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四十二章 帝國雄心

  德國民族主義歷史學者甚至宣稱:沒有殖民地的德國“注定只能當二等強國”。更有人從傳播德國文化的角度強調了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性:“德國人在數十年中有過許多發明和發現,但在很多人眼中它們卻成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產物,從而使德國人的威望和文化被湮沒了。”

  德國政府的一些要員也鼓吹奪取殖民地。“對于一個成長中的民族,沒有擴張就沒有生機。”只有奪取殖民地,才可以“給充滿進取精神和活力的德國人提供一個活動場所,幫助創造一種新的、不那么平庸的德國人。”這種急切向外擴張的正是德意志帝國推行殖民政策所必備的“民族動力”。

  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也是俾斯麥政府在國內爭取政治主動的一個籌碼。9078年以后,天主教的中央黨成為德意志帝國議會中的第一大黨。中央黨在殖民地問題上毫不隱諱地主張向外擴張,以便為德國資產階級奪取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傳播“德意志文化”。中央黨領袖溫特霍斯特明確宣布:“我們現在擁護、將來也擁護明智的殖民政策。”為了在議會中得到支持,俾斯麥政府不能不考慮中央黨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態度。

  在這一時期,德國國內各種鼓吹殖民擴張的社會團體也不斷出現。9078年10月,商業地理及促進德國海外利益中央協會成立,9081年夏,西德意志殖民及出口協會在德國工業家中央聯合會秘書長布伊克、軍火巨頭克虜伯等人的支持下成立。9082年,在民族自由黨政治家約翰內斯米克爾等人的策劃下,德意志殖民聯合會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應運而生。

  面對這樣的形勢,俾斯麥自然要打出殖民政策這張牌,借以撈取“政治資本”。他曾在私下談話中指出:“所有殖民事務都是騙局,但我們需要它幫助選舉。”

  德意志帝國建立后,俾斯麥受國際形勢的制肘,在殖民擴張問題上一直很謹慎他認為,德國地處中歐,東西兩面有法俄等強國環繞,尤其宿敵法國對德國向有復仇之心,因此德國必須集中精力于歐洲大陸,拉攏俄奧等可能成為法國盟友的國家,孤立法國,防止其復仇。故此,在談及殖民擴張問題時,俾斯麥總是以反對者姿態出現:“只要我是宰相,我們就不會實行任何殖民政策。”然而時過境遷。80年代初有利的國際形勢撩撥著俾斯麥的殖民擴張野心,促使他一改在這一問題上的無所作為的政策。

  此時法國政府對外政策重心轉移,法德關系趨于緩和,減輕了德國西部邊境的壓力。就在今年,法蘭西第二帝國“最偉大的殖民開拓者”茹費里組閣。他一反往日的復仇態度,采取對德友好政策,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海外殖民地的擴張上。俾斯麥政府對茹費里的這一政策自然嘉許有余。為轉移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注意力,他大力慫恿法國政府向海外擴張。俾斯麥命令駐法大使轉告法國首相,只要法國不將目光轉向德國,德國將支持法國吞并北非、西非和東非等一切可以得到的地方。

  同時,英國的國際困境也是德國能夠順利奪取大量海外殖民地的重要原因。英國是當時世界第一號海上和殖民強國,且日后德國要攫取之地皆英國欲奪占之地。因此,沒有英國的應允,德國難以在爭奪殖民地的市場上立足。但本世紀80年代上半期英國的國際困境迫使它在爭奪殖民地中向德國讓步。

  9082年英國占領埃及加劇了英法兩國在殖民擴張問題上的矛盾。蘇伊士運河開通后,成為歐洲通往東方的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也成為英國的全球商業、金融以及海軍戰略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當時80%的英國海上交通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為此英國政府處心積慮地想控制這一戰略要地。但隨后埃及爆發了民族起義。由于當時在埃及擁有巨大勢力的法國顧慮德國的威脅,不敢過于分心海外,埃及民族起義的爆發成為英國獨占埃及的絕好機會。英國不顧法國等列強的反對,發動武裝干涉,占領了整個埃及。法國當然不能容忍英國獨占自己窺視已久的埃及,兩國矛盾因此尖銳化。雙方從9084年起陷入了一場逐步升級的海軍競賽,在殖民地問題上也隨之沖突不斷。這樣一來,更刺激了德國人擴張殖民地的愿望。德國國內開拓殖民地的呼聲甚囂塵上,作為德意志帝國最有名望的軍事統帥,年事已高的老毛奇自然也不免深受這種全民渴望建立殖民帝國的狂熱情緒的影響。因而發生這種“白日夢”的事情也就不足為怪了。

  至于說這場戰斗可能發生在阿比西尼亞或是東非,則完全是林逸青的信口胡諂了。

  聽了林逸青的解釋,老毛奇顯得很是高興,這件事可以說困惑他很久了,而林逸青適時的解開了他的心結。

  小毛奇完全沒想到叔叔身上竟然發生過這樣的奇事,而林逸青竟然能給出合理的解釋,而這個先祖英靈同后人相會的故事也深深的感染了他,讓他情不自禁的為祖先和叔叔的豐功偉績而自豪不已。

  此時的小毛奇已然下了決心,一定也要建立不輸于叔叔的功勛。

  只不過他現在還想不到,那一天真正到來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夢想島中文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