵力的嚴重空虛。
于是當然就要把石田聯隊調回來,幸運的是石田聯隊還躲過了轟炸,于是讓石田聯隊一路破路返回沈陽,就成了既可以填補沈陽的兵力又可以延緩敵人進攻速度的一舉兩得之計。
但石田大佐卻認為山下文遠太膽小了…破路?!要知道這可是滿州國連接日本本土的運輸生命線,被敵人這些戰機轟炸一番就要自己把這些路炸毀,那也太不值得了吧!
正好石田大佐又收到來自鞍山的求援電報:“敵人已經到達鞍山,請求支援,請求支援!”
石田大佐想了想,就決定當作沒有收到山下文遠的電報,依舊按原命令增援鞍山。
于是他就自信滿滿的一揮手:“增援鞍山,我們要給那些支那人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軍隊!”
但僅僅只是在半小時后,石田大佐就發現他錯了,而且錯得很厲害…
正在石田聯隊全速朝鞍山前進時,中國部隊的二團、一團正繞過鞍山往沈陽趕…在東北這地頭要繞過一座城算不上困難,首先是地勢較為平坦,其次是一早就有特困生一批先行潛入東北的偵察兵堪測過地形,早就找好了適合繞過的路線,甚至哪里需要工兵加固或是擴建都標得一清二楚。再次就是中國工兵帶著美式機械,推土機、挖掘機往上一動…不一會兒就整出了一條路繞過鞍山接著又回到了通往沈陽的公路、鐵路上。
這就變成了中國部隊與日軍的石田聯隊相向而行,半小時后兩軍就在遠離鞍山十里左右的位置相遇。
這一戰打得十分殘酷…當然,這個殘酷指的是日軍。
中國部隊一早就知道正面有一支日軍在前頭,照例是空中偵察機提供的情報,甚至張弛還得知這是一支輕裝前進的部隊…石田聯隊的重裝備和彈藥大多都在火車上,要么被炸毀要么就讓留在后頭的后勤部隊搬運。
于是張弛就下令:“不停,一路殺過去!”
吳宇航應了聲“是!”就把命令直接傳達到前頭的幾輛坦克那去,于是坦克駕駛員一踩油門,坦克就“隆隆”的開了上去。
當一輛輛坦克出現在石田大佐面前時,石田大佐不由愣住了…
他之所以會愣住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料到會這么快與敵人相遇,他原本還以為至少能夠趕到鞍山。
二是他沒想到,實在沒想到中隊一上來就是坦克,而且還是這么大的坦克…雖然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坦克,但就憑著那龐大的身軀和巨大的炮管,他也知道這玩意不好惹。
“分散!防御!”石田大佐朝部下大叫。
他是個有戰斗經驗的人,所以知道此時該怎么做…這話似乎有些諷刺,因為他的戰斗經驗曾經害過他一次。
但這時,石田的命令已經太慢了。
坦克炮“轟”的一聲,就將一發炮彈打在了日軍中央,霎時就有十余名日軍被炸得慘叫著飛到了天上。
還沒等日軍反應過來,坦克上的幾挺機槍就傾瀉出成片的子彈,由于路面夠寬…這也怪日軍,他們為了便于把偽滿州國的資源運送出去,所以把公路修得足有六、七米寬。
于是旁邊又塞進了一輛半履帶裝甲車,那又是一片機槍和步槍的怒吼。
其實在這時候,應該是半履帶裝甲車的火力更猛…要說威力當然是“謝爾曼”坦克的威力更大,一炮過去就能將敵人防御摧毀,但問題是火炮射速慢,對面前這種密集的步兵殺傷效果其實并不理想。
反而是半履帶裝甲車,它上頭裝著的12.7毫米口徑的機槍,“嘩嘩嘩”的一片子彈過去就將目標打倒了一片…要知道這種機槍在近距離可以打穿日軍九五式正面裝甲十幾毫米裝甲的,這打起人來就有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掃一片,再一掃又一片。子彈過處,不少日軍身上被打出個大洞,或者手腳直接被打斷,不一會兒就到處都是此起彼伏的慘叫聲。
而這還只是半履帶裝甲車上的機槍,其后頭還有幾個步兵,他們舉著m1步槍實施精確射擊很好的為坦克和機槍手掩護,時不時的還拋出幾枚手榴彈將努力沖上來的日軍炸倒在地上。
跟在身后的戰士們也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時不時的冒出頭來射擊,只打得日軍毫無還手之力。
更可怕的還是,坦克、裝甲車在射擊的同時還一直往前推進,其速度甚至還比日軍逃跑的速度還要快上一些…這是坦克和裝甲車有意為之,速度如果太快了一方面會使其后擔任掩護任務的步兵來不及跟上,另一個也很容易被日軍用集束手榴彈偷襲。
這使得日軍只能往兩側潰散…從公路上逃就只有路一條。
而他們這么做的結果,就是將自己暴露在中國部隊其它部份的機槍和炮口之下。
這場戰斗只持續了十幾分鐘。
之所以要十幾分鐘,是因為鬼子在前頭一路逃…大多時間都耗在了你追我逃上了。
至于彼此間的戰斗,那完全不是問題,敵我雙方的火力和防御完全不成比例,一邊是坦克、大炮加機槍,另一邊則基本是三八大蓋再加一些輕武器。
于是公路及公路兩側很快就到處都是尸體,確切的說,公路上的那不叫尸體,叫肉泥…為了追趕日軍,中隊必須不顧尸體往前輾,于是那公路上的尸體早就被壓在地上與泥土融為一體,而中隊的坦克履帶和汽車的輪胎甚至是車體上,則到處都是一片鮮紅,就像是剛從紅色的染缸里撈出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