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中國文壇的論戰都是一撥一撥來的。

  徐至摩在《晨報》發起了“聯俄仇俄”的大討論,以火燒《晨報》報館為結束。

  林子軒寫了在蘇聯的見聞《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爭論了兩個月也就過去了。

  這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即便是再著名的學者也不可能讓一個話題持續的進行下去。

  基本上都是開端、發展、到尾聲。

  畢竟中國社會還有很多其他的輿論熱點,讀者也會出現閱讀疲勞。

  就好像后世的媒體不可能讓一個人天天上頭條,總要不斷的變換新花樣,給觀眾新鮮感。

  如果胡拾同樣批判蘇聯,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大家該說的都說了,沒必要重復。

  但這次胡拾竟然稱贊蘇聯,認為蘇聯的革命是一次偉大的社會實驗,還發出“我們這個醉生夢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評蘇俄!”這樣的感慨。

  這就讓人非常好奇了。

  胡拾和徐至摩、以及林子軒一樣,都是在美國留學,崇尚自由主義。

  按理說,這三人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對待蘇聯的看法應該一致,沒想到胡拾和另外兩位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他們三人到底誰說的才是真的?真正的蘇聯是什么樣子?

  這是讓讀者感興趣的地方。

  胡拾的信件成為了不少人攻擊林子軒的武器。

  他們抨擊林子軒對蘇聯抱有偏見,只說蘇聯糟糕的一面,而沒有提到蘇聯的成就,蘇聯推翻了帝國主義,僅僅這一點就比中國強。

  還有人認為林子軒是擔心中國一旦走上蘇聯的道路,他就會成為被打倒的對象,所以才惡意歪曲事實,抹黑蘇聯。

  他們痛斥一個資本家有什么資格批判蘇聯。

  林子軒看了胡拾的信件,他覺得胡拾應該是被蘇聯人給糊弄了。

  在莫斯科的三天時間能看到什么,看看胡拾去的地方。革命博物館和監獄,這是蘇聯當局為前來蘇聯的外國人安排好的參觀地點。

  最為古怪的是,胡拾竟然通過看蘇聯教育方面的材料就認為蘇聯的教育不錯。

  他既沒有到學校去實地考察,也沒有和蘇聯教育界的人士接觸。如此的武斷,完全不像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更像是在莫斯科陷入了精神亢奮之中。

  胡拾不是第一次這么做了,他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一個不斷被打臉的過程。

  1922年,胡拾興致勃勃的提出了“好政府主義”。

  結果成立的“好人政府”成了軍閥操控的工具。僅僅存在73天就宣告結束。

  他還跑到皇宮里會見末代皇帝傅義,非常同情傅義的遭遇,為此寫文章為傅義鳴不平。

  后來傅義投靠日本人,成立偽滿洲國。

  1922年,在孫仲山和陳炯名的交鋒中,胡拾批評孫仲山,稱陳炯名的叛變為革命。

  這件事讓孫仲山耿耿于懷。

  兩年后,廣州《國民日報》的編輯在編纂孫仲山文章的時候用了胡拾的話來解釋,孫仲山親自批文“著中央執行委員會將此記者革出,以為改良本報之一事”。

  由此可見。孫仲山對胡拾的怨念。

  胡拾還支持段祺睿的善后會議,結果因為“三一八”慘案段祺睿狼狽下臺。

  他現在開始贊頌蘇聯,到了1948年,他就說蘇聯成了一股可怕的侵略勢力。

  林子軒回憶了一下,在站隊這方面,胡拾這一生經常站在反派的一邊,要不是因為他的名氣太大,恐怕早就被人給弄死了。

  這也可以當作是贊美,說明胡拾一直在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

  等到幾個月后,胡拾到了美國。便逐漸清醒過來。

  他又崇尚起美國的社會制度來:“美國是不會有社會革命的,因為美國天天在社會革命中。這種革命是漸進的,天天有進步,故天天是革命。”

  他是清醒了。不過他寫的《歐游道中寄書》卻在中國的思想界引發了大爭議。

  徐至摩在《晨報》上對胡拾做出規勸,不少胡拾的朋友同樣覺得胡拾的政治傾向轉變的太過突兀,難以理解。

  林子軒則認為胡拾是被蘇聯蒙蔽了,希望胡拾能真正了解之后再做出判斷。

  對于如何看待蘇聯是中國知識界在這個年代永遠爭論不完的話題。

  到了1948年,仍然爆發了一場類似的爭論。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知識分子對于國家命運的擔憂,這關系到中國的未來。

  有意思的是。胡拾到了第二年從美國回國途中路過日本,拜訪了日本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福田德三博士。

  此人剛從歐洲回來,思想主張已經有所變化。

  胡拾問他為什么不到美國去看看,福田德三說:“美國我不敢去,我怕到了美國會把我的學說完全推翻了。”

  林子軒受到攻擊,心情不怎么好,于是他決定把“抹黑”蘇聯的事業繼續進行下去。

  既然你們認為我抹黑了蘇聯,那我就認真的抹黑一次吧。

  他原本想把寫作《1984》的事情放一放,反正又不急,等有閑暇的時候再說不遲。

  但誰讓他受刺激了呢,抄一本小說的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也就不到三十萬字。

  《1984》這個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在1984年,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

  它們分別是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

  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

  以具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因為奧威爾是英國人,所以他把故事背景放在了類似英國的國度,也就是大洋國。

  書中的人名也是英國人名,大洋國唯一的黨派叫做英格蘭社會主義。

  據說這是暗指英國的費邊社,就是蕭伯納參加的那個社會主義團體,而且費邊社于1884年創立,1984年是費邊社創立100周年。

  所以,整個故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發生在英國的蘇聯模板的故事。

  林子軒沒打算照抄,既然是抹黑蘇聯,那就做的徹底一點。

  他把故事中的人名和黨派名都改成蘇俄模式,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就像是發生在蘇聯一樣。

  他其實想把書名改成《1991》,剛好那一年蘇聯解體。

  但真要這么做就太玄幻了,會讓人覺得這本書有了詛咒的功能,還是低調一些的好。(

夢想島中文    民國大文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