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再昏庸的帝王,那也是帝王,身為帝王者,那便有著帝王的威嚴,自不容他人輕犯了去,一旦有所觸怒,那離倒霉也就不遠了,毫無疑問,太子的所作所為已是引起了高宗的極大不滿,在不能輕動太子的情況下,蕭明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死倒是不至于,可被貶怕已是難免,這一點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都已是心中有數,然則有數歸有數,不管是兔死狐悲也好,還是同氣連枝也罷,該緩頰的總還是得緩上一緩,于是乎,滿大殿里盡皆是為蕭明開解之言在響個不停。
“公心?好一個公心,朕說過多少回了,凡社稷之事,當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而外成也,爾莫忘三國曹子建之《七步詩》耶?弘兒啊,爾既為太子,又是兄長,就這么幾個弟弟都容不得么?朕倒是不信了。”
高宗或許是憋屈了多年之故,這一回一發作起來,便有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猛烈,絲毫沒給太子留半點的情面,話說得極重,連三國曹子建的典故都搬了出來,簡直就是指著太子的鼻子在罵其不孝了。
“父皇息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一聽高宗將話說得如此之重,太子登時便吃不住勁了,一頭跪倒在地,磕頭連連地直呼不敢。
“弘兒,爾自小便知書達禮,向來乖孝,今日所為朕相信不是出自爾之本心,當是被小人慫恿所致,朕不忍罪爾,望爾好生自省,莫要再誤。”
高宗在當皇子之時,并不曾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可卻看多了諸般兄弟爾虞我詐的場面,也曾因一幫子兄弟的奪嫡而飽受牽連之苦,盡管出于政治需要,高宗本人也不得不在幾個兒子中找一個平衡,可打心眼里卻萬萬不愿見自家這幾個嫡子也走上那條道路,此際見太子認了錯,高宗也就不為己甚,只是放緩了語氣,好生教育了太子一番。
“父皇圣明,兒臣自當牢記父皇之教訓,定不敢有所或忘。”
太子是徹底被高宗的突然“雄起”搞怕了,眼瞅著事已不可為,自不敢再強扛,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認錯了事,至于蕭明的結局會如何,太子這會兒已是顧不上去理會了。
“記住便好,弘兒的話朕還是信得過的。”
高宗并沒有換馬的意思,自是不會死揪著太子的錯處不放,這一見太子已認了錯,自也就不打算再追究此事,這便點了點頭,和藹地說了一句,便即虛抬了下手,示意太子回座。
“兒臣謝父皇隆恩。”
太子已是徹底膽怯了,恭恭敬敬地謝過了恩,便即謹慎地坐回了原位,不敢再有旁的舉動。
“陛下,老臣以為潞、英二位殿下雖皆是當世英才,然,居之臺閣卻與朝廷體制不符,還請陛下三思!”
太子雖已退縮,可閻立本卻不肯退讓,在他看來,不能將潞、英二王排擠出朝堂已是失敗,倘若反倒讓二王加深在朝堂的根基,那便是敗上加敗,一旦真是如此,太子的東宮大位怕就得搖搖欲墜了的,而這是閻立本萬萬不愿見到之局面,哪怕此際高宗已是“雄起”,可閻立本卻還是強硬地站出來反對道。
“陛下,老臣亦是這般看法,還請陛下三思!”
樂彥瑋與閻立本是一樣的心思,二人如今都已是太子的心腹重臣,自不愿見到二王崛起之局面,這便站出來高聲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臣妾以為閻相、樂相所言有理,賢兒、顯兒皆大才,于朝堂上參知政事似更適宜些,至于部務么,還是交給底下人去辦為妥。”
不止是太子一系不想坐看二王勢大,武后也同樣如此,這一見高宗的臉色又開始晴轉多云,自不肯見高宗將旨意就此定了下來,這便從旁插了一句道。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武后這么一發話,已被高宗震懾住的朝臣們自是全都回過了神來,不止是太子與武后兩派人馬齊聲附和,便是連不少中立的朝臣們也跟著發了話,很顯然,大家伙都不樂意與親王一起共事,那是沒地給自個兒找不痛快來著。
得,再不出面怕是要惹眾怒了!李顯對兵部的勾當自然是眼饞得很,且不說拿下了兵部便意味著擁有了一定的調兵權,也不說躋身臺閣之后,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要重上不少,就說有了這么一塊自留地,李顯便可趁機大肆擴展自個兒在朝堂上的地盤,不過么,眼饞歸眼饞,李顯的頭腦還是清醒無比的,自是知曉這么塊大肥肉不是現時的自己能吞得下去的,真要這么做了,那便是自尋死路,不但太子要對付自己,只怕武后那頭也會將自個兒當成必除的首要目標,這等后果之嚴重可不是李顯樂意見到的。
“父皇,兒臣以為母后所言甚是,懇請父皇收回成命。”
不等高宗表態,李顯已從旁閃了出來,一臉子誠懇地遜謝道。
“父皇,兒臣亦是此意,懇請父皇三思。”
李賢原本正期盼著這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能真兒個地落到自家懷中,可一見到李顯已出面推辭,他縱使再不情愿,也不敢不跟著表態上一番。
“唔…”
高宗之所以將二王安排進臺閣,用意自然是要遏制一下太子日益高漲的聲勢,然則先前已發落了太子一番,已算是狠狠地削了太子的臉面,此際實是不好再變本加厲地整上一回,可又不情愿自食其言,畢竟這么多年來,他好不容易才揚眉吐氣了一把,再怎么著也不愿就此有窩囊了下去,沉吟了好一陣子,也沒沉吟個所以然出來,大殿上的場面登時便有些子僵住了。
“陛下,臣妾記得顯兒嘗言而今之將才老化,亟需有所變革,今文比已成定制,效果稍顯,若是武試亦能如此行去,或可解將才不足之厄,顯兒素來知兵,又有征戰之經驗,恰是最合適之人選,不知陛下以為可行否?”僵持的場面一持續,武后便有些子看不下去了,唯恐高宗一意孤行到底,忙笑著出言勸諫道。
“媚娘斯言大善,就這么定了!”高宗雖難得地發了回飚,可本性上還是沒多大的改變,先前之所以沉吟,只是面子上放不下來罷了,這一聽武后如此說法,自也不愿與群臣們鬧得過僵,順勢便將事情給定了下來。
“陛下圣明!”
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雖對這等結果還是不滿意,可總好過被李顯把持了兵部來得強,再說了,有了高宗先前的發作,朝臣們也實在是不敢再多過逼迫高宗,只能是各自稱頌不已了的。
“顯兒,俗話說,文以安邦,武以定國,武若不成,天下必亂,今,群臣舉薦于爾,行武試之舉措,爾可敢為否?”高宗對李顯的能耐自是信得過的,不過么,該問的話還是得當眾問上一回,待得群臣稱頌一畢,高宗便即招手將李顯叫到了御前,溫言問了一句道。
“兒臣愿為父皇效犬馬之勞,兩年必成其事!”
對于武舉之事,李顯早就有了腹稿,壓根兒就不怕做不到,回答起來自是信心滿當得很,當然了,在李顯的全盤軍制改革中,武舉并非最佳方案,可眼下還輪不到李顯來做這個主,這會兒也就只能先如此行了去,以后再做旁的打算也不遲。
“好,有顯兒這句話,朕也就放心了,至于賢兒么,明春大比將近,賢兒身為副主考,還須多加努力才好,莫要辜負了朕之厚望。”安排好了李顯,高宗也不想冷落了李賢,這便笑著也安撫了李賢一句。
“兒臣等謹遵父皇之命!”
眼瞅著將將到了嘴邊的鴨子就這么飛了,李賢心里頭可是失落得緊,可這當口上,哪敢有絲毫不滿的表示,也就只能是躬身應諾不迭了的。
“嗯,如此甚好,朕將拭目以待。”
高宗顯然已無心再議旁的事務,丟下句話之后,便即站起了身來,抖了抖寬大的衣袖,緩步向后殿行了去,武后見狀,也款款地起身跟在了高宗的身后。
“散朝!”
高宗與武后這一離開,侍候在側的高和勝自是不敢怠慢,扯著嗓子呼喝了一聲,緊趕著便跟了上去。
早朝既已結束,群臣們自是三三兩兩地散了去,然則太子卻并未似往日那般隨著高宗等人轉進后殿,而是緩步走到了李顯的身前,煞是和藹可親地拱手道:“七弟,恭喜了。”
恭喜個屁啊,你小子還真是好人壞人一塊兒都當了,不嫌無聊么?李顯多精明的個人,自是知曉李弘此際前來套近乎的用意何在,左右不過是在顯示其虛懷若谷的氣度之余,也指望著能與李顯重修舊好罷了,不過么,李顯卻并不打算跟太子當眾撕破了臉,這便呵呵一笑道:“全賴太子哥哥成全了,小弟自當銘記在心,實不敢或忘。”
“那便好,以七弟之大才,想來不愁武舉之事不成,為兄便在此先預祝七弟馬到功成了。”
一聽李顯語帶雙關,李弘的臉色瞬間便是一黯,可很快便恢復了過來,微笑地道了聲賀,便領著一眾小宦官們自去了。
望著李弘那略有些佝僂的離去之身影,李顯的心里頭不但沒有一絲成功化解險情的得意,心情反倒就此沉重了起來,眼神里隱隱有著憂慮的光芒在閃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