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才,頭兩個是顧炎武和黃宗羲,第三個是王輔臣。
按照最初的計劃,汪克凡在吉安府不會停留太長時間,簡單巡視后就要轉道井岡山,視察那里的修械所,然后進入湖南。
但是聽說顧炎武和黃宗羲要來,他就特意多留了一天,要見見這兩位后世聞名遐邇的大儒。
一個民族想要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更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傳承,如此才能兼收并蓄,又不會迷失自我…儒家文化,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的代表。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就是這個年代的儒家子弟中的翹楚,汪克凡對他們一直保持應有的尊重,哪怕王夫之的個人品德有缺陷,也沒有打壓,反而把他調到岳麓書院,擔任清貴的“教授”(明朝的教授是七品官,大致相當于大學的副校長)。
王夫之的人品差,翻翻南明史書就一清二楚。
他在永歷政權里屬于“楚黨”成員,官雖然不大,卻和袁彭年、蒙正發等“五虎”沆瀣一氣,積極參與黨爭,和堵錫斗,和何吾騶斗,和馬吉祥斗,和陳邦傅斗,和張家玉斗,和朱天麟斗…每天忙著內斗,沒干過一點正事。
所謂的楚黨,其實就是東林黨晚期的翻版,只是和軍閥李成棟聯合起來了,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爭權奪利,把持朝政。比如堵錫當時擔任內閣首輔,在湖廣前線浴血奮戰,王夫之等人卻在后方潑臟水,扯后腿,和南宋秦檜起的作用差不多。
永歷四年孔有德攻陷桂林,永歷帝逃亡南寧,王夫之看到局勢難以挽回,竟然扔下逃亡中的皇帝,自己跑回湖廣老家,遵制剃頭當“遺民”去了,可是他拼命攻擊的“吳黨”,卻仍在奮勇抗清。
永歷政權后來又堅持了十二年,直到永歷十六年才宣告滅亡,王夫之身為朝廷命官,卻一直躲在湖廣老家當縮頭烏龜,他的人品,絕沒有自我標榜的那么高潔。
除此之外,王夫之在各種文章里拼命吹捧何騰蛟、翟式耜等人,攻擊堵錫、朱天麟等所謂的“吳黨”成員,對東林黨和楚黨百般粉飾,對吳黨和農民軍極力污蔑,他所寫的《永歷實錄》里面,有很多地方已經不是春秋筆法,而是徹底的顛倒黑白。
但不管他怎么污蔑,事實都擺在那里,永歷帝和大西軍聯手,才能繼續抗清十二年,農民軍的李來亨、袁宗第、郝搖旗等幾萬將士,都為抗清斗爭獻出了生命。
也許在王夫之看來,這些“賊寇”本來就該死吧…
和王夫之比起來,黃宗羲要強一些,但是屁股太歪。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是東林七君子之一,老師是東林黨巨頭劉宗周(就是那個為了求名絕食而死的劉宗周),所以黃宗羲的屁股一直死死坐在東林黨一邊。
在弘光朝的時候,黃宗羲積極參與所謂的“南渡三案”——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太子案,一心想扳倒弘光帝,換東林黨支持的潞王上臺。
(福王朱由菘的祖母,就是萬歷皇帝寵愛的鄭貴妃,當年為了立太子,福王一脈和東林黨結下了死仇,所以東林黨搞出“南渡三案”,想把弘光帝拉下馬,限于,三案的具體內容就不介紹了。)
在童妃案里,黃宗羲大造輿論,瞪著眼睛說瞎話,想否定弘光帝的福王身份,把他打成一個竊取皇帝寶座的冒牌貨,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來說,黃宗羲的所作所為可以用大逆不道來形容。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弘光帝就是福王朱由菘,南渡三案還是沒有扳倒弘光帝,黃宗羲又開始造謠,把攻擊的矛頭對準了弘光太后,東林黨人這樣興風作浪,對于弘光朝的迅速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隆武二年,弘光朝已經滅亡,黃宗羲投奔魯王朱以海,擔任兵部主事,博洛率領清軍南下,魯王朱以海兵敗退往舟山,黃宗羲和王夫之的選擇如出一轍,看到魯王處境艱難,清軍難以抵擋,就回到滿清統治下的浙江老家,遵制剃頭當遺民,還躲在家里寫文章,大義凜然的斥責馬士英等人弄權誤國,導致弘光朝廷滅亡。
但是黃宗羲剃頭的時候,馬士英仍在堅持抗清,后來被清軍打敗,被俘就義。
不過有一點也必須指出,黃宗羲在魯王手下的時候,和清軍是打過仗的,跑回浙江老家當遺民以后,暗中也和魯王政權有聯系,還幫助過當地的抗清義師,不像王夫之是個徹底的縮頭烏龜。
如果善意的揣度,黃宗羲剃頭當遺民,也許是為了忍辱負重吧,他干的那些不靠譜的事情,更多是出于東林黨的門戶偏見,個人的品德應該比王夫之強一些。
明末三大儒里,顧炎武的人品最好。
顧炎武,蘇州昆山人,本名顧絳,南京陷落后改名顧炎武,以表示要仿效文天祥的弟子王炎午。
顧炎武在后世是有名的大學者,少年時卻屢屢科場不第,中了秀才之后一直考不上舉人,最后只好捐了一個國子監監生,在弘光朝廷擔任兵部司務(司務,從九品的小官,類似于文書)。
弘光朝滅亡后,顧炎武被隆武帝任命為兵部職方司,受命“聯絡淮徐豪杰”,和抗清義兵一起和清軍作戰,在戰場上曾經受過重傷。義兵的戰斗力太差,顧炎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先后幾只義兵都被清軍打垮,隆武四年,他被迫離開江南地區,北上前往陜西和山西。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的這句話非常有名,從中不難看出,他對農民軍沒有什么偏見,只要愿意抗清就是同志。另外顧炎武還有一個特點,他喜歡搞敵后抗戰,總是在清軍占領區里活動,到處聯絡抗清義兵,去陜西和山西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年初的時候,賀珍在漢中舉旗反清,陜西各路義兵紛紛響應,圍攻西安,聲勢浩大。顧炎武聽說后立刻跑了過去,可是路途遙遠,等他到了陜西,陜西義兵已經被打敗,賀珍退到四川北部,顧炎武撲了個空,干脆就留在陜西,一邊聯絡被擊潰的抗清義兵,一邊等待時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年底的時候,大同姜瓖又豎起了反旗,并很快波及到全省,顧炎武立刻渡過黃河,跑到山西幫忙。
姜瓖反正后,正急于和隆武朝廷取得聯絡,見到顧炎武喜出望外,立刻寫了一份奏章交給他,請他再返回桂林交給隆武帝。
從山西到廣西,遠隔千山萬水,為了保證顧炎武的安全,姜瓖派驍將王輔臣擔任他的護衛,一路經過清軍的占領區,輾轉來到江西。
進入江西之后,顧炎武正好碰到了黃宗羲,兩個人都是士林翹楚,相互間聞名已久,于是結伴而行,一起來到吉安府。
汪克凡正在這里等著他們。
黃宗羲的屁股雖然歪到了東林黨那一邊,但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既然送上門來,汪克凡就起了招攬之意,哪怕和王夫之一樣送到書院教書,也比當滿清的順民好得多。
顧炎武就更不用說了,他的政治理念更加務實,而且還懂軍事,親自上過戰場,親手寫過兵書的,如果可能的話,汪克凡希望把他留在身邊,當個高參。
能夠見到王輔臣,更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出身于農民起義軍,綽號“西路馬鷂子”,滿清入關前后歸順姜瓖,成為他手下的一員偏將。
因為年紀尚輕,王輔臣現在還沒有太大的名氣,在姜瓖麾下眾多的將領中,只是一個相對出色的青年才俊罷了。但是就像藏在布袋里的錐子,王輔臣很快就會在大同會戰中冒頭,因為力戰阿濟格而一戰成名,并且得到滿清統治者的青睞,攻克大同后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將其招降。
王輔臣從此就為清軍賣命,南征北戰,累功升任陜西提督,康熙朝三藩之亂的時候,他在陜西起兵響應吳三桂,后來被圖海和周培公擊敗,投降后被迫自盡。
王輔臣參與三藩之亂,和清軍內部的派系矛盾有很大的關系,他和張勇、趙良棟等“河西四將”都算洪承疇的嫡系,但是彼此之間矛盾很深,如果論起打仗的本事,王輔臣絲毫不比張勇這個所謂的清朝名將遜色。
對汪克凡來說,這樣的將才如果能為我所用,當然是最好的結果,如果他不愿加入楚軍,也不能讓他再回到山西,變成滿清的得力走狗。
既然打算招攬這幾個人才,汪克凡就對顧炎武、黃宗羲和王輔臣非常熱情,擺酒款待,促膝長談,還邀請他們一起結伴去桂林。
黃宗羲答應的很痛快,顧炎武和王輔臣卻有些猶豫。清軍正在對山西發起進攻,他們受姜瓖的委托,擔負著聯絡隆武朝廷的重任,當然要抓緊時間,1152
韓國女主播私_密_視頻遭曝光,可愛而不失豐_滿!!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在線看:meinvgan123(長按三秒復制)!!