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陽始終在低頭看書,這時有位同事輕輕敲響資料室房門,驚醒了沐陽,“沐處,下班了,同事們都走得差不多了。”
“哦好的,謝謝。”沐陽抬腕看表,才發現時間已經到了晚上7點20分,“已經這么晚了,珊珊在家一定等急了吧,還有小蓉蓉呢。”
沐陽趕緊收拾東西,在停車場開上車回家,好在他住的地方距離外交部不算遠,總算在8點鐘前回到了家里。
客廳里沒人,沐陽悄悄來到臥室房間,發現徐幼珊正在床上拍著蓉蓉的小屁股,在哄女兒睡覺。看到沐陽回來,徐幼珊把一根手指放到嘴邊,示意沐陽小聲些,然后對沐陽用嘴唇說道:“廚房里有飯菜,自己去吃吧。”
沐陽點點頭退出了臥室,媳婦給留了飯,沐陽揭開扣住的碗,開始吃起來。
等沐陽快吃完時,徐幼珊也來到了餐廳,接過碗筷洗漱起來,問道:“新聞司那邊是不是非常忙,我以前就聽同事們說過,在加班這方面,我們翻譯司算是忙的,但是卻比不了新聞司。”
“是啊,每個人手里都一大堆事情,等忙完了,就發現已經很晚了,我這才剛上班,還沒有正式進入狀況呢,現在還在學習階段。”沐陽從后面抱住徐幼珊的腰,把臉貼在媳婦背上。
“累了?”徐幼珊關心的問道。
“沒有,你還不知道我的精神頭,只是單純的想抱抱你。”沐陽笑道。
“哦,原來是保暖思那啥了。”徐幼珊調笑道。
“這不很正常嗎,飲食男女啊。”沐陽道。
“給我說說你的感受吧,你也算上班一天了。”兩個人在客廳沙發上做好,看著電視聊天。
“怎么說呢,感覺和以前對新聞發言人的印象出入很大。不只說我自己的認知,我綜合一下吧,普通民眾認為新聞發言人都是那種神機百辯型的。就像諸葛亮舌戰群儒。還有就是智慧滿滿的,想周總理笑對各國記者的刁鉆問題與挑釁,或者是高人風范的,站在那里面對記者侃侃而談。再或者有大將風范的,面對挑戰憤而還擊。”
“現在卻發現都不是,所以有些人對發言人感覺很失望,覺得他們是傳聲筒,只會不停的用各種外交辭令。說著不痛不癢的話,卻起不到一點實際意義。”
徐幼珊點點頭,沒有說話。
“不過我覺得,這是人們對外交發言人的期望太高了,或者對外交部的發言人,有一些錯誤的解讀。按照正常的方式來說,外交部發言人只不過是一個部委的發言人而已,他,代表不了國家所有的意志。”
“我國目前有60多個部委設立70多位新聞發言人,外交部發言人只是其中之一。只不過我們外交部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影響比較大,才造成了人們總以為,外交部發言人就是國家發言人一樣。”
“新聞發言人的工作主要是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的立場,真實地介紹中國的國情,正確地表達中國政府的政策,及時澄清外界對中國的誤解,有效反擊別有用心的人對中國的歪曲和污蔑,我們也在做這方面工作,而且做得還不錯。”
“現在的發言人制度。基本上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則,新聞發布處二十來個人在背后協助他們工作。這二十來個人全天候地在跟蹤形勢,分析輿情動態,幫他們設想問題。并在他們領導下準備答問口徑。更大的后盾,就是全外交部各個部門和部領導,甚至其他部委有關部門和領導。他們每天都在應要求為發布會提供背景情況,準備有關口徑。”
“外交部發言人每天都要與發布處的助手們開新聞發布會準備會,研究國際國內發生的新情況、輿論新動向等,然后據此準備問題和答問口徑。”
“我去看了今天下午的例行記者會。在新聞發布會那種場合,發言人代表的是整個國家,這要求他說的話不能有任何一丁點錯誤,所謂外交無小事,任何一點語句上的瑕疵都會引起很嚴重的后果。”
“而提問的內容是發言人事先不知道的,縱然我們可以推測出最近的熱點問題,但也并非能充分準備好每一個答案。所以當發言人要回答問題時,他需要思考相關政策態度表述,并且組織成有邏輯無語病的話。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需要深思熟慮。”
“做外交發言人,真的很不容易。”最后沐陽感慨了一句。
其后的幾天,沐陽還是在學習中度過,不過他看書的速度快,又經常把資料帶到任務世界去看,在這幾天時間里,沐陽學會了別人平時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學到的內容。
在周五的例會會議上,沐陽已經在正常工作,并對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無恥、無聊、無理。這幾個詞用的夠干脆,不過這樣說合適嗎。”周瑩副司長對沐陽寫的稿件上的用詞,感覺稍微有些過了。
這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最近的一個熱點問題,今天的例行記者會是由有‘萌瑩’之稱的瑩姐主持,所以他負責主審稿件。
事情發生在2014年8月2日,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例行巡邏,10時17分至28分,中國的圖154飛機在我國近海有關空域正常飛行時,遭到日本2架F15飛機抵近跟蹤,最近距離約30米,嚴重影響中方飛行安全。同日上午,日自衛隊YS11EB和OP3偵察機各1架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內進行偵察活動。中國空軍出動2架殲11飛機對日機進行了識別查證,與日機距離保持在150米以上。
說的簡單點,就是報復性回擊。
而沐陽對這份回答卻是:“面對鐵的事實,日方還有人說這樣的話,我只能用三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無恥、無聊、無理。我們要求日方立即停止一切行動和語言上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