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庭審

  雖然黑人兄弟們很給力,在美國各地進行抗議,但直到第一次開庭,波士頓的地方法院仍然不允許華人出庭。

  美國是白人主導的社會,在激烈的抗爭下,他們或許會給黑人一些權利,不過想要真正的平等,可能性并不大。

  即便是在后世,林子軒也經常看到美國黑人示威游行,爭取自身權益的報道。

  我總算是做了一些什么,即便只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他這么安慰自己。

  第一次開庭并不是宣判,而是雙方律師做出陳述,出示證據,法官再決定是否再次開庭。

  當然,如果證據確鑿,也有當庭宣判的可能。

  季鴻明一方出示的是《老人與海》的草稿,還有一份陳述。

  按照他的說法,他和林子軒是好朋友,經常聚會,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因為生活拮據,他在林子軒的公寓里借住了一段時間。

  正是在那段時間,他創作了《老人與海》,并且把稿子給林子軒看過。

  寫完小說,他想要出版賺取生活費,便在紐約的出版社奔走,卻無人問津。

  這時候,林子軒要返回中國,他無法再借宿,只能搬離林子軒的公寓,在臨走前,他讓林子軒幫忙把稿子寄給《大西洋月刊》雜志社。

  他回到紐約大學的宿舍,錯過了《大西洋月刊》的信件,不知道自己的小說被刊載了。

  直到最近他才從一些報紙雜志上看到評論《老人與海》的文章。

  這和林子軒的說辭完全不同,季鴻明的這份陳述幾乎沒有漏洞。

  它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大西洋月刊》收到的稿子是從林子軒租住的公寓寄出的,而信封上是林子軒親筆寫的。

  就算是找到林子軒當初租住過那棟公寓的房東,也很難證明季鴻明是否在那里居住過。

  這個時代沒有攝像頭,無法取證。

  林子軒這一方自然極力否認季鴻明的說辭,林子軒只是找季鴻明翻譯文稿,從來沒有在公寓接待過季鴻明。

  彼得遜律師從另一方面出聲反駁。

  他認為作為一名紐約大學文學系的學生,怎么可能不關注美國的文學評論,而且季鴻明還曾經在一些文學雜志上寫過評論。

  《老人與海》被評論界關注是這半年來的事情。

  作為一名作者,如果《老人與海》真的是季鴻明寫的,他會隨時專注《大西洋月刊》,而不是不聞不問。

  季鴻明一直在紐約,只要稍微留心,就會發現他的小說被發表了,但他直到兩個月前才去《大西洋月刊》確認自己是作者,這十分可疑。

  季鴻明的律師辯駁稱,季鴻明一直在潛心治學,沒有看到和《老人與海》相關的評論。

  雙方激烈的辯論一番,最后的焦點集中在《老人與海》的筆名上。

  季鴻明的說法是那是他隨便寫的,沒有什么意義。

  彼得遜律師出示了一位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的聲明,林子軒發明的《林氏漢語拼音方案》把漢語拉丁化,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實用性。

  按照這份拼音方案,那個筆名正是林子軒的漢語拼音。

  季鴻明的律師對這個拼音方案表示懷疑,認為是林子軒捏造出來的,不能取信。

  法官最終做出裁定,這份《林氏漢語拼音法案》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認可,不具有證明效力,除非能夠讓中國官方開具證明文件,否則不能作為證據。

  下次開庭在一個星期后,如果林子軒無法提供中國官方的證明文件,形勢將極為不利。

  這需要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幫忙,王庚拿著《林氏漢語拼音方案》去了華盛頓,找施肇吉想辦法。

  彼得遜律師并不著急。

  打官司就是這樣,就算沒有中國官方的證明文件,他也有法子把案子拖下去,律師就是依靠這個賺錢的,時間拖得越久,對林子軒越有利。

  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證明林子軒的寫作能力,那就是在美國出版林子軒的詩集和《亂世佳人》這部小說。

  只要把林子軒著名作家的名頭打出去,讓社會輿論認可林子軒作家的頭銜,他就有把握讓法官和陪審團做出傾向于林子軒的判決。

  法庭上注重證據,但場外因素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社會輿論有可能會影響到法官的判決。

  在彼得遜律師的介紹下,林子軒把自己的詩集《一代人》和《亂世佳人》一半的稿子交給了佐治亞州的一家出版社出版。

  之所以不在波士頓或者紐約出版,是因為《亂世佳人》是以一個美國南方人的視角在講述故事,它描寫的是美國南方社會的生活景象。

  其中不免有作者自己的傾向,把奴隸主義下的南方社會描寫的如田園牧歌般美好,美化了奴隸主和奴隸的關系。

  雖然書中塑造了很多形象飽滿的黑人形象,但對黑人遭受的殘酷對待所提甚少。

  而且《亂世佳人》的情節正是發生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在那里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只是彼得遜律師說服林子軒的理由。

  事實上,《亂世佳人》這種小說就算是在紐約也有出版社爭搶著出版,這部小說或者視角不同,但卻表達了美國人的普遍價值觀。

  表現了一個傳統社會的崩潰瓦解,人們又如何應付這場社會巨變的艱辛過程。

  它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

  就像書中最后所說的一樣。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這種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充滿希望,不屈不撓、勇敢堅強、不輕易認輸的精神,正是美國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

  彼得遜律師身為一個佐治亞州人,身為一個南方人,雖然在紐約生活多年,但骨子里還是看不起北方人。

  他覺得這部小說只能被南方的出版社出版,也只有南方人才能真正看懂這部小說。我們雖然戰敗了,但心靈決不屈服。

夢想島中文    民國大文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